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622304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2018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暑假培训语文经验交流分享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代表语文组与大家共同交流,感到十分荣幸。自从七月底接到任务以来,内心也是倍感压力和紧张,语文组人才济济,在各位前辈面前讲经验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16年进入翰林学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在校领导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帮助下也取得了点滴的进步,现在我就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和反思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予以批评指正,帮助我更快的成长。 一狠抓落实,打好地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语文学习中更是这样,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保障,我们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的地位正在日益变得

2、重要,它是“母语”,是各科学好的前提和保障。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是这样的成绩却很难保持稳定,这说明学习语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学习语文,坚持下去,滴水穿石,这样语文成绩才会逐步提高。那么,积累什么呢? 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古诗词。对于字音字形的整理,可以专门找个本子来记忆,对于自己一看就会的字词,我们简单巩固一下就好,对于易出错的字词要积累在本子上,要注意红色笔的使用,加强对易错字的记忆,只要坚持下来,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要学会归类,比如哪些成语经常出褒贬色彩失当的问题,哪

3、些成语使用对象经常考察,要教给孩子积累的方法,但老师绝不能带孩子们完成,只有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他们才能从中掌握到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文学常识的积累,要注意学会利用目录,也要学会归纳总结,比如说本册书,有哪几篇文章是“唐宋八大家”所写,只要留一下心,在课本中标注一下,便足以应付考试。古诗词的考察,应该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语文老师也经常抱怨“写了那么多遍了,怎么还出问题”。我们也许可以换下思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不给孩子出错的机会呢?意思就是说,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要先入为主,在学习古诗词前先让孩子抄写几遍,不要求对内容的理解,只需要字体全部抄写正确就算过关,不给孩子留下“错字”的印象,这样

4、是不是效果能更好。最后一块也是所有语文老师遇到的老大难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这部分内容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文言词汇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我们要重视对课内文言词汇的积累,课外文言文对文言词汇考察时也经常出现课内曾经出现的词汇,这样的能不能答对就很关键了。要注意翻译时的逻辑性,如果一句话的翻译,自己翻译出来就感觉到好笑,那么这句话多半翻译错了,要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切莫大意。二让阅读变得不再那么功利很多语文老师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班的孩子对阅读都没有那么大热情?”,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前几天县里组织的班主任培训中,常老师关于“教老奶奶打麻将”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就像这个故事中老奶奶一样,

5、我们的孩子起初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但为什么随着老师的介入,孩子反而失去了阅读的乐趣。我感觉是因为我们把文章的美给孩子剥夺了,我们过度地去强调阅读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段落作用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文章最核心最有趣的故事和最吸引人的人物。作者写作技巧的使用,应该是使文章添色的,内容才是文章的灵魂和躯干。据我了解,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一篇美文时,很少去思考文章内容的启示和感悟,而是像做试题一样,机械的去片面理解文章。也有很多老师抱怨:“学生也阅读了不少东西,但为什么阅读和作文中不见长进呢?”这就好比我们种下了一棵小树,我们在不断的给他浇水施肥,却从不修剪它的枝桠,久而久之,小树苗长得很快,但是很

6、容易长歪。如果孩子读书了,但是我们没能给他正确的指导,没有让他思考,他们读的书也只是“书”而已,并没有转化成“感知”,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养分”,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读完书后,我们不妨多问些这样的问题,比如:这本书讲了怎样的一件事?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让自己读完书后有收获感,有成就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喜欢上阅读。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体裁去阅读。比如说明文,那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就是孩子在阅读时需要关注的地方,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该事物的,又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去说明的。对于记叙文的阅读,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概括事件内容,以及事件背后蕴含了一个怎样的启示,初中记叙文也会

7、经常设计对人物形象的考察,我们要指导孩子通过事件去理解人物形象。针对阅读试题的讲解,我一直奉行“少讲,精讲”四个字。阅读如果经常讲,孩子势必会失去兴趣,那么课堂也就变得低效。所以在讲阅读之前,老师要先去阅读和思考,哪篇文章最具有讲评意义,哪篇文章最典型,类型比较类似的文章,可以归纳着讲,阅读的讲解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阅读的考查,我平时一般会采取限时训练。对于一篇文章的讲解,我一般采取这样几个步骤:1.孩子结合答案,双色笔修改,要在自己的答案中标注哪些点自己答了出来,又有哪些点参考答案中有,而我们却没有想到,通过这样的修改,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差在什么地方,就很显而易

8、见了,对于期末考前的复习,也能做到重难点突出。2.结合参考答案,归纳该题型的答题策略和技巧,做这块时,不要仅限于这篇文章,要结合最近所读文章或者课内文章。3.教师精讲,对于孩子已经掌握的点,简单提提,重点突出绝大多数孩子存在的问题,所以在讲阅读前,我总会每个层次的学生收取几份,了解孩子的答题情况,这样才能在精讲时对症下药。4.写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可从两方面去总结,一是对自己生活的启示,二是答题技巧的启示,或者说以后在做相似类型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经过这四步的流程,孩子不仅掌握了该篇阅读,同时对此类型的文章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这两年我一直坚持,每周精讲一篇阅读,长此坚持下去,也取得了一定的

9、效果。“你都没有去过世界,哪来什么世界观?”这是前两天培训看到的一句话,对于我们的学生,现在还没办法去世界走走,那就让真正的阅读带领着孩子们去领略美吧。“这个世界正在惩罚那些不努力读书的人”,这是最近很火的一句话,中高考改革,也在惩罚那些阅读少的人,所以增加阅读量已经变的迫在眉睫。3 关于写作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来说,写成一篇作文已经不再那么困难,但是好的作文却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孩子缺少创新性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一写母爱的文章,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了妈妈来学校给我送伞,这样四十年前的内容,还经常被我们的学生拿来使用,缺少创新。对于我欣赏的作文,一句话概括了一下“佩服的五体投地,感动的痛

10、哭流涕”。这两句话也概括了好作文最需要具备的两方面:让读者佩服的语言文字,让读者流泪的文章内容。比如说朱自清先生的春,语言之优美让我们回味无穷,而先生笔下的背影又让我们感动良久。自然,我们孩子的水平还达不到这种水准,但是作文避免“空,大,假”却可以做到。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感动,只是我们缺少感知感动的灵魂,要让孩子做个细心人,认真观察生活中发生的细节,时间久了,我们的作文素材就有了,这样的文章也许语言不够优美,但足够打动人心。对于语言方面,我们要注重积累的作用,要让好的语句,优美的语句,在我们的作文中加以运用,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三点,

11、是我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所做的汇报。当然也有很多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却没取得应得的效果。在我看来,方法只是次要的,好的方法绝不等于最后的成果,中间还缺少两个字落实。再好的方法,不去落实,或者落实的程度不够,也不会取得我们想要的结果。要想要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首先要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实这一点也不难做到,做好四个字就可以了以人为本。感觉很空的四个字,确是处理师生关系最好的秘方,无论我们对学生要求多么严格,我们首先要明白,他还只是十四五岁左右的青少年,一个成年人都很难做到的事情,我们能要求我们的学会做什么呢,所以留给孩子犯错的余地,“慢慢来,不要急”。每种花的花期是不同的,那每个

12、孩子的成长阶段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静待花开”,这也是我们刘主任带给我的启示,遇到任何事,刘主任总会把“人”字摆在最中间,给孩子们时间休息,给孩子们玩耍的时间,尊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尊敬自己的老师。其次我们要注重效率,学习语文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比如说今天我们已经上了三节语文课了,晚自习如果还有语文,大家该怎么办?如果继续让孩子们做题,势必会产生语文疲劳,那么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耗尽。这个时候,就不如让孩子们放松一下,我们学校有多媒体,这是多好的学习资源啊,让孩子们看看中国诗词大会,百家讲坛,朗诵者这样的节目,不是比孩子们在那没有任何效率的做四十分钟试卷更有效果吗?手机玩久了还

13、会卡顿呢,更何况一个具有丰富感情的青少年呢?适当的放松还是有必要的。第三,我们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变化,随着考试的一次次进行,孩子的成绩也会忽高忽低,这个时候一个稳定的心态就变得很关键了。无论考试结果如何,我总会给孩子们说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好了,别大意,也许你离失败就不远了;考差了,别灰心,成功的机会也许就来了。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让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成绩有个理性的认识,只有这样稳步前行,日日进取,那么我们距离成功应该会越来越近。第四,要培养孩子“争一”的精神和气质。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必须做第一,这是我经常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精神”让七连在战场上勇往直前,考场也是战场,也是一场战斗,作为翰林的学生,更应该时刻怀揣“领先”精神,是第一就争,是红旗就扛。同时,我们要在班级内,塑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我爱我的同学们,但我更想用成绩去赢得尊重”,如果班里每个学生都这样想,我们还担心我们的成绩不会进步吗?以上内容,是我接到任务以来,这十几天能想到的,当然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和阅历有限,在这里面,肯定有诸多不足,希望前辈们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们爱上语文,为孩子们的学业保驾护航,再次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2018.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