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74939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课程信息技术基础培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一、新课程改革的因素背景一: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1、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时代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所需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例如,自 1993 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 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作为信息领域高科技的代表,美国微软公司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 4 亿美元。)而这种变革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 ”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新世纪里,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

2、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教师、学生、雇员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信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英国 加拿大(以魁北克省为例)基本技术 4 学分设计与技术生活技能 5 学分信息与通讯技术“国家课程”规定的必修的基础课程家庭经济 4 学分必修课程分数在各学年开设,此外有若干选修课程日本 菲律宾家政基础 2 学分 信息 A 2 学分家政综合 2 学分 信息 B 2 学分生活技术 4 学分 信息 C 2 学分(选一门) (选一门)背景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价值1

3、.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在国际公认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 (1994 年我国首次被列入)中, 2000 年,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列第 28 位,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列第 31 位。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期要早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期信息技术方面创造力的培育和信息技术方面创造性的发挥在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展露我国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2. 我国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反思和重新定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技术与家庭经济必修的八大学科门类之一(农业、工

4、业、商业、家庭经济)科学与技术必修的八大学科门类之一不息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隶? 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最大的软件输入国!莫尔定律:每 18 月一次、近乎麻木地集体买(埋)单!封建社会的卖国行为是割地赔款,信息社会的卖国行为呢?封建社会我们曾被鸦片迷醉,信息社会呢?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什么时候?怎样才能?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3. 我国各界对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和呼声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 9 省市 12 个行业 2378 位从业人员的调查,赞成在高中开设技术课程的比例:厂矿企业、农业、运输、文教等行业人员 87.42%赞成;企业界赞成的占 93.65

5、%;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长有 69.8%赞成(担心影响高考)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1. 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2000 年 11 月 14 日的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必修课2001 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 必修课2003 年 3 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必修课2.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逐步普及到 2001 年底,全国普通高中有 1.2519 万所学校(92.15%) ,大中城市初中有 1.2511万所学校

6、(65.32%) ,小学有 4.4190 万所(10.32%)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小学阶段开课时间提前,教育方式多样:开课时间: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 1 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教育内容:2000 年纲要内容;兼容多种语言( LOGO , BASIC,VB,VC,Pro)的机器人;其他教育方式:课内与课外结合(2)小学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衔接:前后衔接、螺旋上升的课程设置 校本尝试二、给学生分析信息技术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如下图:(二)课程模块说明1 信息技术基础“信息

7、技术基础”是全体高中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2 算法与程序设计“算法与程序设计”以算法和程序设计、问题解决为主线,从实际需求(问题)出发,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构建相应的算法,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问题的解决。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过程中采用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算法,建构问题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归纳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方法的一般规律。3 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以作品开发的方法为主线,通过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作品集成、测试、修改、发布和评价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开发多

8、媒体作品的过程。4 网络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以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因特网应用基础、网站设计制作的基本技术为主要内容,逐层开展,围绕任务进行学习,通过网络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意识、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数据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遵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数据管理技术的特点,按照“分析问题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应用的重要性,理解使用数据库技术的必要性。6 人工智能初步“人工智能初步”从适应于高中学生知识的角度入手,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让学生

9、通过观摩或实际操作,体验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专家系统、问题求解”等方面的典型应用;初步掌握知识的分类及知识表达的基本方法,了解人工智能语言的相关概念;感受使用“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三、信息技术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安排(一)课程模块开设建议标准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要修满 4 个学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必修 2 学分,科目内选修 2 学分,对信息技术课程感兴趣和有潜能的学生可以再增加选修若干学分。总学分为 2+2+ (X)。三种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计划方案1 各模块开设方案(1) 方案一年级 模块安排 学时安排第一学期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2 节 /周高一 第二学期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

10、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 2 节 /周(2) 方案二年级 模块安排 学时安排第一学段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2 节 /周第二学段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2 节 /周第三学段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2 节 /周高一第四学段第一学期 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 2 节 /周高二第二学期 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 2 节 /周高三 第一学期 *选修 5:人工智能初步 2 节 /周(3) 方案三年级 模块安排 学时安排第一学期 必修:信息技术基

11、础 2 节 /周高一 第二学期 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1:人工智能初步2 节 /周第一学期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5:人工智能初步2 节 /周高二第二学期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5:人工智能初步2 节 /周高三 第一学期选修 1:算法与程序设计 选修 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 3:网络技术应用 选修 4:数据管理技术*选修 5:人工智能初步2 节 /周(二)

12、学生选课指导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选修模块。 1算法与程序设计(B1)2多媒体技术应用(B2)3网络技术应用(B3)4数据管理技术(B4)课程结构必修系列信息技术基础(A)选修系列5人工智能技术(B5)模块说明及选课建议1、必修课程1个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另必须从选修模块中选择l个模块,获2学分,共4学分。选修课程共5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2、必修模块安排在高一上、下学期共4个学段完成。高二开始开设选修模块,学生至少要从中选择1个,以获得毕业所必须的学分。四、信息技术的学分认定与评价1 教学前的评价: 这种测验一般在一个模块或一个单

13、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模块的必备知识技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2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可由教师、自我、小组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要素主要包含“学习状态、应变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按照评价的功能划分,过程性评价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单元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结果应能反馈学生的进步和不足,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的评

14、价方法比较灵活,可以是课堂练习,也可以是表现性任务。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作品的评价,也可以是对一个综合活动过程的评价。(2)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找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例如,为了诊断某一知识单元出现的错误,可以设计一个测验,其中一组题目只要求学生做笔试测验,不要求进行技能操作;一组题目既做笔试测验,又进行技能测验,以此确定学生错误的根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依靠教师经验来观察和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3)过程性评价量表学生成绩核定由学生电子作品和个人学习档案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采用成果与过程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

15、价体系。电子作品集评价多采用学生间的主观评价,如让全班同学一起观看作品,集体评价。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认识自我。过程评价则要求教师以每 5 周为一单位对学生各项学习要素进行评价记录,一般在上课时完成。并对学生的能力提高进行评价,把记录下的原始数据提供计算机自动测评和主观评价、定期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协作的激励机制之一。2020学期信息技术课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卡班级:_ 姓名:_ 座号_ 上机号:_ 说明:以上每个子项为 10 分,以周期累加后为每周期的总分,四个周期的总评为学期总评,根据学期总评分,参照以下标准评出相应等级。等级标准:A-优秀(90-100)。所有的作业完成的都很好,例如,如果作业是要求创建一个表格,而学生不仅仅是创建表格,而且还学会怎样创建表的边界;或者在一个多媒体项目中,仅仅要求把文字、图像链接起来,而学生还把视频、动画链接进去等等;学生的认知成绩和上机考查成绩都很好。B-良好(80-89)学生能够完成所有项目的要求,并且各项指标良好。C-中等(70-79)学生做了所有的项目,但有些地方没有完成或不合适。D-及格(60-69)一些作业没有完成或成绩很差;经常达不到考核标准。E-不及格(0-59)重要的作业没有完成;不符合考核标准4 总结性评价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