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96889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测量与评价03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人体的姿势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在阐述人体各部形态结构的关系时,都以标准的解剖姿势加以说明。 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相对、两下肢自然并拢。,(1)正中面与正中线: (2)矢状面: (3)额状面: (4)矢状轴: (5)额状轴: (6)腋中线: (7)上与下: (8)前与后: (9)内侧与外侧: (10)近端与远端:,二、体表划线,(一)胸部体表划线 1.前胸壁 (1)前正中线(胸骨中线) : (2)锁骨中线(左、右): (3)胸骨旁线(左、

2、右):,2.侧胸壁 腋前线(左、右): 腋中线(左、右): 腋后线(左、右): 3.后胸壁 后正中线: 肩胛线:,(二)腹部体表划线,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脐的水平线与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区。有时也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即上面的水平线为横贯第十肋骨下缘的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垂线是通过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连线的中点所做的垂线。,三、人体主要测量点,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根据骨性标志(即骨的隆凸、结节、骨骺的边缘等)确定,另一些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确定。,(1)头顶点: (2)头后点: (3)头侧点: (4)枕外隆凸点

3、: (5)眉间点: (6)耳屏点: (7)颏下点: (8)颈点: (9)喉结节点: (10)胸上点:,(11)胸中点: (12)胸下点: (13)乳头点: (14)脐点: (15)肩胛骨下脚点: (16)耻骨联合点: (17)髂嵴点: (18)髂前上棘点: (19)肩峰点: (20)桡骨点:,(21)桡骨茎突点: (22)尺骨茎突点: (23)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指尖点: (26)大转子点: (27)膑骨中点:,(28)胫骨点: (29)内踝点: (30)外踝点: (31)跟点: (32)外侧趾骨点: (33)内侧趾骨点: (34)趾尖点:,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4、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1、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任何测量,都应保证使用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尤其是大规模的群体测量,必须统一测量器材,同时,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校正。,2、测量的姿势和方法 进行人体测量时,受试者的姿势和测量人员的测量方法的规范化极为重要。测量过程中,受试者姿势每一细微变化或测试人员对测量部位的定点稍有疏忽,都将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测量。 3、测量的时间 测量的时间,对测量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身高和体重在一天中的变化比较明显,因此,最好在早上或上午测量。另外,人体围度的变化,受运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臂围、腿围和胸围。运

5、动骺由于毛细血管充血,肌肉体积增大,测量结果会大于安静时。若在运动后测量围度,应让受试者休息2030分钟。大规模的群体测量,应对测量时间作出统一的规定。,(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1、受试者须知 (1)除头部测量及坐高测量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即左右耳屏点与眼眶下点在同一水平面)。 (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 (3)测试前受试者应排便排尿。,2、测试者须知,(1)在未提出特殊测量要求时,测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右侧肢体。 (2)测量仪器要保持清洁,测量前必须检验校正测量仪器。在经过一定人数的测量后,必

6、须随时校正仪器,保持测量的精度。 (3)掌握测量方法,熟悉测量点。精度要求较高的小样本测量,可由专人在受试者身体上标出测量点,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身高、体重等易受时间因素影响的指标,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测量为宜。 (4)测量仪器读数时,测试者的视线应垂直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 (5)测量长、宽、围度时,以cm(厘米)为单位;皮脂厚度以mm(毫米)为单位;体重以kg(千克)为单位。测量与记录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 (6)测量中,应注意尽量减少测量误差。长度测量,身高及较长的身体部位精确值0.5cm,其余肢体环节长度精确至0.2cm,体重测量精确至0.1kg。,第二节 体格测量与评价,体格测量是指

7、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一、体格测量,(一)量度测量,1.体重 概念:体重是指身体的重量。体重包括脂肪重量和非脂肪重量(又叫去脂体重)。 意义:体重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和肌肉发育程度的指标。它受年龄、性别、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 例如一日内体重变化是晨起时最轻,午饭后最重,晚睡前体重开始下降。标准体重不仅对普通健康人重要,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仪器误差步超过0.1,即每100kg误差小于0.1kg。测试前应校验体重计的灵敏度及精确度。 测量方法:测量前将游码调整至零,使刻度尺呈

8、水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令受试者轻上,立于秤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至刻度尺稳定在水平位后读数并记录精确至0.1kg。 注意事项: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男生穿短裤,赤足。女生穿短裤和背心或短袖衫。上下体重计时动作要轻。每测100人后要对体重计进行校正。一般在上午十点左右进行测量。,(二)长度测量,1.身高 是人体在立正姿势站立时从头顶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它受年龄、性别、种族、地区、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影响最大。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傍晚最低,可相差2厘米。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

9、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所致。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仪器误差每米不得超0.2m)。使用仪器前应校对零点,同时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若有故障,应及时纠正。,测量方法:被测者取立姿,自然挺胸直立靠在身高坐高计的立柱上,肩部放松,上肢下垂,手伸直,手掌指尖贴在大腿外侧面,下肢自然伸直,左右两跟并拢。两足尖分开约3040度角。头部保持在眼耳平面(即眼的外眦在耳屏上缘水平线),两肩胛间、骶骨和足跟三者靠在立柱上呈一线。测量者站在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压在被测者的头顶。两眼与水平压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测量误差不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10、: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测量时应注意足跟、骶骨部和两肩是否靠近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松紧要适度。,2.坐高 坐高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躯干的长度可间接反映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另外,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坐于身高坐高计座板上,躯干与头部自然正直,保持耳眼水平位,骶骨及肩胛间紧贴立柱。上臂自然下垂,大腿与地面平行并与小腿成直角,注意不要用手撑座板。测试者将水平压板沿立柱缓慢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部,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时读数

11、并记录。 注意事项:座板平稳固定。坐高计的放置高度应根据受试者小腿长短加以调整。可使用垫板以保证受试者双足平踏地面或垫板,大小腿呈直角。其它注意事项参照身高的测量。,3.颈长 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 指枕外隆凸点至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至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此点相当于腕关节远端腕横纹中点)至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坐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

12、的直线距离.。 测量仪器:指距尺或带滑板2m以上有刻度的钢尺。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测量方法:将测量尺固定在平台上,受试者两脚分开,两臂测平举,上肢伏在测量尺上,一手指尖点固定于零位,另一侧上肢尽量向侧伸展,手掌(掌心)、臂、胸紧贴尺面,两臂成一直线,测试者面对受试者,测量两中指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间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仪器:直立标尺,或把带尺垂直固定在垂直于地面的墙上。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直立于标尺杆侧,右上肢贴近标尺尽量上举,此时双足并拢,不得提脚踵。量取右手中指间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13、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学名大转子高)。因大转子点不易确定,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1)身高坐高 (2)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H(学名髂嵴高)。 (3)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C(学名臀纹线高) (4)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学名髂前上棘高),12.小腿长足高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3小腿长 大小腿屈曲90度时,胫骨点至内踝点之间垂直距离。 14.跟腱长 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直距离。 15.足长 足跟点至趾尖点间的直线距离。,(三)宽度测量,1.肩宽 肩宽表示肩的长径,它与体重、胸围等指标有关,是反

14、映体型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形态测量的常用指标。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测试者在受试者的背面,先用两手拇指沿左右肩胛骨的肩胛冈,自内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肩峰),然后用测径规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2.胸廓横径 通过测量胸廓可以评价胸廓的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取立位姿势,量臂外展60度左右。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对面,将测径规的两端置于腋窝腋中线与第四肋骨或乳头水平线交点的位置,在平和的呼气之末读数。,3.胸廓前后径(矢状径或纵径) 使用仪器:测径规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立在受试者左侧面,令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臂放松下垂。测试者将测径规的

15、一段置于胸骨与第四肋关节水平处,另一端水平置于背侧后正中线的对应棘突上,测量前后两点间的距离。,4.骨盆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肩放松。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前面,用食指摸到髂嵴点(骨盆最宽处),用测径规量取两测点间的距离。,5.手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或带游标的直尺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在受试者对面,令受试者将手平置于桌面上,测量第五掌骨小头和第二掌骨小头之间的距离。 6.足宽 使用器材:测径规或带游标的直尺 测量方法:令受试者全足踏在凳面上,测量第五趾骨小头至第一趾骨小头之间的距离。,(四)围度测量,围度也是用来评价身体发育的常用指标。围度指标受年龄、性别

16、、劳动和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由于肌肉较为发达,身体各部的围度比一般人要大(除腰围外)。,1.胸围 胸围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的发育情况。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上肢自然放松下垂。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将带尺上缘径背部肩胛骨下脚下缘绕至胸前。男性和乳房未发育的女性,带尺的下缘可经乳头点测量,而乳腺已发育的女性,则带尺下缘应经乳头上方的胸中点(第四胸肋关节)测量。,2.呼吸差 呼吸差未最大吸气时胸围值与最大呼气时胸围值的差数。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的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体位及带尺所放置的位置都同上。令受试者深吸气后测量胸围,之后令受试者尽量将气呼出,再测其胸围。吸气时胸围值减去呼气时胸围值即为呼吸差。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呼吸差较大,运动员的呼吸差平均约710cm,一般人平均57cm。从事游泳,中长跑和角力运动的运动员呼吸差更大。,3.臂围 (1)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放松围:臂围反映上臂肌肉发达的程度。一般测量上臂肌肉收缩和放松时的围度。 使用器材:每米误差不超过0.2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