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测试(常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6924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57.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能力测试(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能力测试(常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页第一章 历 史 考 点 透 视掌握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命题线索图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历史党史世界史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一、先秦(一)我国最早的人类主要有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猿人、距今 80 万年的蓝田猿人、距今 70 万年至 20 万年的北京猿人和18 万年的“山顶洞人” 。(二)氏族公社距今约五六千年,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山顶洞人已过渡到氏族公社时期。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别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和阶级压迫。(三)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公元前 21 世纪,

2、禹的儿子启废除“禅让制” ,实行世袭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 16 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 14 世纪,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 ,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公元前 11 世纪,周武王在牧野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 ,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入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 771 年,少数民族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3、和战国两个时期。(四)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 。公元前 475 年至公元前 221 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公元前 365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迅速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五)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4、时期。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进化观。其代表作为道德经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 、 尚书和春秋 。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 、 “非攻”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民贵君轻” ,实行“仁政” ;韩非是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著。二、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秦统一六国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1

5、 年,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建立专制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进军和开发岭南。(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汉武帝时期,采取措施全面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建立“中朝”制约“外朝” ,设置“刺史”以监控地方,削夺诸侯权力,严刑峻法;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控制。(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王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在胜利击败匈奴贵族的侵扰之后,为了巩固在战场上取得的成果,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筑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军

6、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长城的兴修,始于战国年间,当时,魏、赵、楚、齐、燕、秦等国都筑过长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秦朝的旧疆。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三十六国归顺汉朝。(四)三国鼎立和南北朝形成公元 208 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80 年至 316 年中国再次统一。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进入十六国的长期战乱,南方则是偏安江东的东晋王朝。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又为北齐代替,西魏为北周所篡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总称为“北朝” 。420 年,刘宋取代东晋,此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五)对

7、外关系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由此频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此外我国的铁器、漆器、铸铁和凿井技术也通过此路西传。经此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物产有良马、香料、葡萄、石榴等。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公元 166 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东汉光武帝时,汉朝的铸铜、制漆和冶铁技术传入朝鲜、日本。东汉明帝时,佛教开始在我国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六)科学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张衡是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汉武帝时制定的“太阳历” ,是我国

8、保存下来的第一部完整历法。天文观测记录了公元前 28 年的一次太阳黑子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三国时的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西汉时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配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是我国研究古代地理的主要著作。(七)思想文化东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

9、物主义思想家。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至三国两晋逐渐传播,南北朝时期空前盛行。南朝的范缜著有神灭论 ,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东汉时道教在民间兴起,对我国后世文化有深远影响。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顾恺之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被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永和九年,与谢安、孙绰等 42 人修葺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北朝时,山西的云冈和河南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库。三、隋唐、两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并改进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极大地推动了

10、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隋朝时开凿了古代世界最长的大运河。唐太宗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 。唐朝后期随着激烈的土地兼并,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遭到破坏。780 年,唐德宗颁行“两税法” ,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经五代十国,直至宋元和明前期,经久不衰。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全国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棉纺织业崛起于南宋后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北宋金属矿藏的开采量居世界首位。宋朝是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东京郊外建有最早的码头。

11、随着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周围和农村的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集市。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二)对外关系从隋朝到唐朝,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由十几个发展到 70 多个。从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中日贸易频繁。唐朝和天竺的交往也很多,玄奘西天取经,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代表。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天竺,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乐舞和制糖技术传入我国。两宋时期,我国同亚洲 50 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海船直接通达的国家和地区有 20 多个。(三)科学技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

12、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最早发明了火药。僧一行是当时最有成就的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创制先进、合理的历法“十二气历” ,著有梦溪笔谈 。李诫是北宋著名的建筑家,其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指定的药典。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在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出现罗盘。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

13、思想文化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柳宗元,批判了天能赏功罚过的宗教迷信。刘禹锡提出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胜天。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成为官学。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五)科举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宋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四、元、明、清(一)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政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共辖,司法、监察互相制约,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各部;设锦衣卫和东西厂,实行严密的特务统治

14、;设置了一套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实行严格的八股取士,禁锢人民的思想。清朝君主专制政治达到了顶峰;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命于皇帝;实行严酷的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元代的行省制度元政府为管理疆域,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作为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区的名称,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区的规模。(三)对外交流元大都是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马可波罗是元时来我国的著名人物,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从 1405 年

15、起,明成祖派遣郑和前后七次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壮举。1553 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的天主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教。利马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他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四)科学技术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元朝时建立的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明长城堪称世界奇迹。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 ,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明后期,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著有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 ,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与其同时代的徐霞客是杰出

16、的地理学家。(五)思想文化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主要的代表有:明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 ,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提出自然唯物论哲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提出“通经致用”的人才观。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府组织编纂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类,收录明以前古迹七八千种,近 23000 卷。乾隆年间组织编著了四库全书 ,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 3000 多种。(六)文学艺术戏剧:在宋金戏曲的基础上,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曲。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窦娥冤 。明代最著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在徽班、汉调和昆曲等剧种融合的基础上,清朝中后期在北京初步形成了京剧。绘画和书法:元朝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有“神品”美誉。江南画坛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