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戏曲脸谱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6710929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戏曲脸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中国戏曲脸谱(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中国戏曲脸谱 王东明 中国戏曲脸谱?简称戏曲脸谱? , 是中国 古典戏 曲的化妆艺术 , 是戏 曲舞台美术中一 个很重要白 才 组成部分 。 戏曲脸谱具有鲜明 的 民族特色 , 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 因为 它 是构成我 国戏曲民族色彩特征的重要组成部 分 , 是我国戏 曲化妆特有的表现 形式 。 戏曲 脸谱 这一舞美中的化妆艺术主要着重 于戏曲 人物形貌的夸张和气质的刻划 。 特别是净丑 脸谱 , 这种富有夸张意 味和 图案意味的特殊 化妆手段 , 和净丑角色的表演特色是分不开 的 。 它是图案化的化妆 , 是写实和象征相结 合的艺术手法 , 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严格的 “寓褒贬” “

2、别善恶 ” 意图的 。 角色一 出场 , 它 的面部化妆就给观众一个明确 的 人品概 念 正义 的或邪 恶的 、 善良的或丑 恶的 。 它 一方面运 用象征的和漫画的手法 , 向观众揭 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 增加了戏剧效果 , 另 一方面 , 一 也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 我 国戏曲脸谱 , 内容丰富多彩 , 不论在 思想性和艺术性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 因 此值得我 们探讨的地方 很多 。 毛 主席教导 我 们 ?“中 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 , 创造了灿烂 的 古代文 化 。 清理古代 文化的发展过 程 , 剔除 其封建性的糟粕 , 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 是 发展民族新文化 , 提高民族

3、自信心的必 要条 件 , 但是决不能无批 判的兼收并蓄 。”这 一至 理名言 , 对于整理研究我 国戏曲脸谱艺术 , 同样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 也只有这样 , 才能 够做到正确地对待 我 国传统戏曲艺术 , 达到 古为今用的目的 。 戏曲脸谱长期被广大观众所熟悉 所 感 受 , 这种具有艺术魅力 的化妆手 段 , 充分地 发挥了它的戏剧性能 。 然而 , 它 一也参 杂着不 少费人索解 的因素 。 笔者 自幼酷爱戏曲脸谱 艺术 , 并有志 于研究这份珍贵遗产 。 在研究 过程中为了对这一特殊的化妆手 段 有 所认 识 , 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 一 、 脸谱起源 沿革简论 面部美饰是从 人类的

4、劳动生活中发展 而 来的 , 白体 现着人类群体生 活的爱美心理 。 古代昊越之 民有 “ 被发文身 ” “里 齿雕题 ” ?见 战国策 赵策 ? 意 思是 纹身刺面和染黑牙 一?一 齿来美饰 。 古代原始人类在与 自然灾害和凶 猛的毒蛇野兽作斗争的生 活中 , 并为日常生 活和两 性诱惑美化装饰 , 用自然颜色红黑紫 白等在脸上和身上刺画出各样不同的图案花 纹 , 我们可以解释为原始的面饰 。 远古时 , 在腊月或祭祀时举行驱鬼祛疫的仪式 , 这一 仪式也打鼓 , 也有变化较多的队舞和 独舞 , 舞者头戴面具 , 用歌舞形式表现驱逐的景 象 。 这叫摊或摊舞 。 如在 论语 乡党中就 有 “

5、 乡人摊 ” 的记载 , 在 吕氏春秋 季冬 中 也有 “命有司大摊” 的记载 。 高秀注 ?“大摊, 逐尽阴气为 阳导也 , 今有腊岁一日击鼓驱疫 , 谓亡逐除是也 。” ?高秀是东汉建安年间 的司 空椽和淮阳令? 。 周 礼 夏官 方相氏 引 汉代郑玄注 ?“ 冒熊皮者 , 以惊殴 疫病鬼 , 如 今魁头也 。” 魁 , 就是棋头或假面 , 即古代打 鬼驱疫时用的面具 , 有狰狞可怖的 , 也有半 人半兽的 。 续汉 书礼仪志大摊篇 ? “ 方 相 与十 二兽?熟各作殴捉之状 。” 乐府杂录载? “用 方相四人 , 戴冠及面 具 , 黄金四目 , 衣熊 裘 , 执戈扬盾 , 口作摊摊之声

6、。” “ 右十二人 皆 朱发衣皂衣 , 各执麻鞭 , 辩麻为之 , 长数尺 , 振之声甚厉五百小鬼为之 , 衣朱褶青儒 , 戴面具 ”从 以上记载看 , 摊舞的面具 , 有 明显的记载 。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产生 了摊 戏 , 在保存演变过程中 , 继续不断地使具有 迷信色彩的宗教活动逐步向表演艺术的戏剧 过渡 。 所以后来也 表演某些情节复杂 、 篇幅 较长的历史故事 。 直到解放初期 , 在浙 、 赣 、 湘 、 桂等地仍然可以看到摊戏的演出 。 目前 在贵州安顺地区盛行的地戏 , 不论三国故事 , 或瓦岗寨故事 , 演员都戴木制镂 花 彩绘面 具 。 元明扮演杂剧 、 传奇时 , 扮演神鬼

7、妖魔 也有戴面具 。 藏剧受宗教影响很深 , 有的角 色也戴面 具 。 安徽省古老的剧种有摊戏 、 夫 子戏 。 摊戏剧目很少 , 现仅存有 孟 姜女哭 长城 等一两个剧本, 流行于贵池一带 。 随着奴隶制度的产生 , 娱人的歌舞逐渐 从娱神的歌舞分划出来 。 梵语有 “ 巫之事神 , 必用歌舞 ” 。“ 或堰赛以象神 , 或婆婆以乐神 ”。 巫扮上神的装饰 , 戴上神的面具 , 便以为神 的生命附在他 的身上 。 所谓 “群巫之 中 , 必 有象神之衣服形 貌动作者 , 而视 为神之所凭 依 ” ?王 国维 宋元戏 曲考 ? 这种形貌的刻 戈 ? , 可以说是原 始面 具 的哨矢 。 奴隶社

8、会中 奴隶主死 一 亡时 , 往往 要屠杀大批奴隶陪葬 , 叫做杀殉 , 后来随着农业 生产的发 展 , 奴隶 成了主要劳动力 , 奴隶主看到奴隶身上有剩 余价值可以剥削 , 就逐渐用木偶来代替奴隶 人身殉葬 。 为 了逼真 , 就在木偶脸上画上脸 谱 , 和真 人一样 。 春秋战国时田单大破 燕 军 , 就命令将士 用油 彩涂脸 , 跨火 牛 去打仗 。 这 时田 一单已懂 得用 油彩涂脸 。 楚怀王在接待张仪的时候 , 让 武士 “ 持 戈戴而 ” 而舞 。 从地 下 发掘出来西 周 及战国时代的青铜 而 具 , 大都为铜质或铁 质 , 附在首恺前面 , 又? ?片 做 “ 面 甲 ”。

9、据 说贵尤原是个人身牛蹄 、 铜头铁额 、 戴角抵人 的怪 物 , ? “兽 身人言 , 耳 ? ? 几生毛 , 头有 角能触人 。” ? 但又是个开矿 铸兵 的古代酋长 。 秦 汉之间 , 中 国正在开采 铁矿 , 铸造兵器 , 因先有头盔 、 护 面 、 兵仗 而产生 神话和神的伪装扮演 。 杨宁史先生曾 藏有这种牛形戴角的铜护 面 , 可能用 于战 斗 。 见于 文字记载的如 晋书 朱伺传 ? “夏 口之战 , 用铁面自卫 。”北齐书? “兰 陵 王 长恭戴面 而入阵 。” 宋史 狄青传 ? “临 敌披 发 , 戴铜面具 , 敌望 之 如神 。” 四 朝见 闻 ? “毕再遇 以勇名于军

10、一 披发戴兜黎 , 铁鬼 面 ” 以后 的铜面 , 便被人 当做神头 鬼面使 了 。 神头 鬼 面被封建统治阶级用作说教 , 在 一类劝善的果报戏里 , 才扩大它们的迷信成 分 。 当时既称为 鬼面 , 必然刻划 出狰狞可怕 的形貌 。 一方面是保护面 部 , 一方面使敌人 望而生畏 。 后来 , 在 兰 陵王舞 秦王破 阵 曲 把金属 面具, 改为用木雕刻 , 并涂画?各 一 ?一 种颜色 , 便成为表演武将战斗的乐舞假面 了 。 据 汉 书 礼乐志 “朝贺置 酒为 乐 , 有常 从象人四人 , 秦倡象人三人 ”?盐铁 论 云“祈 名狱 , 望 山川 , 椎牛击鼓 , 戏倡舞象 。” 象人

11、者 , 头戴假面具 。 舞象者倡优扮演假兽假形 跳舞 。 张衡 西京 赋所描写 的百戏 、 散乐 , 由于 汉武帝时与西域交通的开拓 , 跳丸 、 走 绳 、 吞刀 、 触剑 、吐火 诸杂技艺术传入中国 , 加以原有的舞轮 、 扛鼎 、 掷倒 、 长跷等技串 起来表演 。 如孟元老 东京梦 华录 所载?“ 数 内两人 出阵对舞 , 如击刺之状 , 一人作奋击 之势 , 一人作咋 副卜出场 。 凡五 七对 。 或以枪 对牌 、 剑对牌之类 。” 这 “ 剑对牌 ” 应该就是 “触 剑 ”。 又 “ 烟火 大起 , 有假面披发 , 口吐狼 牙烟火 , 如神鬼状者上场 ”的抱 罗都是戴 面 具 的

12、。 史记 大宛传 所说? “安息 以黎轩 善眩人献于 汉 ”,西京赋? 总会仙倡 , 戏豹舞熊 、 自虎鼓瑟 、 苍龙吹旎 ” “ 怪兽陆梁 , 大雀跤跋 , 白象行孕 、 垂鼻磷枯 ” 这里所谓 白虎 、 苍龙 、 大雀 、 白象 , 都指的是戴假头 假形 的象人所扮演的 。 在化妆方面 , 假头假 形?龙形 、 虎形 、 蛟形 , ?还应 用于今日舞 台之 上 。 尤其随着神异故事的扮演 , 把禽兽 人格化 , 把假头 假形蜕化为脸谱 , 都说明百 戏的化妆随着戏曲发展的演变痕迹 。 六朝的歌舞而具具体的表现是有了现实 人物情节的表演 。 李白 上云 乐诗 胡震享 注 ?“ 设西方老胡文康

13、 , 生自上 古者 。 青眼高 鼻白发 , 道 弄 孔雀 、 凤凰 、 白鹿 , 慕梁朝来 游 , 伏地祝千岁寿 。” 乐人扮演青眼 、 高鼻 、 白发的老年胡人 , 文字中虽然没有说明如何 化妆 , 但从当时情况看 , 似乎是戴着假面具 的 。 隋书 柳或传 ? “人戴兽 面 , 男 为女 服 , 倡优杂技 , 诡状异形 。”另 外隋薛道衡有 “假面 饰金银 ” 的诗句 , 都可以做为歌舞面 具 的考记 。 唐代的乐舞 , 在我 国戏曲发展史上 , 掀 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 它一 面继承了 汉魏六 朝的歌舞传统 , 并有所发扬 ? 一方面则是吸 取了西域诸国的音乐 、 舞蹈和化妆 , 复有

14、所 创造 。 新唐书 礼乐志 ? “玄宗既知 音律 , 又酷爱法律 , 选 坐部伎子弟三百 , 教于梨园 ” 从此梨园就成了戏剧 团体的代名词 。 据 崔令钦 教坊记及宋程大 昌 演繁露等书记 载 ? 梨园编制庞大 , 规模宏伟 ? 男女兼收 ? 简直是 一千二百多年前我 国历史上 第一所综 合性的戏剧 、 音乐 、 舞蹈学院 。 在唐代乐舞中 , 面具的应用最 重要 的当 推 兰 陵王入阵曲 的记载 。 唐崔钦 教坊记分 云 ?“ 大而 , 出北齐兰陵工 长恭 , 性胆勇而貌 妇人 , 自谦不 足以威敌 。 乃刻木为假面 , 临 阵著之 , 因此为戏 。 亦入歌曲 。” 旧唐书 音乐 志 ?

15、“代面 出于北 齐 。 北齐兰陵王 长恭 , 才武而面美 , 常著假面而威敌 , 尝击周师金 墉城下 , 勇冠三 军 。 齐人壮之 , 为此舞以效 其指挥击刺之容 。 谓 之 兰 陵王破阵曲 。” 又 乐 府杂录 鼓架部 关 于代 面戏 的记载 ?“代 面始自北齐 , 神武帝有胆勇 , 善战斗 , 以其 颜面无威 , 每入阵即入面具 , 后乃百战百胜 。” 当时反映唐代开 国战争中征伐四方 、 克敌祝 凯 , 歌 颂 国家统一 , 主题思 想有深远 意义 , 由魏征 、 褚遂 良 、 虞世南 、 李百约所写 的歌 颂唐太宗李 世 民在山西今新降一带大破刘武 周故事的 秦王 破阵曲 ?又名 一七

16、 德舞 ?, 以及为北 齐人所作 , 当时忍成为传统节目 的歌 颂兰陵王 长恭与周师大战于金墉城下的 大面兰 陵王 破阵曲 都由唐梨 园子弟表 演 。 由于唐代造 型 艺术的发 达 , 许多雕塑家 运用他们 的夸张手法 , 结合歌 舞 的需 要 , 创作出许多 现实人 物 的面具 。 这对于我们研 究唐代的歌舞面 具与宋元杂剧涂面的追变关 系 , 都具有重要 的参考价值 。 高彦休 唐 阀史 载? “咸通 中 , 优人李可 及者 , 滑稽 谐戏 , 独 出辈流 。 尝因延庆节绷 黄讲论毕 , 次及倡优 为戏 。 可 及 乃儒服险 一 ? 一 巾 , 褒衣博带 , 摄齐以升讲座 , 自称 三 教 论衡 ,。 ”在 开元 时期的 “弄 参军 ” ?弄假 官戏?以徘优一人充参军 , 穿上当时的官服 , 扮作假官 , 任另 一个徘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