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88345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血脂药与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therosclerosis(AS),Atherosclerosis(AS),调血脂药 (Lipid regulator ),血脂,磷脂 糖脂 固醇 类固醇,中性脂肪,类脂,胆固醇 甘油三酯,Tab.1,血脂,载脂蛋白(apo),脂 蛋 白 (LPs),脂蛋白: 乳糜微粒(CM) 极低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中密度脂蛋白(IDL) 高密度脂蛋白(HDL),Tab.2,Tab.3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高脂血症的简易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 TC5.72 mmol/L 高甘油三脂血症:单纯血清 TG1.7 mmol/L 混合型高脂血症:T

2、C、TG均升高 血清HDL-C低下,LDL,HDL,高血脂的危害,调血脂作用: TC ,TG , LDL ,VLDL ,apoB ; HDL ,apoA 。,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1976 Endo 桔青霉菌 (compactin) 1979 Endo 红曲霉菌 (monacolink) 1980 Albe 土曲霉菌 (mevinolin) 他汀类 洛伐他汀 (lovastatin)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普伐他汀 (pravastatin) 氟伐他汀 (fluvastatin) 阿伐他汀 (atorvastatin),发展史,药理作用及机制,1 调血脂 LDL TC T

3、G,略HDL。 特点:剂量依赖性。 2周疗效明显,46周达高峰,长 期应用可维持疗效。,Tab.4 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药物 剂量 血脂及脂蛋白变化(%) (mg/d) TC LDL HDL TG 洛伐他汀 40 -30.0 -37.9 +3.0 -20.1 氟伐他汀 40 -21.4 -30.1 +11.2 -7.3 普伐他汀 20 -23.7 -31.5 +3.1 -12.0 辛伐他汀 10 -27.4 -35.5 +4.2 -18.3 阿伐他汀 20 -34.5 -44.3 +12.1 -33.2,Fig.1 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机制 : 竞争性抑制 HMG-CoA还原酶,

4、 Ch合成。 减少肝脏VLDL的合成及释放。 代偿性增加LDL受体数量及活性。,药理作用及机制,1 调血脂 2 非调脂作用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炎性反应 VSMCs的增殖和迁移 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稳定斑块,药理作用及机制,1 调血脂 2 非调脂作用 3 肾保护,临床应用,1 高脂蛋白血症 a型、b和型; 2 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致 高胆固醇血症。,临床应用,1 高脂蛋白血症 2 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用于冠心病 一级和二级预防, 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应用,1 高脂蛋白血症 2 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3 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膜细胞增殖, 延缓肾动脉硬化。 4 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

5、,不良反应,1 消化道反应,头痛,皮疹 2 GPT升高 3 横纹肌溶解症状,“拜斯亭事件”,横纹肌溶解,正常骨骼肌细胞,不良反应,1 消化道反应,头痛,皮疹 2 GPT升高 3 横纹肌溶解症状,同时服用环孢素、烟酸衍生物、伊曲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影响P450酶系的药物,更易发生。,血脂康,主要成分:红曲,含洛伐他汀 。 1.2 g/d 调血脂效应 辛伐他汀10 mg/d、 洛伐他汀20 mg/d; 可用于高脂血症,由高脂血症及AS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疗效稳定,耐受较好。,阿托伐他汀,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较好。 t1/2 20-30 h q.d 。 迄今为止最强

6、效的降脂药。,瑞舒伐他汀,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药理作用及机制,调血脂: TC20%,LDL-C25% , HDL-C。 机制:在肠道中与胆汁酸结合。,(-),Fig. 2 胆汁酸结合树脂作用机制示意图,临床应用,主要治疗TC,LDL-C升高为主的 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最安全的降胆固醇药物。,不良反应,1 消化道症状 2 转氨酶升高 3 高氯性酸血症 4 脂肪痢,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作用,1 调血脂: TG 20%60%、VLDL-C 63%、 TC 6%25%、LDL-C 26%; HDL-C 10%30%。 2 抗炎、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机制,1 激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7、激活受体 ( PPAR ) 调节apoC 、LPL、 apoA I等基因的表达;i NOS 活性, 稳定AS斑块 。 2 某些凝血因子活性, 纤溶酶原 激活物抑制物(PAI-1)产生。,临床应用,1 高脂蛋白血症 主要治疗TG,VLDL-C升高为主 的高胆固醇血症 (IIb、III、IV型)。 尤对家族性III型高脂血症效果好。 苯扎贝特能改善糖代谢,可用于 糖尿病伴高TG者。,临床应用,1 高脂蛋白血症 2 黄色瘤,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作用,1 调血脂:大剂量 TG、VLDL 20%60% ; LDL-C 慢而弱(10%15%); HDL 15%30%; Lp(a)。,作用机制

8、, cAMP 脂肪酶活性 FFA(血) TG (血) ,VLDL 合成、释放 LDL HDL分解、代谢 HDL ,药理作用,1 调血脂:大剂量 2 抑制血小板聚集:TXA2生成 3 扩血管:PGI2生成,临床应用,广谱。 除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者外 对、型高脂血症均有效。 对于有严重高甘油三酯兼有V型 高脂蛋白血症病人,首选该药。,不良反应,1 皮肤瘙痒、潮红:最常见。 2 胃肠道刺激症状 3 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棘皮症,肝功 能异常,血糖,从小剂量开始; 严重者服药前30分钟 给予阿司匹林。,烟酸的衍生物,结构、作用似烟酸。 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合并高胆固醇血症。 不

9、良反应较少、轻。,阿西莫司(acipimox, 乐脂平),抗氧化剂,病 因,Ox-LDL 是关键环节。,药理作用,1 抗氧化:阻止ox-LDL形成 2 调血脂 TC 10%20%, LDL-C 5%15%, HDL-C 及 apoAI 明显。 不影响TG、VLDL。,药理作用,1 抗氧化 2 调血脂 3 抗AS病变,作用机制,1 自身被氧化为丙丁酚自由 基, LPO生成。 2 改善HDL的特性和功能, HDL的逆转运效率。,临床应用,用于各类高Ch血症患者。,多烯脂肪酸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类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 PuFAs : n-3型 海洋生

10、物油脂中 n-6型 植物油中,金枪鱼(肥肉部分)、师鱼、 金花鱼、秋刀鱼、鳝鱼、 沙丁鱼、鱼卵。,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 (Docosahexaenoic acid,DHA),药理作用,1 调血脂: TG、 VLDL, HDL-C、apoA I/apoA 。 2 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血管。,临床应用,高TG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 高脂血症。,注意事项,出血时间:长期/大量。,亚油酸(linoleic acid,LA) -亚麻酸(-linolenic acid, -LNA) 月见草油:含LA 70%, -LNA 6%-9% 。,粘

11、多糖和多糖类,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天然类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 硫酸软骨素、冠心舒) 酸性糖酯类(糖酐酯、PSS),作用: 1 调血脂 2 保护动脉内皮 3 WBC黏附及迁移 4 VSMCs增殖和迁移 5 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发展的新趋势,RAAS抑制药:ACEI,AT1-R拮抗剂 钙拮抗剂 冠状动脉平滑肌增生抑制剂:曲尼司特 第三代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抗氧化) NO 的供体,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发展的新趋势,胆固醇合成抑制剂 血管内皮保护剂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肝素、硫酸葡聚糖、冠心舒 抗炎性药物:IL-1,6,TNF- ,CRP 基因治疗:G lybera 脂蛋白酯酶缺乏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