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7183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79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田辋灞渠首取水枢纽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120323(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综合说明1.1绪言辋霸渠首取水枢纽工程位于蓝田县城以西,辋灞交汇口下游 330m的灞河上,在灞河 1 号橡胶坝工程下游 196m 处。该枢纽工程于 2011年 10 月水毁,拦河建筑物大坝及冲砂闸冲毁致使辋霸渠灌区无法引水灌溉,而且还危及到 1 号橡胶坝的安全,故抢险修复该工程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我院受蓝田县水务局的委托,进行了本工程施工图设计。1.2水文灞河是渭河较大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蓝田县灞塬乡箭峪岭南九道沟,先后流经蓝田、西安东北郊后流入渭河。灞河全长 104.1km,流域面积 2581.0 km2(含浐河流域面积 760.0 km2) 。辋霸渠首引水枢纽位于辋灞交汇口下游约

2、330m 处,辋灞交汇口流域面积 1322km2,辋灞交汇口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见表 1-1。表 1-1 单位: m3/s频率(% )多年平均 1 2 3.3 5 10569 2200 1848 1628 1408 1144辋灞交汇口下游频率 P=75%及 P=95%年径流量分别为 27414.37 万m3 及 17505.56 万 m3。1.3地质坝址区场地地基属双层结构地基土,主要为上层卵石、下层粉质粘土、地基土各项指标值见表 1-2。2表 1-2 地基土的各项指标建议值 天然建筑材料、砂石料可用河床开挖料,石料可不在辋灞河峪口内开采,料场距工程区 20km,有公路相通。其工程地质结论:(1

3、)工程区地层岩性以卵石、粉质粘土为主,坝址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可以建坝。(2)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划分,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场地地基土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类。(3)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 0.47.9m。(4)工程区无饱和砂土层分布,在地震烈度为度时不会发生液化。(5)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对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亦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总应力 有效应力地层编号岩石名称容 许承 载 力 o(kPa)粘聚力 C(kPa)内摩擦角()粘聚力C(k

4、Pa)内摩擦角 ()干燥重度(KN/m 3)天然重度(KN/m 3)渗 透系 数(cm/s)素填土 220 3.6 35 3 37 4.6410-2 卵石 350 2.4 36.0 2.0 38.0 21.1 24.5 3.8210-2 粉质粘土 200 29.0 17.85 27 17.6 16.44 20.31 9.5610-7据调查历史最大冲刷深度为 1.0m 左右,不冲刷流速为 1.52.0m/s。3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 工程任务恢复原辋霸渠首引水枢纽,发挥辋霸渠的灌溉效益,改善水环境,美化环境并保护上游灞河 1#橡胶坝的安全。1.4.2 工程规模辋霸渠灌区灌溉土地总面积 1

5、.8 万亩,设施灌溉面积 1.5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0.8 万亩,灌区是蓝田县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工程受益面积涉及蓝关镇、三里镇、洩湖镇、华胥镇四个镇,18 个行政村,总人口3.58 万。灌溉水源为低坝引取灞河水,引水渠道设计流量 1.83m3/s。该工程上游 196m 处为 1 号橡胶坝,下游 1044m 为 2 号橡胶坝。该工程于 2011 年汛期水毁,拦河溢流坝被冲毁,冲刷闸已严重毁坏,进水闸亦需要拆除重建。由于工程水毁使灌区无法引水灌溉,严重的影响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同时又危及到 1 号橡胶坝的安全,故工程的修复是必要的和紧迫的。坝上游形成水库,其总库容为 23.91 万 m

6、3,为小(2)型水库。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坝上游形成小(2)型水库,灌溉面积 1.8 万亩,该枢纽工程为等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 4 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临时性建筑物亦为 5 级。设计洪水标准为 20 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 1408m3/s,校核洪水标准为百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 2200 m3/s。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5g,地震设防烈度为度。该枢纽工程包括溢流坝、冲刷闸及进水闸,坝、闸上游防渗,下游消能工,工程范围内两岸翼墙及护坡。溢流坝与河道垂直布置在河中及4左岸,冲刷闸及进水闸布置在右岸,进水闸引水角为 56.5。溢流坝顶高程 488.9m,坝底高程 481.6m,坝长 1

7、91.5m,坝底宽10.596m,坝面采用 WES 曲线。坝体内为 C15 埋石砼(埋石率 20%) ,表面为 C25 砼,并布表面筋。为满足抗滑稳定要求,坝基底换填 50cm厚砂砾石垫层。冲沙闸 2 孔,每孔宽 4m,左右闸墩宽 1m,中墩宽 1.2m,冲刷闸总宽 10.2m,闸室长 8m。闸底高程 484.9m,顶高 492.9m,净高 8m。安装 2 扇 44mPGZ44 平面铸铁闸门,当闸门关闭时,闸顶高程与坝同高,闸室设胸墙。闸底换填砂砾石,以增加闸室抗滑稳定性。闸室顶盖闸房,内安装 QL-2400-SD 直联双吊点螺杆启闭机 2 台。进水闸室宽 3m,闸底高程 487.8m,顶高

8、492.9m,高差 5.1m,设胸墙,安装宽 3m,高 2.5m 的 PGZ32.5 平面铸铁闸门,闸室顶部为启闭机房,与冲刷闸房连通在一起,房内安装 QL-200-SD 型启闭机。坝闸上游复合土工膜 250/PE(0.5)/250 铺盖长 30m,铺设高程484.6m,膜垂直防渗深度 3m。下游 C25 砼消力池长 25m,深 1.8m,池底高程 482.8m;池尾槛高程 484.6m。C20 砼海漫长 40m,纵坡 1:20,末端高程 482.6m。抛石防冲墙深 2m,底宽 2.6m,顶宽 12m。1.6施工分两期施工,两期导流,两期围堰。一期先施工左边 150m 长溢流坝段、上游防渗、下

9、游消能工及左岸翼墙、护坡,一期纵横向围堰将所要施工部分围起来,用右岸河道导流。二期施工右岸冲刷闸、进水闸及剩余坝段,用二期围堰将要施工的工程围起来,用左岸河道及左岸坝段(溢流)导流。5施工总工期 3 个月,从 4 月初到 6 月底。1.7工程管理由辋霸渠取水枢纽管理处管理,管理处编制 6 人。枢纽工程管理范围为坝轴线上游 100m 至下游 150m,两岸堤防坡脚以外各 15m。1.8设计概算1.9结论本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建议立即安排实施。1.10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附后)6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全流域工程地址(坝址)以上km2km2

10、258113222、利用的水文系列年限 a 54 实测与插补延长年份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 m3 1.75 P=95%4、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实测最大流量调查历史最大流量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非常运用(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施工导流标准及流量m3/sm3/sm3/sp(%)m3/sp(%)m3/sp(%)28015.722160290051408122005实测日期 1953 年 8 月 12 日发生日期 1835 年5、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多年平均含沙量万 tkg/m3216.84.43二、水库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正常蓄水位死水位mmmm491.91491.14488.9

11、487.82、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 km2 0.0413、回水长度 km2 0.1964、水库容积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调节库容死库容万 m3万 m3万 m3万 m323.9111.073.167.91三、下泄流量及相应的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位时最大泄量相应下游水位2、校核洪水位时最大泄量相应下游水位m3/smm3/sm1408486.962200487.69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续表序号及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四、工程效益指标灌溉效益面积(水田、旱地、草场等分列)最大引用流量万亩m3/s1.81.83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坝、闸、堤)型式地基特性地震基

12、本烈度/设防烈度顶部高程(坝)最大坝(闸)高顶部长度(坝)mmm砼溢流坝粉质粘土/488.97.3191.52、泄水建筑物型式地基特性堰(槛)顶高程溢流段长度单宽流量消能方式mmm3/s粉质粘土488.9191.511.5底流消能各建筑物分别列出闸门型式、尺寸、数量启闭机型式、容量、数量设计泄洪流量校核流量m3/sm3/s平面铸铁闸门PGZ 44m,2 扇QL-2400-SD 直联双吊点螺杆启闭机 2 台7.411.53、引水建筑物设计引用流量进水口形式地基特性中心高程闸门型式、尺寸及数量启闭机型式、容量、数量m3/sm1.83粉质粘土487.8PGZ32.5 平板铸铁门,32.5,1 扇六、

13、施工1、主体工程数量明挖土方浆砌石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金属结构安装万 m3万 m3万 m3t2、主要建筑材料木材水泥m3tt含锚筋、锚杆8钢筋钢材t3、所需劳动力总工日平均高峰人数高峰工人数万工日人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特性表续表4、施工临时房屋 m25、施工动力及来源供电其他动力设备kWkW说明电源6、施工导流 河道分二期导流,用 围堰7 施工占地(方式、型式、规模) 亩 38、施工期限准备工期总工期月月13七、经济指标1、静态总投资 万元2、总投资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临时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其他费用价差预备费建设期还贷利息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万元100%3

14、、综合利用经济指标灌区单位灌溉面积投资经济内部收益财务内部收益其它经济指标元/亩%92、水文2.1 气象蓝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有伏旱,秋凉气爽阴雨多。据气象站多年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13.0,极端最高气温 43.3(1966 年 6 月 21 日),极端最低气温-17.4(1977年 1 月 30) ;平均无霜期 211 天,冻土最大深度 25cm(1967 年 1 月 19日21 日)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次是西风、东南风,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 20m/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33.3mm,6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58.4%(罗李村水

15、文站实测) 。2.2 河流概况2.2.1 灞河灞河原名滋水,是渭河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灞塬乡箭峪岭南九道沟,向南流经灞塬后西行,到冯家弯出峪口,先后汇入清峪、流峪、兰桥河、道沟峪,在蓝田县城汇入辋峪河,经洩湖、马渡王、在未央区谭家堡又纳入浐河,北流 10 公里入渭河。灞河全长 104.1 公里,流域面积 2581.0km2(含浐河 760.0km2) ,平均比降 6.0。灞 河 左 岸 支 流 少 而 长 , 大 都 集 中 在 蓝 田 县 城 以 南 的 中 上 游 ; 右 岸 支 流多 而 短 小 , 主 要 集 中 在 横 岭 塬 西 南 侧 。 据 统 计 , 灞 河 流 域

16、面 积 大 于 10km2的 支 流 毛 沟 共 61 条 , 其 中 一 级 支 流 有 24 条 , 二 级 支 流 有 26 条 , 三 级 支流 有 11 条 。 流 域 面 积 大 于 100km2 的 一 级 支 流 有 清 河 、 辋 峪 河 和 浐 河 ; 流10域 面 积 大 于 100km2 的 二 级 支 流 有 红 星 河 ( 西 采 峪 ) 、 岱 峪 河 、 库 峪 河 等 三条 。灞河流域多在秦岭山区,地形南高北低,岩石裸露,土层较薄,植被良好,平时水质清洁,洪水时挟带少量泥沙,上游河道(蓝田故京)平均比降 9,洪水陡涨陡落,水流湍急;中下游河为平原弯曲型河道,河床为宽浅式断面,河道比降中上游(故京至浐灞交汇口)为 2.35,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