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1530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6-4.7热机与制冷机剖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作业:4.6.1、 4.6.2(1,2,3)、 4.6.3、 4.6.4、4.7.1,4.6-4.7 热机、制冷机,循环过程。,4.6 热机,问题的提出:,18世纪,人们在研究热功转换问题时,希望能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转换为有用功。,最初认为等温膨胀最理想。,事实表明行不通!,1) 气缸长度是有限的,,2) 即使气缸可以做得无限长,但当缸内,人们又想:是否可以让气体在膨胀时对外多作,如此循环往复,Q=W,一循环过程(循环),膨胀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压强与外界一致时,膨胀也将停止。,一点功,然后外界用较少的功将其压缩回去。,系统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又回到初始状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特

2、征:,经历一个循环,系统复原,U=0,按过程进行的方向分为两类,正循环:,在 p-V 图上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热机,逆循环:,在 p-V 图上按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制冷机,W,一循环过程(循环),1.热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构造:,O:锅炉,,B:气缸,C:冷凝器,,D:水泵,工作过程:,水在锅炉内加热,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吸热过程),进入气缸B;推动活塞对外作功(内能减少),之后进入冷凝器C,(向低温热源放热),尔后通过D泵将水泵入锅炉,进入第二循环.。,由上可知:,热机必须有工作物质、高温热源 (锅炉) 、低温热源(冷凝器、大气),通过循环过程不断把热转换为功的机器。,热机 :持续地将热量

3、转变为功的机器 .,工作原理:工作物质(工质)在热机中从外界吸收热量并对外做功,且向外界放出部分热量,过程循环不已.,一循环过程(循环),1.热机,通过循环过程不断把热转换为功的机器。,热机必须有: 工作物质、 高温热源、 低温热源,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Q1,W,|Q2|,a,b,c,d,经一个循环 U0,吸热Q1,W,|Q2|,三者关系,|Q1| = W + |Q2|,输出净功,W=|Q1| |Q2|,p-V 图中循环曲线所围面积。,说明:,1) Q1=Q吸,整个循环过程的总吸热;,Q2=Q放,整个循环过程的总放热。,2) 此前 W , Q 为代数值,,在循环问题中,W 、|Q1| 、

4、|Q2|为绝对值。,高温热源,低温热源,热机,Q1,W,|Q2|,V,p,0,a,b,c,d,输出净功,W=|Q1| |Q2|,Q1=Q吸总吸热,Q2=Q放总放热,热机作用:把(|Q1| |Q2|) 功,热机效率,W 热 = Q1,|Q1| |Q2| = Q1,|Q2| =1 |Q1|,大量事实证明 Q2 0, 热 1,液体燃料火箭热0.48,燃气轮机热0.46,柴油机热0.37,汽油机热0.25,蒸汽机车热0.08,逆循环?,2.致冷机,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传递到高温热源的机器。,冰 箱,O,O:电动压缩泵,B,B:冷凝器,C,C:毛细管,D,D:蒸发器,工作物质(制冷剂):R-12(CCl2

5、F2),原理:,电动压缩泵将致冷剂(氟里昂,沸点29.8)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至冷凝器,向空气(高温热源)中放热。经过毛细管减压膨胀,进入蒸发器D吸收冰箱(低温热源)的热量,之后变为低压气体再一次循环.。,由上可知:,致冷机是在外界作功的条件下,从低温热源吸收热量传向高温热源。,制冷机(冰箱)循环示意图,工作原理:工作物质在制冷机中从低温处吸收热量并对内做功,且向高温处放出热量,过程循环不已.,低温热源,高温热源,制冷机,W,Q2,Q1,经一个循环U0,外界作功W,从低温热源吸热Q2 ,,同时W 转化为热量,,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Q1,|Q1|=|Q2|+|W|,希望: W 少,Q2 多。,为

6、描述制冷机的性能,定义,致冷系数,从低温热源提取的热量与所消耗的外功的比值。,冷 =0.3 :,W=1J ,Q2 =0.3J;,Q1=W+ Q2=1.3J,冷=5 :,W=1J ,Q2 =5J;,Q1=W+ Q2=6J,冷 省功,强调说明:,制冷机的作用与热机正相反!,Q1、Q2 、W 的含义也与热机相反!,讨论循环过程:,1) 正循环(热机):,W = Q1,(a),Q2 =1 Q1,(b),Q1总吸热,,Q2总放热,,W=Q1 Q2系统对外作的净功。,一般用 (b)。, 的计算,归结为各分过程的热量计算。,当W(净功)易计算时,也可用 (a)。,2) 逆循环(制冷机):,Q2 冷= W,Q

7、2 冷= Q1 Q2,(b),Q1总放热,,Q2 总吸热 ,,W 外界对系统作的净功。,一般用 (b) 。,冷的计算也归结为各分过程的热量计算。,当W易计算时,用 (a) 也可。,常用的吸、放热公式(熟记),等压过程,m Qp = Cp,mT M,等体过程,m QV= CV,mT M,等温过程,m V2 QT= RT ln M V1,绝热过程 Q=0,已知 ,能否 e,(a),例1、1 mol 氦气经过图示的循环过程, 其中 p2=2p1 , V4=2V1 ,求 1 2、2 3、3 4、4 1等过程中气体吸收的 热量和循环的效率 。,解:,热量与初、末两态的温度有关。,设状态1的温度为T1 ,

8、,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T2=2T1,T3 = 4T1,T4 = 2T1,Q12= CV,m(T2T1),= CV,mT1,0,Q23= Cp,m(T3T2),= 2Cp,mT1,0,Q34= CV,m(T4T3),= 2CV,mT1,0,Q41= Cp,m(T1T4),= Cp,mT1,0,总吸热,= CV,mT1 + 2Cp,mT1,Cp,m CV,m =R,=3CV,mT1 + 2RT1,净功,= p1V1,=RT1,W 热 = Q1,i =3,还可如何求解?,Q2 =|Q34+ Q41|,=15.4%,Q1=Q12+Q23,W= (p2 p1) (V4V1),吸热,吸热,放热,放热,

9、判断各分过程的吸放热情况、求解各分过程的热量成为问题的关键!,=,例2双原子理想气体作图示的循环过程,求 =?,解:,ab,Qab0,,bc,Qbc0,,ca,Qca0, 判断各分 过程的吸放热,Q2 =1 Q1,Tb=600K,Va Ta= Tb=300K Vb,Tc=300K,Q1= Qab,Q2=Qbc+Qca,=8.7,Q2 热=1 Q1,( Tb Ta),二. 卡诺循环,如何进一步提高 ,卡诺(27岁、法工程师),1824Y:,? 热机效率在理论上有没有一个上限?,最高效率,卡诺循环:,在两个恒温热源之间进行的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工质只与高温或低温热源交换热量。,T1高恒温热源,T

10、2低恒温热源,卡诺 热机,Q1,W,Q2,T1,Q=0,T2,Q=0,四个准静态过程组成:,两个等温过程 两个绝热过程,热机效率,1卡诺热机,V,p,0,T1,T2,AB,V2 QAB= RT1 ln V1,CD,V4 QCD = RT2 ln V3, 0,Q1= QAB,Q2=QCD,Q2 T2 ln(V3/V4) = Q1 T1 ln(V2/V1),(a),V1T= C,BC,V21T1= V31T2,DA,V11T1= V41T2,V2 V3 = V1 V4,(b),由(a)、(b) ,Q2 T2 = Q1 T1,或,Q1 Q2 = T1 T2,T2 热=1 T1,1卡诺热机,V,p,0

11、,T1,T2,T2 卡热= 1 T1,讨论:,(1) 卡诺循环必需有两个恒温热源; (高温和低温),(2)卡诺循环效率小于1;,T20 K ,T1,, WQ1,(3)卡诺循环效率指出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向:,提高两个热源的温差!,提高 T1,降低T2 。,实际是: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4) 只是理想值,电厂:,水蒸气T1=580K,,冷凝水T2=303K;,理论 = 48.5 ,,实际=25 。,相关问题:,两个阴影面积大小间的关系如何?,2卡诺制冷机,T1高温热源,T2低温热源,卡诺 制冷机,W,Q2,Q1,Q1 = W +Q2,Q1 Q2 = T1 T2,Q2 冷= Q1 Q2,制冷系数,

12、1 = Q1 /Q2 1,1 = T1 /T2 1,T2 冷= T1 T2,T2 , 冷 。,即:低温热源温度越低,消耗的功就越多。,例(1) 夏天室外37 ,为保持室内凉爽(27 ),须将热量以2000 J/s排出室外,求卡诺制冷机的最小功率P。,(2) 冬天室外3 ,为保持室内温暖(27 ),将制冷机改变方向成为“热泵”(功率同上),则每秒传给室内的热量为多少?,解:,(1) 制冷系数:,T2 冷= =30 T1 T2,1秒内制冷机从室内吸热 Q2=2000 J,,Q2 2000 W= = =66.7 J 冷 30,P = W / t =66.7w,T2 冷= T1 T2,(2),270

13、= =9, 300 270,从室外吸热,Q2= 冷W=600 J,向室内放热,Q1= Q2+W=666.7 J,需要外界做的功为,1秒内制冷机做功 W = 66.7w,例3 已知理想气体在p-V图上的等温线与绝热线的斜率之比为 5/7,现1mol该种理想气体在p-T图上经历如下循环。 试问:(1)该气体的CV, m是多少?(2)该循环中的功是多少?(3)循环效率是多少?,解:,1 2等压升温,,2 3 等体降压,,3 1等温压缩,,(3),(1),(2),p1,2V1,2p1,V1,吸热,放热,放热,p2=p1,,p3=p1/2,,V2=2V1,,V3=2V1,,T2=2T1,,T3=T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