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历史文化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6692574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胜历史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永胜历史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胜历史文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胜历史文化综观云南高氏家族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说,一部高氏家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同一个祖先的后代,楚雄高氏是彝族,因为那里彝族是主体;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鹤庆高氏是白族;永胜高氏是汉族。回首历史几百年,现在不同的民族过去是相同民族,甚至是一家人;展望未来几百年,可能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民族的融合也像自然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有其自然的生态规律。 丽江大研镇除木、和以外姓氏的人家上溯几代基本都是从内地迁来的汉民,到了丽江入乡随俗,学习、采取纳西族文化,最后夷化为纳西族。永胜高氏则经历了一个汉族被夷化,夷人又被汉化的历史过程。 永胜顺州子姓家族也是南诏时从西洱河地区

2、迁入的顺蛮后裔,现在他们的语言、习俗都已汉化了,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是汉族。永胜县城南端有几个村如白马庙、庄户上、大(小)甸尾、玉窑冲、矣察河等村的人,过去称他们是伎俚人,和他留人一样也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由于长期与邻村汉民相处,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没有人会讲本民族语言了,也认为自己是汉族。 在永胜,在很多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永胜汉族的不少文化习俗中又带有明显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永胜汉族方言说“谢谢你”,叫“难为你”,这个说法与大理白族语说“谢谢你”竟然分毫不差。姚安的一种原生态歌唱坝子腔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唱腔音调与永胜农村对曲子也十分接近。永胜民居建筑的三坊一照壁,四

3、合五天井,门窗木雕,屋脊波势,半圆形哨角,与丽江、大理、姚安的建筑风格也如出一辙。大理文化拾遗记述了白族放阴的经过,这与永胜汉族民间的这一习俗一模一样。有一句俗语,叫“丽江粑粑,鹤庆酒,永胜油茶家家有”。永胜油茶是永胜汉族家庭家家食用的一种茶饮,其充分搅拌的制作工艺与纳西族、藏族制作酥油茶的方法十分相似,只是用料不同而已。笔者认为这正好反映了汉族进入永胜之初与当地诸蛮相处,喜欢并采纳了食用酥油茶的习俗,而随着畜牧业和游牧民族向山区转移,酥油原料无法满足需要,而只好用猪油代替酥油,并添加方便取材的糊米为调料,从而产生了永胜油茶。又比如永胜汉族喜欢食用的饵 ,与有名的他留饵 、他留粑粑只是同一事物

4、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诸如此类,反映的都是多民族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民族融合最终是文化的融合,是进步的体现,是发展的结果。综观全世界千百年来各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无不是文化融合与进步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借鉴、扬弃的历史。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是纯粹的本民族文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按照文化发展的自然生态规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会形成真正集大成的优秀文化。民族只是历史发展在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历史发展而产生,也将随着历史发展而消亡,任何民族,概莫能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正在迅速缩短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差距。正如我们不应该拒绝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给人类的诸多福祉一样,我们同样应该敞开胸怀去拥抱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去分享文化融合带给全人类的福祉。只有真正代表先进文化潮流,能被全世界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优秀文化,才会成为全人类最终的共同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