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56390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 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 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 特别上口和押韵。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

2、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如“索气 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 黎”。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 食(吃) 、行(走) 、走(跑) 、着(穿) 、面(脸) 、饮(喝) 、俾(给) 、斟(倒) 、怒(骂) 、晓(知道) 、翼(翅 膀) 、晏(迟) 、滚水(开水) 、倾偈(交谈) 、下昼(下午) 、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粤

3、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 。粤语自称我们为“ 我哋”,吴越“侬哋”, “侬”是吴越古音。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如“菜”叫“ 餸”, “能干”叫“ 叻”, “什么”叫“乜嘢”, “睡”叫“瞓”等。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

4、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粤地名多用涌、沥、甫等;称小东西用“仔” ,如“ 刀仔”、 “凳仔”、 “人仔”等;称外国的东西为“番”,如叫老外叫“老番”等;粤语方言将车船停靠叫作“埋站”,结账叫做“ 埋单”。 五是吸收外来语成分多。唐宋时期吸收阿拉伯语,如邋遢(赃) ,清至民国时期则大量吸收英语,如波(球) ,呔(车胎) ,的士(出租车) ,花臣(花样) ,菲林(胶卷) ,士的(拐杖) ,士巴拿(扳手) ,买飞(买票)等。特别近年来,粤语方言的发展变化较大,吸收很多外来语,词汇创造量十分丰富,甚至将英语直译成粤语方言,如将 party 说成“派对”;show 说成“大骚 ”;cool 说成“酷”

5、;等等。 六是词语结构特殊。粤语方言的名词重叠成分多。如口多多(多嘴) ,心思思(心想) ,眼白白(睁眼)等;或者将动词、形容词重叠,如搞搞震(搞事) ,湿湿碎(琐碎)等。 七是喜欢倒装。如普通话的“要紧”,粤语方言说成“ 紧要 ”;粤语方言将“ 客人”说成“人客”;将“公鸡” 说成“鸡公”;将“母鸡” 叫做“鸡婆”、 “鸡项”。等等。这些用词都带有古越语痕迹。 八是语法颠倒。粤语方言含双宾语的句式,语序排列正好同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习惯说“我给你送礼物” ,粤语的习惯说法是“ 我送你礼物俾你 ”;普通话说“ 你先吃”,粤语方言说“你吃先”,等等。粤语方言是“ 主语+谓语+ 直接宾语(事或物)

6、+间接宾语(人) ”,两个宾语的语法词序与汉语不同,如粤人喜欢说“我年纪大过你”,中原人则说“我年纪比你大”。 九是喜用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粤语方言:昨天“潮流兴”“ 炒更”,今日有兴“跳槽”。今日“老细”“炒你鱿鱼” ,听日话唔定你会 “炒”“波士”。所以你要自己 “执生”,就系“食自己”。上一段话尽管你每只字都认识,但其中的意思只有懂粤语的人才明白,粤语方言的奥妙堪值品味。 十是颇具特色的歇后语。粤人在日常言语中喜欢掺进生动、幽默、谐趣的歇后语作为口头禅。如:扮猪吃老虎-诈傻扮懵;年晚煎堆- 人有我有,等等。一些歇后语的表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比喻性的,如“ 蚕虫师爷-自困自” , “绣花

7、枕头- 中看不中用” , “牛嚼牡丹-唔识花共草”;有假借性的,如“死鸡撑饭盖-死顶”, “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定尾”, “隔夜油炸鬼-没厘火气”;有双关性的, 如“打破沙盆-问到笃”, “二打六-未过斤两”, “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有谐音性的,如“外甥打灯笼- 照舅(旧) ”;有典故性的,如“ 姜太工封神-漏了自己 ”,等等。客家话版月 光 光 , 秀 才 郎 ; 骑 白 马 , 过 莲 塘 ;莲 塘 背 , 割 韭 菜 ; 韭 菜 花 , 结 亲 家 ;亲 家 面 前 一 口 塘 , 打 条 鲩 鱼 八 尺 长 ;大 头 拿 来 熬 汤 食 , 尾 巴 拿 来

8、入 学 堂 ;入 个 学 堂 四 方 方 , 搬 条 凳 子 读 文 章 ;文 章 读 哩 几 多 本 ? 三 十 零 二 本 ;一 本 丢 落 塘 , 一 本 丢 落 井 ;井 里 起 银 杆 , 银 杆 好 架 桥 ;桥 上 好 食 饭 , 桥 下 好 洗 碗 ;一 洗 洗 到 “乌 舌 嬷 ”, 拿 给 阿 婆 养 鸡 嬷 。( 注 : “乌 舌 嬷 ”指 的 是 油 嘴 滑 舌 、 爱 耍 贫 嘴 之 人 )粤 语 版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

9、织网要织到天光,啊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现代汉语的来历正宗的古汉语中国 2 支正统汉语的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上海话归属的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的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的 (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的 )。而粤语,是南越族的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的。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的。是最偏离古汉语的一支。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的来源:目前的北京话,乃是汉

10、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的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 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的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 Mandarin ,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

11、东话的来源: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的来源,三大方言的来源都来源于中原的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的汉语,因为移民的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的方言。广东说粤语的人,大部分是从陆路从河南、陕西沿着湖北、湖南、江西过来的,很多人是翻过梅岭,然后在南熊的珠玑巷,慢慢到这里来。还有跟当第地土著语言融合起来形成粤语。讲闽南话的人也是东进,到福州然后到漳州等等。客家人偏东一些,也是走陆路的,湖北湖南进入江西,在江西和福建、广东三省交汇的地方发展,然后到粤东北这个地区五华等地方发展。 现代粤方言:粤语近似古汉语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语音方面,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

12、例如粤语中“我”和“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粤语包含-p、-t、-k 、-n、-m、-ng 六种韵尾,没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在词汇方面,粤语保留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在北方方言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如粤语中“粘”说“黐” ,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等。粤语的许多

13、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例如广州话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 (现常常被写作“嘅” ) ,见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 “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又如“打碥炉” (吃火锅) , “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 (即“崖烟” ,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炊烟” ,就是说“悬崖边的小屋”自然就很危险了) ;“濿淅” (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 、 “麻烦” ;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在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后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 “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粤语中也仍然含

14、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如在粤语中“呢”表示“这” , “唔”表示“不” , “虾”表示“欺负” , “边”表示“哪” 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 ,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 现代闽南方言: 闽南话最接近河洛话,最古老的话: 一、河洛话原本是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 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鲁、齐国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回江南,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

15、于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 ,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在无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 ,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现代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一般认为其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因此,客家方言在民间也被称为唐音 。客家方

16、言的发音也较为独特,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入声的韵尾。因此,一些唐代诗句用普通话读起来显得很不押韵,但用客家话读起来就顺畅得多。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句古诗,斜在普通话里读 xie,与家 字不押韵,而客家则读xia。客家话还大量地保存了古汉语的词汇。如一些名、动词的转换,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的用法,在客家方言里却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如吃饭 的表述,客家人仍用名词食表示,吃早饭 就被称为食朝。由于客家祖先有不少是两晋和唐朝时的贵族,客家方言还带有古代“雅言”的部分。附:日语和粤语的关系日语借汉语词的时候,有一个层次是汉代的,有一个层次是唐代的,就是这里面的两个层次,汉代的语言层次跟潮州话,刚才说魏晋南北朝汉代这个时候比较接近,然后还有一个层次读音就很像是广州话了,所以不能理解为日语跟广州话很接近,而是日语借了很多汉语的单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