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zh****ng 文档编号:10681216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梁启超的寂寞身后事 刘再复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告别了这个曾给他带来许多烦恼又让他恋恋不舍的世界,享年五十六岁。古人云“盖棺论定,入土为安”。但梁启超却是例外。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北平市党部做了一个针对“三一八”惨案的议决案,认为梁启超与此案曾有牵连。当时,梁启超正在协和医院治病,为说明真相,以正视听,梁启超的侄子梁廷灿指出:“家叔自民国十五年1926年)入春以后,忽罹重病,于三月八日入协和医院,(十六日手术十七、十八两日皆昏迷,不省人事,十八日下午五六时始渐苏醒以十六日正受麻药剖腹卧病之人

2、,是否可以参预十八日上午发生之任何事件,此真不值一辩矣。”梁启超逝世后,京沪两地公祭现场,都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当时,杨杏佛曾对徐志摩说,国府对于梁启超不能没有表示,并准备去南京找蔡元培等人商议,要在国府会议上正式提出。但是,由于国民党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此案也只能不了了之。直到梁启超去世13年之后,国民政府才颁布了褒杨梁启超的明令。这是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的对于梁启超的轻视和冷落,虽然涉及到很少一部分人,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尤其当国民党本握话语权之后,在以叙事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些都是梁启超

3、身后遭遇中最令人痛心的。同为清华教授的吴宓对于梁氏身后的寂寞大为不解:“梁先生为中国近代政治文化史上影响最大之人物,其逝也,反若寂然无闻,未能比于王静安先生之受人哀悼。吁,可怪哉!”说怪其实不怪,王国维先生只在书斋里讨生活,与社会几乎不发生关系;梁启超则不同,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很多人说他“善变”,也不是一点根据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梁启超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确实很难。谭人凤是老同盟会员,他在石叟牌词中指责梁氏“惜乎反复无常人格、天良两均丧尽”。这是来自敌对阵营的看法。湖南名士李肖聃曾是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

4、书,他也认为梁氏“巨人长德,曲学阿世不惜低首于群儿,逐响于众好。而中国之文气日衰,圣风愈塞矣”。他的意见大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而胡适就从另一面指责他的“善变”,在一篇日记中胡适写道:“他晚年的见解颇为一般天资低下的人所误,竟走上卫道的路上去此皆林宰平、张君劢一班庸人误了他。”这种言人人殊、各持己见的情形,只能说明梁启超太庞大了,以至于人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从某一角度出发去认识他的时候,看到的可能都是一个侧面。郑振铎与上述几位就完全不同,他说:“梁任公最为人所恭维的或者可以说,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是“善变”。他如顽执不变,便早已落伍、退化了,与一切的遗老遗少同科了;他如不变,则他对于中国的贡献与

5、劳绩也许要等于零了。他的最伟大处,最足以表示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郑振铎与梁启超不深,却可以说是梁的知音。梁启超身后的寂寞寥落,又似乎和他的门生故旧往往早夭有关。蔡锷过早去世,已是很大损失;范源濂等亦先于他过世,徐志摩、丁文江、蒋百里更在其死后不久便陆续辞世。梁启超身后所受冷遇的根本原因,就隐藏在这里。也可以这么说,他的思想和主张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而且,他的救国方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因此,与其说他受到某些人的冷落,不如说那个时代冷落了他。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启超逝世后,北平、上

6、海同时举行公祭活动,但是见不到国民党方面的人,也少有他们送的挽联。这也正是梁启超身后寂寞在政府方面的表现。B.梁廷灿关于梁启超生病住院的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梁启超没有参与 “三一八惨案”,结合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看出,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C.王国维逝世后备受哀荣,梁启超身后事寂然无闻,与二人的性格、社会生活参与度、人事关系及对国事的热心度不无关系。D.无论是敌对阵哲,还是梁氏故旧,均对逝世后的梁启超有所贬损,可见,历史上的梁启超确乎在伟大之中略有瑕疵。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A.山于梁启超对国民政府的侧目,国民政府对梁启超也不肯放过。在针对“三一八慘案的议决

7、案时,故意指摘梁启超与此案曾有牵连。B.作为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时的秘书,湖南名士李肖聃对梁氏的指责代表了当时并不少见的固守传统文化不肖妥协的那一部分人的看法。C.郑振铎和梁启超交往并不深,伹却对梁启超的“善变”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郑振铎才算是梁启超的知音。D.梁启超逝世后,出现各种正面、负面的评价,其原因在于他太丰富,太复杂,人们无法全面认识他,只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去认知。E.国民党在建构晚清民国历史时,故意贬低梁启超的作用和贡献,甚至用忽略和遗忘的方式,使他不存在,这是因为他的救国方案是不合时宜的。9阅读全文,请概括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的原因?(4分)答案:7.答案

8、:B解析:“当时的梁启超是站在执政府立场上的”属主观臆断,梁廷灿的说明只是反驳国民政府的决案,以正视听,并不能推导出这个结论。8答案:AD解析:B项中“代表了”错,犯了或然变必然的错误,原文是“大约代表了 ”;C项错,“只有才”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E项错,强加因果,前后两句无因果关系。(答出一项给2分,答出二项给5分。)9.参考答案:因党见、政见分歧而导致梁启超身后寂寞和备受冷落,梁启超对国民政府侧目而视,国民政府对梁启超自然也不肯放过:梁启超的性格和社会参与度使然,梁启超几十年风雨进退,几度出入政治、学术间,无论人事还是国事,都牵扯到方方面面,各色人等,说好说坏都不容易;梁启超过于“善变”和“屡变”,使人们只能从某一角度、某一侧面出发去认识他,而不是全部,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认识:梁启超身后的寂寞蓼落,与其门生故旧早夭有关。蔡锷、徐志摩、蒋百里等门生陆续辞世,无人为其鼓与呼;他的思想、主张和救国方案在那个时代让很多人感到隔膜,被很多人认为不合时宜,不可避免地采取疏离的态度。(答出其中任四点即可,毎点1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