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81318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4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名医黄元御传人-麻瑞亭治验集-上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3 麻瑞亭小传麻瑞亭小传 麻瑞亭,生于 1903 年,山东省安邱县人。15 岁时,染病危笃,幸得其舅祖(清代 名医黄元御第四代传人)李鼎臣全力救治, 化险为夷。 遂毅然拜李鼎臣为师, 习医 8 年。 1931 年,麻瑞亭随父迁居西安。1937 年参加陕西省中医师考试,名冠榜首,乃 悬壶于西安市东新街,历时 10 余载,迎来西安解放。 1955 年报名应选到西安市中医医院工作,历任中医师、全治医师、主任医师、西 安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暨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1963 年至 1987 年,当选为西安市暨陕西省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1 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

2、1965 年,编著医林五十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1983 年至 1987 年,完成 国家卫生部下达的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任务,领衔点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170 多万 字巨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年出版发行,1991 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 进步三等奖暨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2 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首届古籍 整理图书丛书奖。1991 年至 1992 年,为来自全国 22 个省、市基层和农村的 121 名学 员传秘讲学,通过拜师会仪式收为门徒,堪称桃李满天下。 麻瑞亭于 1987 年退休,谢绝省、市多家医疗单位高薪聘请,仍坚持在西安市中 医医院专家门诊部应诊、带教。199

3、2 年,麻瑞亭步入 99 高龄,方正式退休,颐养天 年,至今仍健食健步。 4 上卷上卷目录目录 麻瑞亭小传 3 上 卷 总 论 5 阴阳五行 5 天人相应 5 脏腑 6 脾与胃 6 肝与胆 心包与三焦 7 心与小肠 7 肺与大肠 8 肾与膀胱 8 脉象 9 浮脉 沉脉 11 迟脉 数脉 12 滑脉 涩脉 12 大脉 小脉 13 长脉 短脉 13 缓脉 紧脉 13 石脉 芤脉 14 促脉 结脉 14 弦脉 牢脉 15 濡脉 弱脉 15 散脉 伏脉 16 动脉 代脉 17 滞脉 浑脉 17 治疗大法 17 下气汤解析 18 5 上上 卷卷 总总 论论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天地未分, 一气混茫。 气含

4、阴阳, 则有清浊。 浮升之清气为阳, 沉降之浊气为阴, 于是阴阳始分。清气浮升而亲上,是为天,浊气沉降而亲下,是为地。天地之间,化 生万物,而万物皆阴阳之所变化,所以万物之生长、变化、消亡,皆取决于阴阳。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也。枢轴旋转,清阳半升于左, 则为木,木性升发,故其气温;清阳全升于上,积温成热,则为火,火性上炎,故其 气热;浊阴半降于右,则为金,金性收敛,故其气凉;浊阴全降于下,积凉成寒,则 为水,水性蛰藏,故其气寒。水、火、金、木,名曰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

5、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名之,则曰阴阳, 合而言之,不过中气升降浮沉之所变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半升为春,春之气温,属木;全升为夏, 夏之气热,属火;阴降于岁半之后,半降为秋,秋之气凉,属金;全降为冬,冬之气 寒,属水。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 而冬寒。 土无专位, 寄旺于四季之月, 各十八日, 而其司令之时, 则在六月火令之后,土无专位, 寄旺于四季之月, 各十八日, 而其司令之时, 则在六月火令之后, 名曰长夏,其时湿盛,故土之气湿。土合四象,是谓五行。名曰长夏,其时湿盛,故土之气湿。土合四象,是

6、谓五行。 五行之理,有相生、相克、制化也。相生者,滋生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也。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春之温生夏之热, 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 火生火生土土者,以其寄宫于西南,其时湿者,以其寄宫于西南,其时湿盛,故土之气湿也盛,故土之气湿也。水火交蒸,乃生湿气,长夏 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生湿,所以湿乃水火之中气也。相克者, 制其太过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 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

7、疏之以木气,则土不 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 制化者,相生相克,彼此协调,无偏胜偏衰,生生不息之平衡者也。其生克制化,皆 以气而不以质,成质则不能生克制化矣。 阴阳五行,相辅相成,合而主宰宇宙间万物之生长、变化、消亡也。 天人相应天人相应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也,为阳;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 也,为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天之六气化地 之五行,地之五行生天之六气。人与天地相应也,两精相传,合而成形,成形之前, 先有祖气,祖气之内,含抱阴阳,上秉天气,而生六腑,下秉地气,而生五脏。脏腑 既生则神化

8、,生阳气以卫外,产阴精以内守,开五官为门户,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 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日迁月化,潜滋默长,形完 6 气足,十月而生,是为人。故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 行。 阴阳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土也,位居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为气 机升降之枢轴。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在脏为脾;中气右旋,则为戊土, 在腑为胃。脾为足太阴,而主升清阳,胃为足阳明,而主降浊阴。脾土左旋,则阴升 而化清阳,清阳升于左,则为肝与胆,肝为足厥阴乙木,胆为足少阳甲木;清阳升于

9、上,则为心与小肠,心为手少阴丁火,小肠为手太阳丙火。胃土右转,则阳降而化浊 阴, 浊阴降于右, 则为肺与大肠, 肺为手太阴辛金, 大肠为手阳明庚金; 浊阴降于下, 则为肾与膀胱,肾为足少阴癸水,膀胱为足太阳壬水。是为人身之五行、五行之中, 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相火在脏为手厥阴心包, 在腑为手少阳三焦。所以,中气实为交济水火之枢,升降金木之轴,化生五脏六腑之 源也。 脏腑脏腑 脾与胃脾与胃 脾胃属土, 位居中央, 互为表里, 官拜仓廪, 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轴。 土分戊己, 脾为己土,属足太阴,为生血之本,其性喜燥而恶湿,胃为戊土,属足阳明,为化气 之源,其性喜润而

10、恶燥。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因而水木 不郁,胃降则心肺随之亦降,所以火金不滞。火降以温癸水则下温,水升以济心火则 上清,上清下温,是为平人。胃主受盛,脾主消磨。脾以湿土主令,故其性湿,胃从 燥金化气,故其性燥。平人燥湿不偏,相互既济,所以中气健旺,胃气顺降则善纳, 脾气升运则善磨,水谷精华,化生气血,养五脏而灌四旁,精盈神旺,身体健强,病 无由生。 内外感伤,多致燥湿偏胜,偏胜则不能互济,致使中气衰而升降失司。脾之清阳 不升,则运化迟滞,而病水谷不消,脘腹胀满;脾之清阳下陷,则脾家虚寒,而病脐 腹隐痛,下利不收。脾土不升,则肝肾也郁。肝木左郁,则失其疏泄之常而血病,症 见

11、脘腹痛坠,月事不调;肾水下润则下寒,下寒则肾失统摄而精病,症见遗精宫寒, 腰膝冷痛。胃之浊阴不降,则受纳无权,而病厌食纳差,胸脘胀闷;胃之浊阴上逆, 则其气上冲,而病恶心呕吐,喛气呃逆。胃土不降,则心肺也滞。肺金右滞,则失其 清肃之常而气病,症见咳逆痰喘,痞塞不通;心火上炎则上热,上热则宗气不固而神 病,症见心悸心烦,多梦失眠。所以心、肺、肝、肾之病,多因脾胃燥湿之偏胜、气 机升降之逆乱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之既生,多赖后天,根本既病,焉能不旁及 四维?!犹如树之根干既瘁,未有枝叶之不摇者也。 脾以湿土主令,胃从燥金化气,化气谓之从令。从令不敌主令之强,因而胃家之 燥不敌脾家之湿,所以人之湿

12、气恒长而燥气恒消。湿气旺,故病于脾阴旺而胃阳衰, 症见纳差运迟,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虚烦懒言者,比比皆是;病于胃阳 盛而脾阴虚者,除伤寒阳明承气证外,鲜见之。至于温热、疫病诸疾,邪异而途殊, 阳气恒长而阴气恒消是其常,则另作别论。 7 肝与胆肝与胆 心包与三焦心包与三焦 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清阳半升于左,则为肝与胆。肝胆属木,互为表里。木 分甲乙,肝为乙木,属足厥阴,胆为甲木,属足少阳。木之气温,而主升发,所以肝 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将军之官,而主营血。 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若水土温暖,则肝气左升而木荣,生发之令畅,木静 而风恬。而人之生气不旺者,十之八九,皆因水寒土湿,不能生

13、长肝木,木陷水中, 生意幽沦所致。 所以然者, 五行之理, 土生于火而火被水克, 水能灭火而火不能灭水, 水常旺而火常衰,火衰则不能生土以镇水,因而水泛土湿,木气郁陷,生气不旺。天 人一也,人身亦然,故人之生气,常不旺也。 肝主生,其气为风,生气不旺,一旦外为六淫所感,或内为七情所伤,势必郁怒 而克伐脾土,风动而行其疏泄,因而胁肋脘腹作痛,下痢、亡血、失精诸症悉作。风 者,善行而数变,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则诸症丛生。所以百病之起,十之八九, 因为生气不旺,肝气之郁。故前人谓: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 心包为相火,属手厥阴。肝木不郁,则心包从令而化风,木静而风恬,则不病。 手厥阴为病,必

14、因肝木抑郁,心包不从风化,而自现其相火之本气所致。肝木郁而克 土,则中焦壅塞,阻遏水火交济之路,心包相火上炎,则弥漫于上,而散于外。水不 能上承以济火,故手厥阴为病,在上在外,症见风热兼作,火不能下潜以温水,故手 厥阴为病,在下在内,症见寒湿俱盛。 手少阳三焦以相火主令,胆以足少阳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平人相火蛰藏,以温癸 水, 水得此火温暖, 所以内温而外清。 内温则肾脏温暖, 肾温则秘藏, 因而滑遗不作, 外清则膀胱清凉,清凉则行其藏令,因而闭癃不生。内温外清,所以水道通调,素 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是此意。 手之阳清而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三焦为病,因其不升

15、,相火不能 秘藏于肾脏、而陷泄于膀胱,实则膀胱热涩而闭癃,虚则肾脏虚寒而遗溺。所以灵 枢本输篇云: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足少阳胆为 病,因其不降,郁而化生相火,相火逆升,弥漫于上,而作胸胁胀闷疼痛,口苦咽燥 舌干,头晕目眩心烦诸症。三焦相火之陷泄,多因脾湿,肝木郁陷,风动行其疏泄, 冲动相火, 因而相火不秘, 陷泄于膀胱。 胆火之逆升, 缘于肺胃不能降敛, 胃土不降, 碍胆木降路,肺金不敛,收令不行,相火不能下潜而上炎。 胆虽从相火化气,而本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甲木横冲,则贼戊土,相火逆 升,则刑肺金。肺与大肠相表里,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故见肺胃燥热诸 症,

16、兼见大肠约结。但少阳之气,阳方长而阴方消,其火虽旺,而也易衰,所以病于 相火之衰者,也非鲜见。内伤惊悸之症,即因相火之衰所致也。 心与小肠心与小肠 脾土左旋,清阳全升于上,则为心与小肠。心小肠属火,互为表里。火分丙丁, 心为丁火,属手少阴;小肠为丙火,属手太阳。火之气热,其性亲上,为阳。阳气清 虚之极,则神明出焉,故心主神明,统领十二脏腑。 平人丁火下降,以温癸水,所以肾脏温暖,而下寒不生,癸水上承,以济丁火, 因而心家清凉,而上热不作。上清下温,阴平阳秘,神旺而精盈,所以健康无病。 8 心者,君主之官,不受邪侵,病则心包代其受邪。心包为相火,因内外感伤,而 病上热者,多因相火升炎,燔灼宫城,心液消亡所致,实非心君之病。心君为病,多 因横暴之疾,或病至危笃,而累及神明所致。病机多属阳气虚败,下不根水,上浮外 越,宗气不固,或因阳虚不能行血,而致阴血凝瘀不通,濒于阴阳离决。阳气虚败, 则症见心悸不能自持,油汗如珠,面色(白光)白,口鼻气冷,危笃欲脱;血瘀不通, 则真心作痛,痛剧欲死,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