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工程第四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673886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工程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地震工程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地震工程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地震工程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地震工程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工程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工程第四章(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与设计对策,4.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规律 4.1.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及规范的相关要求 1.结构在强震作用整体倒塌破坏 原因:在强震下,框架结构的薄弱楼层率先屈服,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区域;较少的冗余度易导致结构连续倒塌。或由于烈度过度,作用效应远远超过结构抗力,从而导致结构整体倒塌。,对策:注重抗震概念设计;尽量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如采取增加斜支撑或柱子两侧增加钢筋混凝土翼墙作为第一道防线。但需注意,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墙够不上一道防线,基本上只考虑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2.存在薄弱层结构在大震中倒塌示例 刚度小的楼层柔层、软弱层 薄弱层 承载力

2、小的楼层弱层、薄弱层 都江堰市某住宅小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1,2层薄弱,地震作用远远超出楼层抗震承载力,汶川地震中底部两层完全坍塌。,日本的老抗震规范允许建筑物在五层以上较弱,结果在1995年的阪神地震中,相当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第5层倒塌。 对策:进行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3.柱端和节点的破坏 框架结构的震害一般情况:柱重于梁,柱顶重于柱底,边、角柱重于内柱。普通柱多发生弯曲破坏,轻者水平或斜向断裂,重者混凝土压酥,钢筋外露,箍筋崩脱。,对策:按“强柱弱梁”原则设计,以实现Mucy Muby,即按规范要求调整柱端弯矩。,当节点核心区箍筋约束不足或无钢筋时,节点和柱端破坏合并加重

3、。 对策:要求施工时不在梁底标高处留施工缝,以便保证节点处的箍筋数量和施工质量。,填充墙的不合理设置,往往会使普通柱因侧向变形受到约束而形成短柱,从而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的剪切破坏。,对策: 尽量避免因填充墙设置而形成短柱; 不论是实际的短柱还是因填充墙设置而形成的短柱,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应沿全高加密箍筋并优先考虑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一级抗震时,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于1.2%);对剪跨比小于1.5的超短柱,应采取专门的加强措施(如增设交叉斜筋、外包钢板箍、增加型钢等)。,4.单跨框架结构破坏较为严重 单跨框架结构由于抗侧刚度小,赘余度少,耗能能力弱,当柱子出现塑性铰后,发生连续倒

4、塌的可能性大。震害表现为较高的单跨框架结构破坏严重,甚至倒塌。,对策:规范2008版规定,多层建筑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5.非结构构件(填充墙、围护墙等)的破坏普遍且较重 框架结构的砌体填充墙和围护墙刚度较大而承载力低,变形能力差,在8度及8度以上地区墙体的裂缝明显加重。如拉结措施不当,极易造成倒塌。震害特点:上轻下重,空心砌体重于实心砌体墙,圆弧型填充墙重于直线型填充墙。,对策:按规范(2008年版)3.7节和第13章规定采用抗震措施。,6.防震缝处的震害严重 因防震缝宽度不足而使相邻建筑在地震中严重碰撞,进而可导致建筑物损毁。,对策: 正确理解规范的相关规定

5、:应尽可能规则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尽量避免设置防震缝;如必须设缝,缝宽应满足要求。 对8、9度设防的框架结构,当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尽端沿全度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详见规范6.1.4条第二款。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中,发现缝宽不足时,也可设抗撞墙。,4.1.2具有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规范的相关要求 这里系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历次震害表明,具有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房屋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震害一般较轻。在汶川地震中,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无一例倒塌,绝大部分结构主体基本完好或轻微损坏,小部分中等损坏。,1.连梁的破坏较为普遍 当

6、连梁跨高比较大时(l/h5,高规中用剪跨比),连梁出现弯曲破坏。 当连梁跨高比不大于5时,可能同时出现弯曲裂缝和剪切裂缝;当连梁的跨高比很小时( l/h 2),将出现严重的X形裂缝。图4-33 对策:按高规关于实现连梁强剪弱弯的相关规定执行。,2.强震下剪力墙墙肢的破坏 当墙肢(包括总体墙肢和由于开洞形成的局部墙肢)高宽比较小时,出现斜向裂缝以致剪切破坏。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变形协调,在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向下部楼层的落地剪力墙卸载,都将导致剪力增大,从而使墙体剪跨比减小,而在底部楼层出现剪切破坏。 当墙肢高宽比较大且措施得当时,则出现弯曲破坏。 对策:使墙肢高宽比不小于2;认真执行关于底

7、部加强部位的相关规定。,4.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与适用范围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占主导地位。选择结构体系时应考虑对结构内力进行宏观控制,在结构平面位置上注意充分发挥主要竖向构件的作用,使其在恒载作用下产生的压应力大于水平作用引起的拉应力,避免在竖向构件中出现纯拉力和拔起基础。特别注意在进行各类结构体系布置时,保证外部构件受压。,4.2.1常用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使框架结构各部分刚度比较均匀,并使结构有较好的延性,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其主要缺点是:结构侧向刚度较小,地震时非结构构件破坏较严重,限制高

8、层框架结构的位移很不经济,因而难于建得很高。地震区应优先采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 总体剪切变形: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占总 体变形的90%以上,特点为 总体变形 下部相对位移大 (剪切型) 总体弯曲变形:由柱轴向变形产生,占总 体 变形的10%以下,特点为 上部 相对位移大 框架结构布置一般规定 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梁侧加腋: 框架结构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当梁柱中心线不重合时,其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宽度的1/4,若不满足此条件,则需在梁端部的侧面加腋。,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的楼、

9、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楼梯及休息平台宜用柱支承。局部突出屋面的结构不宜布置在房屋的尽端。当仅布置少量剪力墙作为电梯间的围护墙时,结构分析计算时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协调工作。如楼、电梯间使结构产生较大偏心时,宜将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当框架结构利用砌体填充墙作为抗侧力构件时,除应保证填充墙与主体结构共同工作外,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多余墙体。,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整体性好,在国内外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震害较轻。目前,我国1030层高层住宅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的变形呈弯曲型。 剪力墙结构的墙体间距不

10、能太大,平面布置不够灵活。为满足某些楼层(底部)大面积公共房间的要求,可将剪力墙结构底部一层或几层的部分剪力墙取消,用框架代替,形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这种结构体系存在上下刚度突变问题。,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兼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可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和剪力墙结构强度、刚度大,侧向位移小的优点。其可建高度与剪力墙结构大体相当。 受力变形特征 在受力方面,由于剪力墙刚度大,将承担大部分水平作用(有时可达8090%),是抗侧力的主体。框架承受的剪力沿高度方向比较均匀,各层梁柱的内力趋于均匀,则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亦趋于均匀。,变形方面,在水平作用下,单独的剪力墙侧移曲

11、线为弯曲型,单独的框架侧移曲线为剪切型,两者通过梁、楼板等水平构件的协同工作,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一般呈弯剪型。 当采用剪力墙筒体作为基本单元置于结构内部而形成核心筒,则与外部柱子组成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高规和抗震规范将其归为筒体结构体系,但其受力状态尚属框架剪力墙结构。此外,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受力状态上也可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布置 剪力墙的数量: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结构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但侧移与剪力墙的(等效)抗弯刚度并不成反比(如某框剪结构的剪力墙(等效)抗弯刚度增加1倍,顶点相对位移仅减少不到20%),这是因为当结构刚度加大时,地震作用也会随之加大,因此

12、,过多地增加剪力墙的数量是不经济的,剪力墙的数量以满足位移限制条件为宜。,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与建筑使用要求相结合,可以采用单片型、L型、型,型,或布置成筒型;当采用单片墙时,同一方向不宜少于3道;剪力墙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剪力墙的布置要尽量对称,尽量接近结构外围布置;为保证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楼盖构造和剪力墙间距要符合相关要求;剪力墙应贯通建筑全高,避免刚度突变,洞口宜上下对齐;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4.筒体结构体系 实腹筒:由不开洞或开洞较小的剪力墙所围成的筒,其变形为弯曲形。 框筒:由密柱和刚度很大的窗裙梁构成的墙片所围

13、成的筒,其变形为剪切形。框筒中存在剪力滞后现象:翼缘框架中角柱的轴力明显大于中间柱的轴力;腹板框架中角柱的轴力大于按线性分布的轴力。 桁架筒:将筒的四壁做成桁架形式。桁架筒较框筒节省材料。,筒中筒结构:用框筒或桁架筒作为外筒,实腹筒作为内筒,就形成筒中筒结构。外筒与内筒协调工作原理类似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很大,可建造5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的布置应使结构尽可能减少剪力滞后现象。主要包括:密柱,柱中距不超过4m;深梁,梁的跨高比小于4;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角柱截面积为其他柱截面积的1.52倍;矩形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不应大于2;内筒宜居中;结构高宽比宜大于3,高度不宜低

14、于60m;尽可能避免角柱受拉。,4.2.2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略) 4.3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布置 4.3.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要求 根据房屋高度等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尽量采用规则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结构; 组织多道抗震防线;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接近(结构平面惯性矩最小的轴为主轴之一,另一主轴与之正交); 使突出屋面的塔楼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能承受鞭梢效应的影响; 调整平面形状,采取构造和施工措施,尽量不设或少设缝。其余见规范。,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 三水准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小震下的截面抗

15、震验 算和弹性变形验算 (第一水准) 构造措施 (第二水准) 第二阶段:薄弱部位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 (第三水准),4.3.2结构平面布置 结构平面布置基本要求: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减少应力集中,对相对薄弱、受力复杂的部位予以加强。需要注意的是:规则不要求一定对称,而对称不一定规则。书中图4-52(a)、(b)、(f)等都可做成几何对称形状,但都不一定是规则结构。如对于(a),要控制长宽比;对于(b),主要需防止“细腰”;对于(f),要避免过大外凸。另外在几何形状上规则的同时,还应尽量保证刚度分布的对称性。,4.3.3结构竖向布置 总体要求见高规(JGJ032002)第4.4.1条。 为

16、避免形成软弱层,限制楼层侧向刚度与其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为避免形成薄弱层,限制层间受剪承载力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比值。 顶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收进时,收进的部位越高、收进后的平面尺寸越小,结构的高振型反应越明显,故需对收进后的平面尺寸加以限制;当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结构的扭转和竖向地震效应明显,故需限制外挑尺寸。,对抗震不利的结构构件的竖向布置 图中所示,在高规(JGJ032002)中归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结构、带加强层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和多塔楼结构。 关于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一般可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但对突出建筑物很小的局部结构可不考虑;带有裙房时,当裙房的面积和刚度相对于上部塔楼较大时,可按裙房的高宽比考虑;其他场合,设计人员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