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0681263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中医其他辨证方法(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关键性问题 熟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知识 了解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的传变关系,思考题,其他辨证方法 目录,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一节 六经辨证, 第三节 三焦辨证, 第一节 六经辨证,1.概念,2.出处,六经辨证根据经气理论,以三阴三阳为纲,对病证进行浅深层次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六经指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简称三阴三阳(人体生理的六大经系),“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 东汉张仲景,3.六经的生理分类,4.六经的病机特点,三阳证(主实证),其中太阳主表寒

2、,阳明主里燥热, 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证(主虚证),其中太阴主寒湿,少阴主极重证, 厥阴主寒热错杂证。,5.证型分类,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太阳经证,太阳腑证,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5.1.1.1 太阳病证经证中风证,【概念】是指以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使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或见鼻鸣,干呕。,【辨证要点】是以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5.1.1.2 太阳病证经证伤寒证,【概念】是指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

3、滞所表现的证候。,【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辨证要点】是以无汗,身痛,恶寒,脉浮紧为辨证依据。,5.1.2.1 太阳病证腑证蓄水证,【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消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辨证要点】是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少腹满并见为辨证依据。,5.1.2.2 太阳病证腑证蓄血证,【概念】是指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与血相结于少腹所表现的证侯。,【表现】少腹急结或鞕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辨证要点】是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等

4、为其审证依据,5.2.1 阳明病证经证,【概念】是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引饮,或心烦躁扰,气粗似喘,面赤,苔黄燥,脉洪大。,【辨证要点】是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其辨证依据。,5.2.2 阳明病证腑证,【概念】是指邪热内盛阳明之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证候。,【表现】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辨证要点】是以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等为其辨证要点。,5.3 少阳病

5、证,【概念】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所表现的证候。又称少阳半表半里证。,【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辨证要点】是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等为辨证依据。,5.4 太阴病证,【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辨证要点】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不渴等虚寒之象为辨证要点。,5.5.1 少阴病证寒化证,【概念】是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表现】无热恶寒,但欲

6、寐,四肢厥冷,脉微细,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辨证要点】是以无热恶寒,下利,肢厥脉微等为辨证依据。,5.5.2 少阴病证热化证,【概念】是指少阴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所表现的虚热证候。,【辨证要点】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5.6 厥阴病证,【概念】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表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6.病证传变,循经传,越经传,传 经,直 中,合 病,并 病,表里传,传变规律主要取于:受邪之轻重、病体之强弱、调治之失宜., 第二节 卫气

7、营血辨证,1.概念,2.出处,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3.相关脏腑,4.1 卫分证,【概念】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辨证要点】是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4.2 气分证,【概念】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8、有力。或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或兼心烦懊憹,坐卧不安;或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或见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等。,【辨证要点】是以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审证要点。,4.3 营分证,【概念】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辨证要点】是以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 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4.4 血分证,【概念】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表现】身热夜甚,躁扰不宁

9、,甚或昏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显露,色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或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或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或见手足蠕动、瘈疭等。,【辨证要点】以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为辨证要点。,5.病证传变,顺 传,逆 传,6.临床意义,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也是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表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损害,说明了温热病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第三节 三焦辨证,1.概

10、念,2.出处,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根据脏腑分属部位,以三焦分部为纲,对外感病症进行浅深层次之证候分类的辨证方法。,3.相关脏腑,4.1 上焦病证,【概念】是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所表现的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汗出,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或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4.2 中焦病证,【概念】是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所表现的证候。,【表现】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或见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4.3 下焦病证,【概念】是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所表现的证候。,【表现】身热颧红,神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脉虚大;或见手足蠕动,甚或瘈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舌 绛苔少,甚或时时欲脱。,5.病证传变,顺 传,逆 传, 第四节 经络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病机的一种辨证方法。,略,详细内容自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