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6315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 理论模式,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式,一、理论模式,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一种模式。 由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发展的,并由近代医学家克雷佩林发扬光大。 理论观点:它强调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主要与遗传、体质、大脑解剖结构、生理生化因素及病菌等因素有关。,二、具体观点,1. 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 研究思路:首先要找到致病基因,再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如何激活这些基因以及基因激活后如何引起大脑生物学和功能的改变,最后通过强调抗环境因素,减缓或终止基因激活,达到预防心理障碍的目的。,2. 大脑机能状况与脑损伤 1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到睡眠(或相反)的一种

2、过渡的机能状态。 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2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的高级神经机能很正常。,3. 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显示,心理异常的症状与几种中枢神经递质有关。 所谓中枢神经递质是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对大脑功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传导和阻抑神经冲动的作用。 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儿茶酚胺(CA)、r-氨基丁酸(GABA)、脑啡呔,4. 神经内分泌因素 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联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3、一般情况下,应激状态下的这些神经内分泌活动改变是生理性的,但如果应激刺激过于强烈,应激持续时间过于持久,则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衰竭,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持久的病理性改变,最终促使心理障碍或心身障碍的发生。,5. 素质因素 一般认为,应激反应、个人内心矛盾冲突、适应不良性习惯都可能诱发精神疾病,但这种情况只有具有易感或脆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患病。,三、评价,1. 贡献 1第一次在整个医学科学的基础上明确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一种疾病,都是生物学上的原因,有助于对心理异常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科学的了解; 2为人类减轻和控制各种精神疾患,维护人们的精神健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 局限性

4、 1从研究单一的脑内结构或生化过程来推断人的复杂心理功能,或把动物的研究结果照搬于人类,结果往往相互矛盾,欠科学严密性; 2认为生物学因素是造成心理障碍的唯一原因,忽略了心理社会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不能为心理障碍提供完整的科学解释和全面有效的防治措施。,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式,一、理论观点,人的许多行为不是自由选择的,而是由这些力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这些力基本上是无意识操作的,因此,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真正动机;至于这些力所采取的活动形式,则深受个人童年期经验的影响。 “这些力”的基本特点是关注于深藏一个人内心的动力活动或相互作用。,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 无意识决定论 认为人的

5、几乎所有心理活动都是无意识发生的,都是由躲藏在内心深处无意识动机激发的。 意识、无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 三部人格结构说 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生物性要素、快乐原则 自我:心理性要素、现实原则 超我:社会性要素、道德原则 超我包含两个部分:自我理想和良心。,3. 焦虑和防御机制 1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真实的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的焦虑。 2按照人格结构理论,自我经常处于以下三方面的压力或威胁之下:来自于本我的本能欲望要求直接的满足;来自于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社会伦理规范的压力;来自于超我的监督。,3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潜意识渴望保护自我的统一性不受到威胁,并且使自己从未解决的挫折和

6、冲突之中得以解脱的手段。 常用的防御机制有:否认、曲解、投射、退行、幻想、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升华、幽默、理智化等。,4. 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 Freud认为,性本能是驱使人活动乃至创造的一种潜在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力比多”。 1口欲期(01岁) 2肛欲期(13岁) 3性器欲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生殖期(1218岁),5. 梦的解释 他对梦的核心看法是“梦是(受到抑制或压力的)愿望的(伪装的)满足”。 将梦分为显梦和隐梦。 显梦是指做梦者醒来时能够回忆起来的梦的内容。 隐梦指借助于外显的内容而被隐匿的表达出来的梦的无意识内容和真实的含义,是梦的实质之所在

7、。,显梦是梦的工作的结果。所谓梦的工作,指将隐梦变成显梦的过程,即伪装潜意识的愿望混过稽查的过程。 Freud认为,梦的工作有四种方式:凝编、置换、象征手法、润饰。 “释梦”,即翻译出显梦中出现的景物、情节和过程的象征意义,并结合梦者的过去史、当前的经历与生活境况等推测出梦的真实含义。,6. 错误心理学 他认为,错误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故,而是正当的“精神动作”,错误是两种不同的意图(干扰的意图和被干扰的意图)间的相互冲突的产物,错误代表了一个人的潜意识愿望和冲动,是这些愿望和冲动赖以表达的一种方式。 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错误分为六大类:口误;笔误;误读和误听;遗忘;丢失、误置或误取物品;积累的错误

8、与混合的错误。,7. 关于心理障碍的解释 Freud认为,人的大多数心理痛苦和心理障碍之根源实际上在于童年时代。自我和超我的关系失衡会导致神经症,在极端的情况下,自我丧失对本我的控制能力,便会发生精神病。,三、后弗洛伊德思想,1.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1容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将人格分成自我、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阶段,提出“原型”这一概念。 2阿德勒:建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取个人目标和克服“自卑情结”,提出自由意志的人性观。 3霍妮:将自我分成现实自我、真实自我和理想化自我三部分,创立霍妮疗法。 4沙立文:注重人际关系在心理障碍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人际关系理论。

9、5哈特曼:创立“自我心理学”,强调自我的适度机能和自主性。 6埃里克森:首次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对心理社会齐发展提出八个阶段,创立了新的自我心理学。,2. 对经典分析理论的修正 1由强调本我转向强调自我的作用,由本我心理学转向自我心理学; 2由强调性驱力或利比多,转向重视个人实现与社会关系; 3由注重童年期的精神创伤,转向当事人的现状和进行中的发展。,四、对心理动力学理论的评价,1. 贡献 1消除了心理障碍的神秘性和超自然解释,确立心因性理论中起重要作用,为身心医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和深层次心理疗法; 3指出正常与异常行为之间存在连续性,

10、创造了新的心理评估技术; 4对现代心理学和西方文化产生广泛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关于心理问题的概念。,2. 局限性 1心理动力学仅仅依据临床观察和个案研究,大多数看法缺乏科学、客观的实验验证和实验支持; 2在理论的构建中,仅仅依赖推理,对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解释过多任意性和主观臆断性; 3仅研究没有代表性的病人,却提出关于儿童发展和有关正常人的理论,许多理论带有明显的文化偏见和泛性论色彩; 4在人性问题上持过分悲观的看法,将人视作有动物本能驱动的,无力自控和自我了解的个体。,第三节 行为主义模式,一、理论观点,1.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研究机体对环境中的刺激所做的反应,

11、心理学家的目标是对行为进行预见与控制。 2.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障碍症状视作适应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是人同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不是由于缺乏适应的学习,便是由于有毛病的学习得来的。,二、具体观点,1. 基本的学习方式 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 2. 基本的学习规律 强化(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泛化和分化、习惯化、塑造、示范等。 3. 学习获得异常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避免使用“正常”和“异常”这样的术语,因为这以为着在健康与疾病间存在一条清楚的界限。实际上,人的行为的范围是一个连续体,由于所有的行为都被同类的学习原则联合在一起。,三、评价,1. 贡献 1为心理障碍提

12、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 2提供了客观的研究方法; 3为心理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主张。,2. 不足 1行为主义的观点过于简化了人生; 2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取决于环境中的刺激,过分强调环境决定论和“刺激-反应”模式; 3只强调环境强化物的控制作用,排斥心理过程。,第四节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模式,一、基本主张,1. 采用现象学方法 1认为,心理学应当由自然科学转换为人文科学,将主要精力放到研究人的特点上。 2一个核心主张:心理学家必须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这是了解一个人的经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这种探讨人的心理的方法,便称作现象学方法。 3empathy:通感,包含认知和情感两部分

13、,是双向的沟通过程。,2. 强调个体的独特性 强调个体的独立性,注重个案研究,是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共同主张。 3. 重视人的潜能 对人性有积极的看法,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 4. 自由与责任 人类有自我意识,这允许人超越其本能冲动并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命运。,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1. 对人性的积极看法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允许不太受限制的自由发展,那么一个人便不仅会变成有理性的人、社会化的人,而且会变成富有建设性的或自我实现的人,即不仅专心于满足自己的生物学需要,而且还要实现自己的高级的潜能。,2. 关于心理障碍的看法 1产生原因:心理障碍是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使人偏离自

14、我实现方向所致。 2治疗主张:由于人有自我指导能力,只要治疗家真诚的对待来访者,通感的理解和无条件的积极关心和尊重来访者,耐心的加以引导,心理障碍患者便能恢复自我指导能力,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三、存在主义心理学观点,1. 派生于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此观点认为,在获得大量由现代化技术所提供的物质享乐的同时,人们已经抛弃了自己的价值观,失去了个人责任感。 2. “存在神经症”,是以“存在的空虚”为特点,是当代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3. 主张存在主义疗法,认为人具有自我指导能力和意志行为。 治疗过程:治疗者的主要职责是面对来访者受到限制的生活,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对于其现状所应担负的责任,接受

15、改变未来的责任,并支持来访者为控制自己的存在而作出的努力,做生活的主人。,四、评价,1. 贡献 1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有价值的看法。 2为人的潜能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动力。,2.批评 1它所提供的心理疗法较少具有可操作性,其中理念的东西多余技术性的东西。 2它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判断与探究方法缺乏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甚至怀疑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的行为的研究。,第五节 认知理论模式,一、认知观点的核心主张,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 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二、具体观点,1. 艾利斯的ABC理论: 1他认为

16、,人天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心理问题或苦恼(C)与其说是有外界事件(A)所引起的,不如说是有人们在不合理的信念(B)的基础上对这些事件的反应引起的。因此,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是不合理的信念。,2人可以由理性战胜非理性。治疗师应采取主动的指导方式,启发来访者识别自身存在的不合理性的信念及其在心理障碍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并鼓励病人直面对抗或清除不合理的信念,采用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从而达到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的治疗效果。,2. 贝克的认知歪曲理论 1他认为,心理障碍常常同特殊的、歪曲的思考方式有关。 2常见的认知歪曲:夸大、过度概括、选择性概括,这些认知歪曲表现为消极的自动思想,当事人对此并无觉察。 3治疗方法:主张帮助来访者识别出这些消极的自动思想,训练他们区分事实和信条,并将信条、假设和预断作为“假说予以严格的检验,同时利用一些行为技术。,3. 其它的认知因素在心理障碍中的作用 1认知评价 2归因 3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