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686863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18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01第1部分 导论(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1部分 导言 第2部分 总需求模型 第3部分 传统的总供给模型古典模型与 传统凯恩斯模型 第4部分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模型新古典 主义模型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第5部分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 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6部分 经济增长理论 第第1部分部分 导导 言言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2.2衡量生活费用衡量生活费用-价格水平价格水平 2.3衡量失业衡量失业-失业率失业率 第第3

2、章章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宏观经济的微观结构 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1.2 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1.主要研究问题主要研究问题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1.主要研究问题主要研究问题 研究研究整个社会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水(水 平及其增长)和平及其增长)和利用能力利用能力。 (1)生活水平)生活水平-GDP水平及其增长的决水平及其增长的决 定定 (2)生活费用)生活费用-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及通货膨胀率 的决定的决定 (3)

3、经济波动的原因)经济波动的原因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比较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主题 资源配置效 用最大化 资源利用充 分就业 中心理论 价格理论 总收入决定理 论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个 体) 总量分析(总 体) 研究单位 单个经济主体 经济总体 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 3.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 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整对象,采用总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整 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借助于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借助于 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

4、明 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源怎样才能得到 充分利用,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得以 决定。决定。 1.2 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3.宏观经济学模型宏观经济学模型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1.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宏观经济变量 1.总收入或总产出总收入或总产出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2.失业率失业率 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 4.利率利率 5.汇率汇率 2.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宏观经济的运行框架 四个市场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5、代表资产市场)货币市场(代表资产市场) 外汇市场外汇市场 劳动市场劳动市场 四个部门四个部门 居民户居民户 厂商厂商 政府政府 外国外国 3.宏观经济学模型宏观经济学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 (2)经济波动模型)经济波动模型 (1)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 在增长理论中,主要研究要素投入的积在增长理论中,主要研究要素投入的积 累与技术的改进如何扩大了整体的生产累与技术的改进如何扩大了整体的生产 能力并导致生活水准的提高。能力并导致生活水准的提高。 假定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忽假定全部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利用的,忽 略经济波动(繁荣和衰退)略经济波动(繁荣和衰退)-充分就业充分

6、就业 假定假定 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 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美国经济中的人均实际GDP (2)经济波动模型)经济波动模型 凯恩斯学派凯恩斯学派价格粘性价格粘性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 货币周期:意料外的货币存量变化货币周期:意料外的货币存量变化 真实周期:真实的供给冲击真实周期:真实的供给冲击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变量(变量(Variables):):存量(存量(Stock)与与 流量(流量(Flow) (1)存量:指某一时点所测度的量值,存量:指某一时点所测度的量值, 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2)流量:指某一时期所测度的

7、量值,)流量:指某一时期所测度的量值, 其大小有时间维度;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3)比率变量()比率变量(Rate):):流量之间、存流量之间、存 量之间、存量与流量之间的比率。量之间、存量与流量之间的比率。 存量与流量示意图存量与流量示意图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均衡(均衡(Equilibrium):):宏观经济变量处宏观经济变量处 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1)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完全均衡(静态均衡):所有的存 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量和流量都处于相对稳定时的一种均衡 状态;状态; (2)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

8、但)流量均衡:流量处于稳定状态,但 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存量通常发生变化的一种均衡状态; 4.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宏观经济中的变量与均衡 (3)移动均衡()移动均衡(Moving):):存量与流存量与流 量按同一比例增加,使这一比例保持不量按同一比例增加,使这一比例保持不 变的一种均衡状态。变的一种均衡状态。 2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GNP/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 产出产出反映一国总体的福利状况反映一国总体的福利状况 CPI衡量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衡量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失业率衡量经济中资源的利用程度衡量经济中资源的利用程度 2

9、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2.1 衡量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GDP 2.2 衡量生活费用:衡量生活费用:CPI 2.3 衡量失业:失业率衡量失业:失业率 2.4 汇率和利率汇率和利率 2.1 衡量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GD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与与MPS 术语:术语:SNA与与MPS (1)SNA-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国民会计体系国民会计体系/国民经济帐户国民经济帐户 体系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2)MPS-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

10、ances-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社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 2.1 衡量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GDP 生产的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生产的概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 体系:体系: (1)综合性生产:凡能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综合性生产:凡能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 的活动都叫生产;的活动都叫生产; (2)限制性生产: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限制性生产: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活动, 才叫生产(才叫生产(MPS);); (3)市场性生产:只有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来市场性生产:只有能够通过市场交换来 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活动,才叫生产(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活动,才叫生产(SNA)。)。 2

11、.1 衡量生活水平:衡量生活水平:GDP 1.GDP的含义的含义 2.GDP的衡量方法的衡量方法 3.GDP作为衡量生活水平指标的缺陷作为衡量生活水平指标的缺陷 4.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国民经济的循环流转 1.GDP的含义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含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1.GDP的含义的含义 GNP概念的六个要点:概念的六个要点: (1)空间)空间居民居

12、民/国民国民 (2)时间)时间1年,是流量年,是流量 (3)生产)生产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和转移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和转移 支付支付 (4)最终产品)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不包括中间产品 (5)市场价值)市场价值不包括家务劳动等不包括家务劳动等 (6)总值)总值总和,包括折旧总和,包括折旧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 只核算新生产的产品:旧货交易和金融只核算新生产的产品:旧货交易和金融 交易不核算;交易不核算; 只核算最终产品:为避免重复计算,不只核算最终产品:为避免重复计算,不 核算中间产品,为此,还可采用增值法;核算中间产品,为此,还可采用增值法; 市场价值:可以核算计量单位

13、不同的产市场价值:可以核算计量单位不同的产 品,但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被核算;品,但家务劳动等非市场活动不被核算; 存货(存货(Inventory)的处理:作为企业的处理:作为企业 的支出的支出-存货投资处理,增加存货投资处理,增加GNP,确确 保能反映现期生产保能反映现期生产 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规则 无市场价值物品的估算:无市场价值物品的估算: (1)参照市场上类似物品的市场价值:)参照市场上类似物品的市场价值: 如自己拥有的房屋;如自己拥有的房屋; (2)按照成本估算其价值:如政府公务)按照成本估算其价值:如政府公务 人员提供的服务价值,按其工资核算;人员提供的服务

14、价值,按其工资核算; (3)为简单起见,除房屋外,其他耐用)为简单起见,除房屋外,其他耐用 消费品不估算其消费品不估算其“服务服务”价值。价值。 增值法增值法 最终产品(最终产品(Final Goods):):指厂商在指厂商在 市场上出售给最终使用者供其使用的产市场上出售给最终使用者供其使用的产 品,它是相对于供厂商作为生产性投入品,它是相对于供厂商作为生产性投入 的中间产品(的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而言的。而言的。 价值增值(价值增值(Value-added)法:可以避法:可以避 免重复计算。免重复计算。 增值法增值法 价值增值价值增值=3+5+7=15=销售价格

15、销售价格 重复计算重复计算=3+8+15=26-15=11 生产 阶段 卖者 买者 销售 价格 价值 增值 种烟 制烟 销售 农民 香烟制造商 零售商 香烟制造商 零售商 消费者 3 8 15 3 5 7 2.GDP的衡量方法的衡量方法 收入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支出的循环流程 支出法支出法 收入法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部门法(生产法) 收入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支出的循环流程 收入、支出与生产(产品)的关系收入、支出与生产(产品)的关系 (1)生产)生产=收入: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收入: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 值代表了不同要素的贡献;值代表了不同要素的贡献; (2)生产)生产=支出: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支出: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 值由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购买实现。值由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购买实现。 核算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增核算方法有三种:支出法、收入法和增 值法(生产法或部门法)值法(生产法或部门法) 收入收入-支出的循环流程图支出的循环流程图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居民户 厂商 产品需求 产品供给 要素供给 要素需求 消费支出 销售收入 要素收入 要素成本 三种方法的联系三种方法的联系 买买 卖卖 收入法收入法 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要素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