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70155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监测点业务工作(2015.4)创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工作业务手册,2015年4月,一、前期准备,二、监测工作内容,三、照片记录方法,四、资料管理,4,1,2,3,五、数据报送,5,一、前期准备,前期准备是做好监测工作的基础,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明确责任 每个监测点所在旗县安排一名单位领导作为责任人,负责管理和业务运行工作,指派23名技术人员具体开展固定监测工作业务。人员尽量固定,以便于工作开展。,2.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3.开展技术培训 为保证国家级草原监测工作顺利完成,监测职能部门应组织各固定监测点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4

2、.做好物资准备 每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要根据监测项目做好物资准备,及时补充监测所需要的器材和有关资料,如有样品需要送有关专业实验室检测,请提前联系接洽,并根据实验室要求做好样品采集、保存和预处理等工作。,5.开展地面调查工作 各固定监测点所在的县(旗、市)草原监测人员,依据农业部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工作业务手册,结合本地区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地面调查工作。,二、监测工作内容,对于每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土壤、气象和水分是监测的主要4个方面。各个监测点监测人员应结合现有条件,积极采集和收集当地气象、水分等资料,通过定期开展地面调查,获得监测点生物和土壤

3、有关数据,重点对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草原利用、生态状况指标、草原灾害等内容进行地面调查、拍照,填写有关规范性表格。,监测区域:地面监测主要在常规监测区和围栏外对照区进行,群落拍照应包括永久观测区。如果科研试验区和刈割监测区(或火烧管理区)进行了相关试验,地面监测各项内容应当包括这2个小区。,监测工作内容,1.物候 植物长期适应一年中温度和水分之节律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植物发展节律,称为物候。对于草原生态系统,主要记录群落的优势种和季相外貌的指示种,重点监测返青期、开花期(生长盛期)、凋落期(黄枯期)时间。观测物候的时间最好选在下午。 2.生物性指标 对于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产草量等常

4、规生物性指标,可参照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测定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平均产草量: 在100的样方内设定三个1的草本样方,测定产量后填入表2相应的空格,然后通过3个样方的产量计算100 内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平均产草量。 注意:产草量单位换算! g/ kg / h ,具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样方,(1)测定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平均产草量: 在100的灌木样方内设定三个1的草本样方,测定产量后填入表3相应的空格,然后通过3个样方的产量计算100 内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的平均产草量。 注意:产草量单位换算 g/ kg / h ,(2)测定灌木或高大草本植

5、物的产量: a.记录 100内主要灌丛的名称 b.分级并记录株丛数: 在100内,首先按照各种灌丛冠幅直径的大小划分为大、中、小三级,并分别记录各级的株丛数。但,当冠幅直径相差不足10%20%时可不分级或只分大小两级记载。,c.再测量各级标准株的株丛径: 选取大、中、小各有代表性的株丛1丛作为标准株,测量其丛径(即:冠幅直径)。 d.计算100内灌木及高大草本的覆盖面积: 计算某种灌木某级标准株的面积。 即:标准株覆盖面积(平方米)=(丛径/2)2 (注意:丛径的长度单位为米),计算某种灌木各级灌丛的覆盖面积=该灌木大株丛面积(1株)大株丛数+中株丛面积(1株)中株丛数+小株丛面积(1株)小株

6、丛数。 计算各种灌木各级灌丛的覆盖总面积=各种灌木之各级灌木覆盖面积的和.,e.计算100 内灌木及高大草本的产草量( g/100 ) 选择各级灌木的标准株,分别剪取其当年枝条并称重,然后将大、中、小标准株重量分别乘以各自的株丛数,再相加即为该灌木及高大草本的产草量(鲜重)。 实际操作时,剪一株的1/3或1/2称重,然后折算为一株的鲜重也可。,f.计算100内草的产量( g/100 ) =草本及矮小灌木的平均产草量(100-各种灌木各级灌丛的覆盖总面积) g.计算100内灌木和草本的总的产草量( g/100 ) =100内草的产量+灌木及高大草本的产量 h.计算每公顷内总的产草量( kg/h

7、) =100内灌木和草的总产草量( g/100 )/10 这个值将在其它信息输入后软件会自动计算出来。,3.凋落物生物量 在测定地上生物量的剪草样方框内,用手将当年的凋落物捡起。将收集到的凋落物,按样方分别装入塑料袋内,编上样方号,带回实验室处理。在实验室内,用软毛刷清除凋落物上附着的土粒和污物,然后置于鼓风干燥箱内烘干称重。,4.土壤监测 土壤水分:实地测定土壤水分时,可利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在10-20 cm土层深度多次测定,取平均值,每年利用土钻法校准一次(用铝盒、烘箱等测定)。 土钻法(烘干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通用方法,测定本身的误差取决于所用天平的精确度和取样的代表性,所以取样时,

8、需要注意取样点的代表性。,测定步骤: (1)取样(称取样品15-20g,精确到0.01g)放入已知质量的铝盒中,盖好盒盖,称量,即铝盒加湿土的质量M1。 (2)揭开盒盖,放入烘箱中,105烘至质量恒定(约12h),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3)取出铝盒,盖盒盖,称量,即铝盒加烘干土的质量M2。 (4) 计算: 土壤含水量% (M1M2)/(M1铝盒重量)*100%,土壤质地:一般用湿搓法,采用如下简易分类 a.砂土:干时抓在手中稍一松开即散落,润时可成团,但一碰即散。 b.砂壤土:干时手搓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搓成团后,用手小心拿起不会散开。 c.壤土:干时搓成团,小心拿起不会散;润时搓成团

9、后,也不易散开。 d.粘土:干时呈坚硬块状,湿时可搓捻圆环状。,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土壤性质一般比较稳定,如全量化学组成、机械组成等性质可3-5年测定一次。采样一般在试验区内多点采样,一般采样0-20 cm,多点混合。对于不具备测定条件的站点,可将样品送到省级科研院所有关实验室进行测定。,5.生物多样性 在样方内记录植物种数,并分别估测每种植物相对覆盖度和相对重量值,计算每种植物的综合算术优势度(SDR)。 SDR=(C+P)/2 其中,C为某种植物的相对覆盖度值。用该种植物的投影盖度(C)的绝对值(%)除以群落各种植物总的投影盖度绝对值的比值;P为某种植物的相对重量值。用该种植物齐地面剪割的

10、地上部重量(P)绝对值除以群落地上部各种植物总重量绝对值的比值。 当SDR值大于60%时,该植物为群落的优势种;两种植物的SDR值同时都大于60%时,该两种植物为共同优势种。,表1 固定监测点监测内容,表1 固定监测点监测内容,地表特征 枯落物情况 主要指地表有无枯枝落叶存在。在填写表2中还必须测定枯落物的产量,填入数据,否则报送系统录入时不让录入数据。 覆沙情况 主要指由于风积作用使表层土壤从一地移动到另一地后在地表造成的沙土堆积。 盐碱斑 在土壤盐碱化地区,要填写地表有无碱班和龟裂情况。,裸地面积比例估测样地内裸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 例。用于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状况的判别。注意:这

11、个比例是指样地范围内不是样方内的裸地占比。 土壤侵蚀情况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使表层土壤受到破坏的情况,如风蚀、水蚀、礁采等。一般根据调查区域是否有植物根系裸露,是否有表土、覆沙或岛状沙丘,以及有无地表水冲刷痕迹,有无人为土坑等判断。,利用方式 1、全年放牧 全年放牧利用。 2、冷季放牧 指冬季和春季放牧, 3、暖季放牧 牧草生长季:放牧。 4、春秋放牧春季和秋季放牧。 5、禁牧 全年不放牧。 6、打草场 用于刈割的非放牧草地。,利用状况,未利用 指没有被放牧或打草利用的草原,无畜粪和畜蹄印,有完整地表结皮。 轻度利用 放牧较轻,植被生长发育状况良好,有极少的畜粪和畜蹄印,有较多的地表结皮。

12、合理利用草原利用合理,草畜基本平衡,植物生长状况优良,并结合有少量畜粪和畜蹄印,有少量的地表结皮来判断。,超载 指草原被过度利用,超载率幅度小于30,草地有退化迹象,群落的高度盖度下降,多年生牧草比例减少,并结合畜粪和畜蹄印较多,无地表结皮等判断。 严重超载 指草原被重度利用,超载率大于30%,草原退化现象严重,草群高度盖度明显下降,优良牧草比例明显减少,一年生或者有害植物增加,并结合畜粪和畜蹄印很多,无地表结皮等来判断。,三、照片记录方法,获得长时期连续的、清晰的样地景观照片,能够客观反映样地所在的草原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规律。在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拍摄和保存样地照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13、.拍摄内容 拍摄的野外监测照片为观测场地的景观照片,取景构图过程中应把观测场地中央的定位拍照标识桩充当参照物,使照片能够清晰反映样地的草原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盖度和草群高度等。在不同季节、不同年份拍摄时,应当保证取景构图的一致性,从而让其他监测人员容易辨认。,取景时可参考特殊地形或标志性植物(如小灌木),具体可以参考下图。另外,为清晰记录样地的盖度、群落组成等状况,还应当拍摄样地的俯视照片,并存入档案。,对于辅助监测场地(围栏外对比样地)的样地照片拍摄,也要参考以上注意事项,并尽可能拍出内外对比照片(如下图所示)。,2.拍摄技巧 在野外拍摄草原景观照片时,应当注意拍摄技巧,注意取景、聚焦、景

14、深和用光等。 3.照片编号 在拍摄照片时,照片中应包括打印的照片编号。照片编号应当依据固定监测点编号、小区名称、日期等有关信息,如0032-常规-2011-03-12或0032-常规-2011-03-12F,其中F代表俯视。监测人员在返回办公室后,应当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归类、整理,并于每年年底刻录到光盘中作一次备份。,四、资料管理,1.表格填写 在固定监测点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应该认真填写附表1-4的有关内容,有关技术方法可参照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对于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省区固定监测技术组反映,由各省区监测专家协助解决。 2.工作记录 每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应配备专用的工作记录本

15、,对每次的监测工作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参加人员、监测内容、原始数据、特殊情况备注等。,3.资料存储 每次野外监测工作结束后,每个监测点负责人应指定专人对样品和资料进行整理,包括样品测定、样品存储、数据输入电脑、上传数据,填写工作记录等。所有电子文档和有关数据应当每月用光盘备份一次。每个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应配备专用资料柜对监测资料进行存储。,五、数据报送,1.监测数据上报 各旗县固定监测点每月月底将地面监测数据全部录入并上报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数据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产生数据库,并按系统要求对样地、样方照片进行整理,按时上报数据库和照片。 2.文字报告 各旗县固定监测点每年10月

16、10日前应当对本固定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主要监测结果等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完成本监测点年度报告,并将其上报。文字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本旗区固定监测点基本情况:地理分布、基本情况、监测点布置情况(刈割监测区、火烧管理区、科研试验区,以及对照样地的布置)。,(2)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样地数、样方数、照片数量和容量、入户调查数、开展培训次数、参加培训人数、参加工作人数、工作起止时间、野外里程数(估测)、样品分析测定和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3)草原资源与生态概况:通过固定监测点资料汇总分析地区草原生产及与上年的比较(估测)、草原生态状况、载畜量、载畜平衡状况等。,固定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草本、半灌木及矮小灌木草原样方调查表,具有灌木及高大草本植物草原样方调查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