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0681238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与欣赏音乐波莱罗舞曲,体会西班牙舞曲风格,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以及对乐器的分辨与感受,体会音乐情绪的转换与变化。【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西班牙舞曲的音乐感觉,并学会通过听辨乐器体会音乐风格与情绪。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波莱罗舞曲的音乐特点及风格,并听辨乐器总结出情绪变化。【难点】了解西班牙舞曲风格,并分析音乐情感。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学生聆听歌曲青春舞曲,并根据音乐自由律动,之后进行提问: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感受音乐之后,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青

2、春舞曲来自于我国独特的民族新疆,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载歌载舞。当地的音乐独具新疆地域特色,给人一种跃跃欲试、参与舞动的感觉,想象到新疆人民欢聚一堂、幸福歌唱的场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都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及音乐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音乐走向世界,感受世界各民族音乐魅力。引入课题波莱罗舞曲(二)感知音乐1.教师请学生聆听波莱罗舞曲片段,并提问学生: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完整聆听之后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乐曲由管弦乐队进行演奏,小鼓采用固定不变的节奏型从始至终进行伴奏,音乐舒缓和谐而富有节奏感。2.教师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波莱罗舞曲及其作曲家拉威尔。拉威尔,法国作曲家,印象派

3、作曲家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才的管弦乐色彩大师”,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钢琴组曲镜,管弦乐曲西班牙舞曲,舞剧组曲鹅妈妈。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原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双人舞,后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三)深入学习1.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说一说乐曲具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音乐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始终采用固定的节奏型作为伴奏,使音乐充满节奏感与活力,主题交替重复多次。2.教师播放音频,请学生聆听乐曲片段。并提问:乐曲一共有几个主题?每一个主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聆听音乐,自由回答。教

4、师总结:主要分成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不断的交替重复。第一主题舒缓明亮,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第二主题音乐感觉明显暗淡。两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3.教师分别播放第一、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乐器变化。并提问:全曲依次按照哪些乐器演奏?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由小鼓打击节奏进入,之后以长笛与单簧管为一组;大管与单簧管为一组;双簧管与小号、长笛为一组;中音与高音萨克斯管一组依次奏出。接着乐器不断的丰富,音乐情绪不断的丰富与浓重,让主题在这些乐器配置中弹跳游走。层层递进,音乐感觉更加饱满。4.完整聆听乐曲,教师提问学生:乐曲力度变化是怎样的?能说说是怎样变化的吗?学生小组进行讨

5、论,并推荐代表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不断的交替重复,没有变奏和展开,音乐力度不断加强。5.教师播放第13届残奥会视频,体会乐曲的情感特点。在中国举办的第13届残奥会中,在开幕式的期间,有一个名为永不停的脚步节目中,讲述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芭蕾女孩对芭蕾的热爱与不弃。在这个节目中,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菠莱罗舞曲,同时这个节目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通过视频播放,教师提问:根据视频以及背景音乐,传达出人物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通过音乐的渲染以及女孩的表演,感受到音乐的坚定与震撼,也体会到了女孩对芭蕾的热爱以及不屈不挠、无畏艰难的情感特点。(四)巩固提升教师分发沙锤、手鼓等乐器,请学生练习乐曲中的节奏型,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纠错、检查。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五)小结作业小结:教师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问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体会不同的音乐魅力,引导学生主动面对困难,不畏艰险,勇敢向上。作业:搜集一些“舞曲”类的作品,对比欣赏,下节课谈谈感受。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