第1章引论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769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引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章引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章引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1章引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1章引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引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引论剖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曾勤文,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2,教材及学习要求、学习方法,教材及参考资料说明: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占30%。 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学习方法:,3,第一章 引论,经济学的产生 欲望 经济物品 稀缺性 选择 机会成本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经济制度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市场出清假设 完全理性假设 完全信息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4,第一节 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5,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认识,经济学: Economics是由希腊文 oikos而来,意思是家庭、家族、财产权(family, household, esta

2、te)以及 nomos, 或法律(custom, law)组成,从逐字上来看是指家族管理(household management)或是政府的管理。,6,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认识,经济: 色诺芬的家庭管理论:经济即家庭管理。 经济论:古希腊最早的经济专著,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

3、经济的方针。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7,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认识,经济: 经济在演变后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获取各种物质财富或物质生活资料的一切谋生活动。,8,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基本认识,家庭 企业 政府,政府,企业,家庭,要素,产品和服务,工资、转移支付,要素、税收,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产品、税收,经济主体?,9,经济学的产生,欲望: 稀缺性: 资源或经济物品相对于无限人类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 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 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 经

4、济物品: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得到的有用物品,对应于免费物品。,10,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的产生:由于客观存在着稀缺性,便产生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的所谓“选择问题”,解决这些选择问题的过程中,经济学也得以产生。 这些选择包括: 生产什么(what)? 如何生产(how)? 为谁生产(for whom)? 何时生产(when)?,11,经济学的产生,机会成本: 一个面对着一组选择机会的理性人所做的某个选择的机会成本,应当定义为他所放弃的其他的选择可能给他带来的最高价值。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部门、分配到生产不

5、同产品的企业以及分配到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12,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制度: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的基本经济活动不受政府的控制,为追逐自身的利益而做出选择并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看不见的手)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马克思认为,政府必须拥有所有生产资料并由计划来决定资源的充分利用,即通过政府的计划而不是市场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为谁生产。 混合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互补。(市场失灵),1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假设 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6、完全理性假设 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理性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完全信息假设 完全信息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居民户和厂商)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1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

7、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15,答 疑:,?,?,?,?,?,?,?,16,?,?,?,?,?,?,?,17,“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斯密在说明为什么对进口或对使用自己的资本进行限制为不必要时,使用了“看不见的手”一词: “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种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劳动。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他宁愿支持本国工业而不支持外国工业,只是想要确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导这种工业去使其产品能具有最大的价值,只

8、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这样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促进一个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国富论,第4卷,第456页),18,“看不见的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几百条冰箱和彩电生产线,政府计划部门惊呼:“重复引进,浪费资源”,并连下数道“金牌”加以制止。然而到下面没人买账,冰箱彩电发展势如破竹。“看不见的手”起了巨大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兼并重组淘汰,中国成了世界冰箱彩电出口大国。高度垄断、严密呵护的汽车行业至今仍是国家最大的保护对象,50岁了还是“幼稚产业”。 另外据说山西某国有纺织厂在全国纺织行业连年不景气情况下,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当记者问厂长

9、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您是想听实话还是官话?”“当然是实话。”“实话就是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上级领导一年到头也不来一趟,没法指导厂里工作。”这则故事是说少了行政干预,“看不见的手”照样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19,市场失灵,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 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自由放任基础之上的市场价格机制,并非在任何领域、任何状态下都能够充分展开;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正确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

10、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垄断、社会公平、外部性(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公共产品问题等,20,市场失灵-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案例:农民与铁路公司之间的赔偿问题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一边欣赏风光,一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 将近70年后的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上见到窗外的禾苗,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奔驰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