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09315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爱和爱心教材简介:爱是一首诗,爱是一支歌,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孩子们满怀喜悦,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当他们打开课本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面前的,就是这个用“爱和爱心”组织的单元。信是一首精巧的儿童诗,作者叙述了一个孩子“我”在刚刚学会写信时激动的心情:“我多么想写啊” , “用笔和纸,用手和心” , “写许多许多的信” 。“爱”的美好情感流淌在诗的字里行间。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它的语言优美,读起来像一首诗。看到叮咚叮咚流着的泉水,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本性纯美的孩子在健康地成长。泉水从一出世,就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它流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就把快乐带到哪

2、里。这条小鱼在乎的主人是一个孩子。他明明知道自己救不了浅水洼里所有的小鱼,但是他仍然一条一条地救着。他的行为震撼着几乎每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古诗诵读所见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语文乐园中“我来试试” ,通过读写背,积累近义词、各种量词和古今名言。通过阅读表哥给表弟写的一封信,领悟“克服害羞,增强信心” ,就能勇敢走上讲台,顺利完成演讲的道理。“探究与发现”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为桥梁,与科学课结合,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水的作用”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向老师祝贺教师节。这个话题贴

3、近学生生活,学生一定有许多话要说。2“习作”是写暑假里的事。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作文,重在激发写作兴趣。要注意学生“想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要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有太多的限制,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习要求:学会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每篇课文大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的话语、写的文字更有魅力。已有知识储备:班级学情分析:单元课时安排: 1 信 2 课时2 泉水 2 课时3 这条小鱼在乎 2 课时古诗诵读 所见 1 课时语文乐园(一) 4 课时单元检测 2 课时主备人:张玉斌31 信学习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

4、学会 6 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及生活环境理解“雏鸟、回巢、姹紫嫣红、绵绵春雨”的意思。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在了解全诗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一节一节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知道这首诗借写信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少年儿童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教学重点: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1)高效课堂模式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通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将课文读通顺,流利。2、相互检查生字学习情况。3、教学生用查字典

5、的方法理解词语。44、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5、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建议。6、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交流读完本文后,知道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归纳。三、学习课文1、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找一找,在这节诗里给你印象最深的话,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桌交流感受。2、理解诗句:“我多想写啊”中引导理解“啊”表现出内心对信的渴望。3、指导朗读,读出真诚和渴盼的情感。四、总结“我多么想写啊,写了许多许多的信”作者的渴望溢于言表,他究竟想写些什么?下一节继续学习。第二课时(2)一、复习词语(使用词卡出示词语)1.无边、航海、回巢、蜜蜂。(读准字音)2.“一封

6、”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写一封封信”是什么意思?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如:一件,一件件;一个,一个个)3.“许多” 、 “许多许多”它们有什么不同?“许多许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如: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4.“想” 、 “多么想”有什么区别?(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如: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课文中哪句话中用到了这个词?读读。5(我多么想写呀,写许多许多的信。)怎么读更能体现写信人的心情?指导:读的时候要把多么想、许多许多这两个词语重读,就能读出句子的含义了。(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二、学习课文(一)小作者终于把自己

7、想写信的愿望实现了,他替很多朋友写了信,那么他都替谁写信了呢?请你边听边看大屏幕边思考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我”替小鸟给妈妈、替花朵给蜜蜂、替大海给小船、替云给云、替树给树写信。)根据板书提问:老师把我字加了引号你同意吗?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我”指的是小作者,是课文中的“我” ,所以加引号。(二)那么“我”都分别替它们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然后说给大家你读明白了什么?1.生: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黄昏”是指什么时候?老师这里有一幅黄昏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着急了)是呀,小鸟着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读呢?(练

8、读,指名读,直到读好。)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2.你们还知道了什么?生:“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请他快来采蜜。为什么要“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姹紫嫣红”什么意思?6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花开得姹紫嫣红的情景。你还能说出几个和“姹紫嫣红”意思一样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谁想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练习背诵。)3.谁能接着把你读懂的内容说给大家听。“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如果有海上风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进港躲避。)当然,如果海上需要抢险、救援、执行重要任务的时候,勇敢的水手还会毫不犹豫地出海的。请你自己再读

9、一读这个小节。4.你还读懂了什么?“绵绵春雨”是什么样的雨?(连绵不断的小雨)你知道云是怎么变成雨的吗?看这两个字“森林”多有意思啊!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树多是林,林连成片就是森林。)自己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5.写信有什么好处呢?请你自己读读最后一个小节。写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用两个“紧紧”?(亲密无间)那就充满激情地把这小节读一读。省略号表示什么?(写信还有许多好处,还有许多心里的感情要表达,不一一列举了。)(三)请你们猜一猜, “我”还可能替谁给谁写信?会写一些什么呢?六个人一组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四)共同回味这首小诗,段读,能背的背诵下来。7三、实践活动回家以后也写一封信,你

10、可以替别人写,也可以为自己写,写你最想说的话。第三课时(3)复习课文朗读课文。听写词语。二、做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2 泉 水学习目标: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泉水蓬勃向上的、乐于奉献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4)高效课堂模式设计:一、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泉水吗?你们了解泉水吗?你们知道泉水的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

11、泉水的一个故事。二、初读全文,学习 1-3 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数数有几自然段。2、指明学生分别读 1、2、3 自然段,思考: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三、识字学词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理解“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 “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9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 ,字, 。并串讲关于杜鹃花的故事。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 ,学认“罐”字。4、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四、写字指导1、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

12、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5)一、复习导入新课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10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1)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

13、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三、总结拓展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

14、来的好处。(1) “丁冬,丁冬” ,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2)口头补充句子。泉水流到,他看见了,泉水说:“。 ”四、积累运用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11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第三课时(6)朗读课文二、做课堂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23 这条雨在乎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

15、界的其他生灵有着相互平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了解比较男人和男孩的不同做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7)高效课堂模式设计:一、导入揭题:小鱼有生命吗?在困境中小鱼能怎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检查自学效果。()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3小鱼被困,男孩去救鱼,和一个男人的对话。()学生质疑。通过讨论,朗读课文来解决,个别的放在学文时解决。三、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那个男人在海边散步,他看到了什么?小鱼被困,处境极危险, “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他们回不去了。 ”“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被困的无助。男人还是向前走着,忽然他停下了,他看到了什么?“(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他们扔回大海。 ”“走得很慢” 、 “弯下腰” 、 “捡起” 、 “扔回”这四个动词写出了他全神贯注和不遗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