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106863467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仙游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时间与空间都可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上大雾”。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雾,会使人呼吸不畅,耽误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让人忧心忡忡。但如果人们在心理上与这些切身的考虑拉开距离,就会看到,远近的景色都被大雾罩上了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仿佛你被带入梦幻境界,一时难分天上人间。“心理距离”说的优点在于,它对传统的来自于康德和叔本华

2、的审美和艺术“无功利”的观点作了很大的修正。审美与艺术欣赏,并不在于追求一种纯而又纯的无概念和无功利,更不是新生儿那样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过拉开“心理距离”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暂时的消除,在审美欣赏的那一瞬间不想到概念和功利。“无功利”是说审美欣赏中不夹杂任何功利的考虑,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这些因素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知觉。“心理距离”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可能,这就是将这些思考和体验放在定距离中来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们对幸福的回味可以成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为诗。拉开一定的距离来观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当然,“心理距离

3、”观点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理距离”说实际上仍是一种“审美态度”说。依据这种学说,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从对象中获得审美的感受。实际上,人不可能像打开电灯开关,或者扳动汽车离合器一样,依赖于一个简单的、有意识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面对大雾,不想行程耽误和危险可能降临,只是幻想进入了仙境,一般人没有这番修炼功夫,也不应把审美寄托在这种修炼功夫上。我们还是需要保持对审美对象的状况和环境状况等因素的考虑,否则就会将美学研究指向一个纯主观的对心理状况和心理调适能力的要求,这样的美学是有缺陷的。因此,与其谈论“审美距离”,不如说“审美视角”

4、。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时,并不能一下子就能凭空拉开距离。对待大雾,能镇定自若并欣赏雾中美景,产生诗情画意,是由观看者的艺术修养以及他的全部教养决定的。我们常常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时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识地拉开与生活和实用的距离,而是一种对生活美的发现。艺术教会了我们发现美。过去,这种美的视角被理解成一种态度,认为摆出一种态度即可。其实,这与其说是态度,不如说是能力,是一种发现美的能力。(摘编自高建平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的审美观认为审美是“无功利”的,而“心理距离”说的主张则与之相反。B.拉开与生

5、活和实用的“心理距离”,在审美欣赏时可以暂时消除概念和功利等的影响。C.“心理距离”说认为,讨论对象的美是无意义的,只要主体有了审美态度就可以获得审美感受。D.拉开一定的距离,对幸福的回味、最切身的痛苦都可以成为如歌如诗的审美欣赏对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心理距离的概念入手,逐层分析其优缺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B.文章分析了“心理距离”说存在的主要缺陷,同时指出了其可能带来的危害。C.文章最后提出“审美视角”说,是对“心理距离”说及“无功利”观的缺陷的修正。D.文章多次提到“海上大雾”这个经典例子,但表述方式不同,论证目的各异。3.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不可能轻易形成或改变对待对象的态度,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对象和环境状况等因素。B.要避免美学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指向性错误,最好是以“审美视角”代替“审美距离”。C.艺术教会我们发现美,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缺乏艺术素养,无法感受生活中的美。D.摆出一种审美态度固然可以发现美,但对生活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态度。(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也是家有高龄老人的人,他们的难点和关注点我都有切身体会。”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嘉兴学院院长盛颂恩说。他在深入调查、多方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第一份提案关于加快搭建网

7、络大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现有的养老资源和模式不足以满足老人的实际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医疗服务和传统手段是不够的,而利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充分调动、整合、优化配置社会现有资源和政策,把全社会相关的资源和政府的相关政策集成到同一个大平台上来建立一种新体系,应该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养老问题如果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监督保障,这样的平台是不可能完善的,老人们和子女们也不会放心。服务主体可以市场化,但公共资源和政策需要政府进行统筹配置和协调,还要建立相关标准体系,让平台运营、发展、管理、监督都有规可依。”盛颂恩表示。(摘编自201

8、8年3月4日钱江晚报)材料二:网友的多种养老观点占比(摘编自2019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材料三:当前,我国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达68.6%。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而且病程长、医疗费用高、难以治愈。但是,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这需要从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角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要与这种理念相适应。树立健康管理理念,达到“未病先防、病后防变、瘥后防复”的效果,也是健康管理学科的职责所在。随着“全民治疗”向“全民健康”目标的转移,医疗资源不断下沉,社区将成为未来全民健康的主战场。社区层面的多学科融合,能培育集社会知

9、识、专业技能、人文关怀、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健康服务业人才,这将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专业人士要适应大趋势、大环境的改变,能走进社会,走进生活,适应变化,更加注重人文教育的融入、心理技能的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团队协同作战能力的培养。还要树立适应老龄化的理念,学会站在老年人角度看问题,以尊重为前提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摘编自2019年3月25日光明日报)材料四:社区养老是目前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这体现出英国人“居家养老”或是尽可能地“如同在家养老”的理念。按照英国有关社区照顾的法令,几乎所有的社区都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提供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和帮扶政策。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

10、看护相比,“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调动民间资源,展现养老服务的灵活性,也能够让老人最大程度地融入家庭和社区,尽可能让老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我们现在要求社区养老机构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护理。”美国圣路易斯市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爱德华劳勒教授说,“这种护理,过去通常会外包给社会工作机构,但现在的新方案要求家庭成员或者配偶来照顾老人,然后政府适当给予这些人一些奖励,这个方案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州都已经付诸实践,效果尚可。”在技术领域,美国人正大力扶持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类产品。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技术为当地人带去了极大帮助。这些项目的发展经费,并非全部由企业自筹,很多来自政府办的医疗保险

11、、医疗救助中心。(摘编自2019年1月15日搜狐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盛颂恩在提案中建议,要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解决当前的养老问题。 B.社区养老方式在中国网友中认可度最高,这与英国大多数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是一致的。C.着眼全生命周期管理,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观念,利于控制和干预大多数慢性病。D.随着“全民健康”目标的完全确立,医疗资源不断流向基层,社区将成为全民健康的主战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现有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模式也不够丰富,无法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还需要作出更多的

12、努力。B.网络调查表明,大家对养老方式看法不一,没有一种想法超过半数,因此,我国在对待养老问题上要多措并举,以满足不同需求。C.新的养老趋势对健康服务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文理兼备、跨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将来的工作。D.与建设养老院,将老人集中起来看护相比较,英国“去机构化”的社区养老方式无论是从资源利用还是老人感受上,都优点明显。6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来看,要解决好我国的养老问题,今后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材料四中英美两国的做法能够给我们提供哪些借鉴?(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来源:学科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仙人掌欧亨利一般而言,消沉的人最容

13、易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而一个人能在脱手套这会儿功夫重温一下求婚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情。特里斯戴尔伫立在他单身公寓的桌子旁,做的正是此事。桌子上放着一个红色的陶罐,里面栽着一株形状奇特的绿色植物。它属于仙人掌的一种,长长的叶子宛如触手一般,微风拂来,不停地摇曳,似乎在向人招手致意。特里斯戴尔慢慢地脱着手套,几个小时前发生的那令人揪心的一幕仍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教堂里那一簇簇鲜花的芳香,丝丝缕缕,依稀可闻;宾客们彬彬有礼的低声交谈言犹在耳;而牧师那拖长语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他的耳边,挥之不去。它宣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她与另一个男人结合了!这沉重的一击让他陷入绝望,但他仍想弄清楚自己为什

14、么会失去她,又是怎么失去的。他突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以前从未正视过的东西一个潜藏在他内心深处,纯粹的、真实的自我。他看到,以前穿在他身上那虚伪自负的华丽外衣如今破烂不堪,贻笑大方。他看到,当她缓缓走过教堂的过道,走向圣坛,当那个男人牵着她的手时,她抬起头来凝望着新郎,目光里流露出的是幸福和安详。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这种目光,他也曾领略过,其中的意味,他自然心领神会。他的自负已经崩溃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们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一次也没有可是,局面突然变得不可收拾。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件又在他的脑海里一遍遍地回放起来。她一直把他当作偶像,而他每每带着高贵气派接受她的膜拜。她为他点燃香烛

15、,香烟缭绕,沁人心脾。瞧,她是多么谦逊,多么纯真,多么虔诚,多么纯洁。她把他奉为天神,用很多溢美之词称赞他的品行和才华。他接受她的供奉,犹如沙漠吮吸雨露,却拿不出花朵和果实施以回报。那天晚上,他把她请到自己的住处,向她炫耀自己非凡的经历。她是那么美丽,头发自然弯曲,容貌清纯,话语温柔,令他着迷。她问道:“卡拉瑟斯船长告诉我,你会说一口地地道道的西班牙语,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唉,卡拉瑟斯真是个白痴。那是他特里斯戴尔从词典的旮旮旯旯里搜集的一些古老而隐晦的西班牙谚语,然后拿到俱乐部向人卖弄。毫无疑问,他为此感到过内疚。卡拉瑟斯是他的一位崇拜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把特里斯戴尔所谓的博学多识传得

16、神乎其神。哎呀,她的崇拜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令人舒畅。对于她的赞美,他来者不拒,也不予辩解,任由她将虚妄的西班牙语学者的称号加封在自己头上。当他放下高傲,跪在她的脚下,向她求婚时,她是多么快活,多么羞涩,多么紧张!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他都可以发誓,她的眼神中分明包含了毋庸置疑的允诺。可是,出于女孩的羞怯,她却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明天,我会给你答复的。”她说。于是,他,这位宽容而自信的胜利者,微笑地答应再等她一天。第二天,他在房间焦急地等待着她的回音。中午时分,她的仆人来到他的门口,送来了一盆奇特的栽在红色陶罐里的仙人掌。没有字条,也没有口信,只是在那株仙人掌里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一个古怪的外国名字或植物学名。他一直等到了夜晚,却没有等到她的回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