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0681217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招聘面试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的课题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压轴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同时也是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

2、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提高,往往难于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

3、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说出产生各种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3.能够运用地理的分异规律,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进行图文转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2.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内涵(2)理解并运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点】理解并运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

4、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地图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列表对比法、师生互动学习法。六、说教学过程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从四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境情导入。结合同学们的旅游经历与地理常识,引导学生说出从我国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东南沿海到东北地区,从高山山脚到山顶(如西岭雪山等学生可能去过山地)分别有哪些主要的主要自然景观。从而提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而提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呢?这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布有何规律?由此引入新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

5、求新知的兴趣,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学习。环节二:新课教学接下来是新课教学环节1.陆地自然带由导入转承到我国自然景观分布的景观图。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判断景观图的地点(2)说出景观图的显著特点(3)分析造成景观特点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巩固,另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强调。第三个方面是得出自然带的概念并对对下面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地域性差异规律的一个铺垫。2.地带性地域分异过滤(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过程。以一个朋友出行为例,并给出的出行路线是三亚、上海、长春和

6、出行时间四月的相关资料,结合资料用地理知识、教材图5.6说出这位朋友将经过哪些自然带。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带南北更替自然带的成因热量的南北差异与其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级作有规律的更替的规律和它的成因(热量)。(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对比课本图5.9和图5.10分析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性。学生积极思考其成因。学生可能回答降水不同。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回忆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并结合图5.6分析我国温带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概

7、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水分变化。【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地图法和讨论法可以锻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结合图5.6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让学生思考该规律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一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大陆中部、大陆西岸由南向北的更替规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设计意图】为了突破本节难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环节四:小结作业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归纳,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每一个提问到的同学总结一条,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机会。课后让学生绘图,绘出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并写出其分布规律。【设计意图】这个作业题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七、说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