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代谢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1697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细胞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植物细胞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植物细胞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植物细胞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植物细胞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细胞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细胞代谢(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细胞代谢专题,一、2016全国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一、2016全国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4.全国新课标卷中“植物细胞代谢”考点及所占分值,4.全国新课标卷中“植物细胞代谢”考点及所占分值,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 3.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4.植物细胞呼吸方式、过程、场所等基础知识考查; 5、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选材)自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分析等。 6、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 7、植物细胞呼吸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8、光合作用过程、场所(联系呼吸作用作用图解) (1)从反应式上追踪物质和能量变化; (2)对

2、净光合量,呼吸量和总光合量的理解 9、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相关图像分析 (1)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3)多因子对植物细胞代谢的影响(4)相关实验设计,植物代谢考点考查知识点归纳:,细胞代谢中参与代谢的重要物质酶和ATP。选择题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的知识进行对比综合考查。考查与酶有关实验的结果分析和评价。 细胞代谢的核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常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影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出现的概率都很大,趋向于与其他章节知识综合渗透考查。,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

3、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答案】C,【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围绕“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这一信息进行推理判断: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在此基础上,结合主动运输的特点逐一分析各选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复习训练、评讲中,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学会:新情景题,从题目中找答案!,5.2016年该专题相关试题分析,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

4、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如果: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解析】 本题以“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设计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通过题意

5、和各选项中的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来判断、对比操作顺序的合理性,此题考点比较单一。,5.2016年该专题相关试题分析,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或“”)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

6、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或“”)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 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答案】 (1)(2分) (2)(2分)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6分),30(8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 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 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

7、中,甲组模 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 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 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 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 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 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

8、答案】(1)光照强度(2分) (2) CO2浓度(2分)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4分),1.全国卷能力考察的意向非常明确: -对好学生来说是好题。 -对机械性的“刷题”而缺乏核心能力培养的学生来说是打击。非常有利于生物教学真正立足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记背做题,体现了较强的选拔性。,二.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给我们启示:,2.试题难度略有增加 2014年难度约0.68 2015年难度约0.69 2016年难度约0.61,3.题空少、分值大、书写多,突出表现在非选择题中,第29(3)、30(3)、题 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9、答题方式摒弃了简单的填写生物学名词的方式,而是要求以规范的生物学语言呈现答案(类似于简答题)这无形中提高了试题的难度,首先要求考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其次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对考生的生物学素养有更高的要求。,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或“”)位上。 (2)若

10、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或“”)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 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答案】 (1)(2分) (2)(2分)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带有标记。(6分),(6分),30

11、(8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 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

12、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光照强度(2分) (2) CO2浓度(2分)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4分),(4分),本专题的复习建议,一、细化考点、对教材有关知识不留死角, 把知识点讲透练熟,二、加强对各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在高考中有 似曾相识的感觉,重视例题的讲评。,三、强化实验,注重实验原理与方法,生物与环境 专题复习及备考建议,主要内容,一、20132016年课标卷I考点分布及特点 二、近几年课标卷I及其他省生物与环境相关试题的分析及特点 三、201

13、7年高考生物与环境复习备考建议,(一)2013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理科综合科生物部分考点分布,表3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综合科生物部分,表4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综合科生物部分,表5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综合科生物部分双向细目表,表5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1理科综合科生物部分,近五年新课标卷考点分值分布,总结特点: 1.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这几个专题几乎每年必考,规律性极强、填空题一般是一个细胞代谢、一个生命活动调节、一个生态、一个遗传题组成,各个模块的分值比例变化不大. 2.生物与环境这个专题基本是一个选择题加上一个大题,分值基本在15分

14、左右,但今年只有一个选择题6分,细胞代谢分值猛增!生态大题换成了细胞代谢了。明年趋势不明朗,但万变不离其宗,生物与环境是高考高频考点不变! 那么生物与环境这几年又考了那些知识点呢?,近五年新课标卷生物与环境 考点分值分布,群落演替几乎每年必考!,考纲对本专题考点的要求:,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的量变化 3、种群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

15、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景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断和评价 可以看出,考纲对本专题相对比其他专题要求更低,基本是,1.(2013年)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考查种群密度计算及丰富度概念等基础知识,要求理解所学 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题目较易,二、近4年课标卷I生物高考试题分析,(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课本内容)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