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684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能动作用),世界观 方法论,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决定,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狱?” 穷人回答说:“唉!哪边的玉米面便宜,就到哪边去吧!”,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

2、发 实事求是的含义 (是什么),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怎么做),(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两个反对),不

3、下水, 怎么学会游泳,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 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 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1.实践及其特点,(1)什么是实践?,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

4、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学生教室里听课 小行星撞击地球,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神舟十号,已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第二: 为何要使神十上天? 这与苍鹰在天空展翅翱翔有何本质不同?,第

5、三: 从2000多年前屈原问天提出上天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第一: 神州十号上天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蜜蜂筑巢 2、学生讨论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3、农民种庄稼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3)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6、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工人做工,农民种田,牧民放牧,渔民捕鱼,战士打仗,演员表演,教师讲课,医生治病,司法人员办案,营业员售货,科学工作者搞实验,实践的含义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形式,自主归纳,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探究:P44,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

7、么哲学道理?,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1、实践(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教材质疑,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庄子 齐物论,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见课本,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

8、符合。 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注意: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归宿),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

9、实践,(1)实践基本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三个特征,(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总结与归纳:,1.实践及其特点,(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最本质特征,(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学生讨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D.营业员售货,巩固练习:,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10、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巩固练习:,3.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巩固练习:,4.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巩固练习:,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

11、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巩固练习:,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7.“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8.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