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468775 上传时间:2019-10-15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鉴定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药鉴定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药鉴定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药鉴定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药鉴定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鉴定学1.(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第二节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一、中药真伪: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注意:中药所指品种与生物学品种区别。 在中药中,品种含义要广泛,主要是指来源 不同的原植、动物、矿物,及栽培变异,及产地、加 工不同的中药。,1.正品:符合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颁布的标准品种。 2.伪品:不符合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颁布的标准品种。 3.混淆品: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

2、状、名称,甚至 部分功效上与法定品种类似,易引起混 淆的品种。 4.代用品:与法定品种成分类似,功用相同,临床 上可互为代用,并得到法定认可的品种, 但必须用本名。 5.地区习用品: 与正品来源不同,功效相似的不同 地区习惯用药品种。,*出现伪品的原因:一是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 二是个别人有意掺伪、做假。(正品短缺时) *造成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1)本草著作对药材形态论述过于简单,药材外形相似者,易造成造成错认错采,如人参,与马齿克科栌兰根 ;天麻与芭蕉芋等 (2)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 (3)一药多源 (4)品种变迁,二、中药的优劣:指中药质量的优劣。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3、1、种质 2、产地(土壤) 3、栽培 4、炮制 5、采收(季节) 6、药用部位(混入非药用部位) 7、储藏 8、制剂 等,中药质量控制标准有: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SP: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规范,以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 识,根据所用方法的不同将指纹图谱分为三类: 1.色谱指纹图谱:GC(薄层液相色谱)和HPLC(高效液相色谱) 2.光谱指纹图谱:1)紫外(UV)指纹图谱;2)红外(IR)指纹图谱;3)核磁共振氢谱(HNMR)指纹图谱;4)X-射线衍射(XR

4、D)指纹图谱。 3.DNA指纹图谱:,三、中成药的鉴定 主要是对粉末性中药进行鉴定,包括丸、散、锭、丹、片剂等,目前以显微鉴别为主,并已成为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之一,可以解决处方中规定的品种的有无或变动情况,但无法控制投料品种的数量。目前通过显微鉴别可鉴别出200多种中成药(临床常用有600多种中成药)。有的中成药可增加理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可靠。,第三节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色药物资源。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现有生药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占87%;药用动物1

5、581种,占12%;矿物类药80种,不足1%。 (方剂90000多首、中成药5000多种、中药剂型35大类43种。),据资料分析我国中药生产区,以四川省所产种类最多,居全国第一位,约500余种;浙江省位居第二,产400余种;河南、安徽和湖北三省均产300400余种。 道地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当地人民多年的精心栽培,培育出的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浙江“浙八味”(浙贝母,麦冬、玄参、白术、白芍、菊花、延胡索、温郁金)每年的商品调出量占全国的40以上。,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1、从古本草中寻找,发掘整理历代本草。 2、根据亲缘关系,寻找类似疗效的新药。 如水牛角具犀牛角的类似作用;豹骨具虎

6、骨的类似作用; 珍珠层粉具珍珠的类似作用:灵猫香具麝香的类似作用。 3、变野生为家种(养)。 弥补产量,保护野生品种。 4、扩大药用部位。 人参地上部分、杜仲叶、苏木根。,5、研究传统方药的新用途。 通过对传统中药的方剂、剂型、药理、化学成分研究和临床试验,许多传统方药有了新的用途,使中药复方和单方的潜在药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如黄芪抗病毒,人参降血糖,大黄用于治疗急腹症。 6、整理、扩大民间用药。 发掘民间中草药和单方、秘方、验方。,7、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 同一中药材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可供药用的有效成分,未 被利用的成分也常具有生理活性,因此,药材中含有的各种生 理活性物质应综合考虑,充分

7、利用 。如山莨菪含有多种托品 类生物碱,各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和治疗功能,阿托品和后马托 品用于治疗胃肠解痉。,8、开发海洋药物。 海洋药用资源的增养殖是扩大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如海 马过去一向靠捕捞,用药难以保障,经过多年研究,掌握了海 马的习性和繁育技术。,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第一节 历代重要本草 神农本草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以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海药本草收载外国输入的药物的本草。 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研究宋代 以前本草发展的最完备的本草。 本草纲目自然分类的先驱,为明代对药学 贡献最大的本草。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拾遗补正本草

8、纲目,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第一节 中 药 的 采 收 一、采收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中药品质的好坏,决定于有效物质含量的多少,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与产地、采收时间、采收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1.薄荷挥发油主要分布于叶中,但花后期叶的产量最 多,花盛期油中主成分薄荷脑含量最高; 2.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 3.甘草在开花前期甘草甜素的含量最高; 4.天麻则以冬麻质佳。,*科学的采收方法: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二、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1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9、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2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3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4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5花类 花类中药一般在含苞待放时采收,或在花初开时采 收,或在花盛开时采收,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 采收,因开放过久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 气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6.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种子类药 材需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 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

10、开花时采收。 8.藻、菌、地衣类 采收情况不一,如茯苓立秋后采收较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收。,9.动物药 因中药的种类和药用部位不同而异。脊椎动物大多可全年 采收;昆虫类药材必须掌握季节;两栖类一般在夏秋两季 采收;动物的病理、生理产物要根据具体形成过成收取。 10.矿物药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第二节 中 药 的 加 工 一、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意义 1.保证药材质量 2.符合临床应用和商品规格 3.便于运输,储存等。 二、常见的加工方法 拣、洗、切片、去壳 1.蒸、煮、烫: 适用于含淀粉、糖、黏液汁多的药材。 2.熏硫:可防霉并使药材色白。,3.*发汗:用微火将药

11、材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等。,4、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 常见的方法有: (1)晒干:利用阳光直接晒干 。 注意: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 b.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 易变色变质者,不宜用此法。 c.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燥裂。 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

12、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3)阴干: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目前具备的干燥仪器有: 1.远红外加热干燥 其原理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线辐射出去,被干燥物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目的。 2.微波干燥 是一种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药材中的水和脂肪等能不

13、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成热能。,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一)虫蛀 1、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温度在163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2、害虫的防治 a.经验贮藏 喷洒白酒,放置樟脑、大蒜、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 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b.利用温度贮藏 (1)低温法 药材害虫: 在815时停止活动; 在一4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2)高温法 药材害虫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差, 温度在4045时,害虫就停止发育、繁殖。 温度升到4852时,害虫将

14、在短时间内死亡。 无论用曝晒或烘烤来升温杀虫,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c.化学药剂处理 氯化苦(ChloroPicrin,CCl3NO2) 磷化铝(AlP) 二氧化硫(SO2) 选择杀虫剂的条件: 1.强烈的渗透性; 2.挥发性强; 3.对人体毒性小。,d.新技术: 气调贮藏 即“气调养护”。其原理是调节库内的气体成分,充氮或二氧化碳而降氧,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 本法的优点可保持药材原有的品质,既杀虫又防霉防虫,无化学杀虫剂的残留,不影响人体健康,成本低。 钴60辐射灭菌 实验证明钴60射线有较强的灭菌能力,低剂量射线可使霉菌含量达到国家标准,高剂量射线时可达到彻底灭菌。,(二)生霉 1.霉菌来

15、源 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可散落在药材的表面。 2.霉菌种类 根霉属、毛霉属、青霉属、曲霉属等的多种霉茵。,3.霉菌繁殖的条件: 温度(2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 或药材含水率超过15%。 营养条件(药材所含蛋白质、多糖等). 霉菌萌发为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促使腐败,变质,失去药效。 4.防治措施 通风、干燥、冷藏。,(三)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如药材贮存不当,可使色泽改变,以致变质。 (1)药材变色的原因 酚羟基在酶作用下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的药材较易变色;,糖及糖酸类分解产

16、生糠醛或其他类似化合物,其中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 有些药材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能与还原糖作用而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在药材加工火烘时温度过高或发霉、生虫过程中也会变色; 使用某些杀虫剂也会引起变色。此外,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等与变色也有关。 (2)防治措施 干燥、冷藏、避光贮藏。,(四)走油 “走油”又称“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前者如杏仁、桃仁等(含脂肪油);后者如枸杞、麦门冬等(含 粘性糖质)。 药材的走油与贮藏中的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出现走油除由 于油质成分损失外,常与药材的变质现象有关。 措施:干燥、冷藏和避光贮藏。,(五)自燃 富含油脂的药材,层层堆置重压,在夏天,中央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局部温度增高,先焦化至燃烧。 防止措施:药材应干燥,仓库空气要流通,堆垛层间 不能太高,特别是夏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