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04804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明清之际的中琉关系杨彦杰 1明末清初,中国内部局势混乱,政权更替。先是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清军入主中原,定都北京。而不甘败亡的明朝遗臣相继在南京、福州等地建立小朝廷,继续与清朝对抗。在这种政权鼎革之际,作为原来臣属于明朝,向它称臣纳贡的琉球国,如何因应局势变化,继续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由于清代有关琉球史籍的记载过份简略,使人无法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演变过程。本文拟根据琉球历代宝案所载的档案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派人招谕海外诸国,建立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洪武五年(1372 年),朱元璋遣行人杨载

2、往谕琉球国,同年琉使入贡。从此琉球作为明朝的一个藩属,开始与中国相通。此后,琉球贡使几乎年年入贡,双方使者往返频繁,络绎不绝。崇祯十年(1637 年),由于福州衙棍向琉使苛求费用不遂,向闽抚沈犹龙呈请议禁 2,此后双方贡贸关系受到一些影响。但崇祯十二年(1639 年)仍有琉使入贡。崇祯十三年(1640 年)琉球尚丰去世,第二年,其第三子尚贤继承王位。崇祯十七年,为向明朝皇帝请册封,尚贤遣使金应元来华朝贡。金应元率领使团来中国,正值明清鼎革的历史关头,他抵达福建后,北京的明廷已经败亡,因此只好取道南京,向刚建立的弘光朝入贡。同年九月,金应元等人抵达南京时,朱由崧刚刚称帝不久,此前他正忙于发布诏书

3、,为崇祯皇帝、皇后及建文帝等人恭上谥号,并“颁告天下”。 3因此,琉球贡使前来,弘光帝即令他们派人回国,宣读诏书。而被派遣回国的蔡锦,当时任通事。与蔡锦同时回国宣谕的,还有明朝派出的“诏官花指挥随送” 4。第二年四月间花在通事郑子廉的护送下,乘坐贡使船只返回福建。弘光朝这次遣使宣谕活动获得成功。在通事蔡锦回国之后,使臣金应元等人仍留在南京。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请封”,同时也希望恢复因崇祯十年“议禁”而受阻的中琉贡贸关系。金应元在十七年底向弘光帝呈递了琉球王世子尚贤的章疏,要求恢复互市。弘光帝览奏后即予以批准。因“议禁”而一度受阻的中琉贡贸关系得到了恢复。至于请封,也得到了弘光帝的批准。偏

4、安排日事迹弘光元年三月辛丑载:弘光帝决定“遣礼科左陈燕翼、行人韩无勋册封琉球” 5。三月辛丑即三月十八日,此时清军已逼近南京,派遣使者赐封需要备办船只、礼物并铸造印信等等,这一切非短期所能办到,因此从时间上看,已经来不及了,故册封没有成功。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克南京,弘光帝仓皇出走,刚建立一年的弘光朝犹如昙花一现,旋即覆灭。在清军入城之际,仍在南京等候的金应元见事不济,只好在差官杨廷瑞的护送下返回福建。他们一路风声鹤唳,艰苦备尝。金应元在抵闽后说:“臣于归途履危涉险,风鹤皆兵,差官多方看顾臣身,得有今日。一到闽中,见景星庆云,正应昌期御篆。臣偕夷属朝贺圣明天子,庆溢簪绅”6。由此可见,金应元一

5、行抵达福建,正值隆武帝在福州称帝之时。查隆武帝(即唐王朱聿键)在弘光朝败亡后,先于闰六月初七日在郑鸿逵、郑芝龙等人拥戴下监国于福州,二十七日登极称帝,同时宣布从七月初一日起改年号为隆武元年。因此,金应元等人抵达福建当在闰六月底或七月初,此时他们所见到的正是一派喜庆景象。隆武帝在登极前后,曾连续发布三通诏书,分别宣告监国、登极和准备御驾亲征各项事宜。金应元一行抵达福州后,隆武帝就谕令他们赉诏回国宣读,同时派遣指挥闵邦基作为颁诏官一同前往。但金应元认为他作为琉球使臣,此时不便离去。他在八月中旬的奏折中说:“但颁诏差官,蒙议著夷使护送指引,敢不遵依;缘亢进退两难,不得不说。指挥闵邦基前曾颁诏到卑国,

6、其人役、水梢甚熟海国诸岛,不待指送。且向例,进贡一官往,方一官归,前后交接:卑国定规”。因此他建议由前护送诏官花熄回闽的通事郑子廉并惯海水梢五人,伴送闵邦基前往颁诏,以为变通之计 7。后来经行在礼部议奏,隆武帝允准。次年(隆武二年,1646 年)春间,闵邦基在通事郑子廉的伴护下前往琉球,正月二十一日抵达。二月初五日,闵邦基被奉迎至王城宣读诏书。三月初,琉球王世子复派遣通事郑子廉护送闵邦基返回福建,同时向隆武帝呈进了庆贺登极表文和开读三诏谢恩折等等 8。在琉球王世子尚贤派遣金应元等人出使中国之后,他们原来期待明朝能派使者前来册封,可是等来的却不是册使,而是一批又一批的颁诏官。弘光元年(1645

7、年)四月,当金应元还滞留南京时,尚贤又派遣使者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乘坐土船一只,运载龙香一炷向弘光朝入贡,目的当是向朱由崧祝贺登极。可是当毛大用抵达福建时,弘光朝已处在败亡之际,因此他们不可能前往南京,只好在福州向新建立的隆武朝进贡,并于夏季风起后乘汛驾船回国 9。隆武二年(1646 年)正月,隆武帝派遣诏官闵邦基抵达琉球。四月间,尚贤复派遣王舅毛泰昌、长史金思德等人携带方物,上表庆贺隆武帝登极。毛泰昌等人抵达当在五月间,此时隆武帝已离开福州,前往延平御驾亲征。不过,他仍谕令地方官要予以优待。八月间,清军就从仙霞岭驰入,九月中旬抵达福州,隆武朝随即败亡。而滞留福州的所有琉球使臣都被清军收押,

8、后来被送往北京,数年之后才返回琉球。琉球王世子尚贤因久久不见使臣归来,因此又于隆武三年(1647 年)贡期,派遣正议大夫蔡祚隆等携带硫磺、马匹、螺壳各种方物入贡。蔡祚隆一行于九月十五日从琉球启航,不幸迷失方向,漂到温州外山被“海贼残破”,于十月初七日“愁极还国” 10。而在蔡祚隆等人出发以后,琉球王世子尚贤亦于九月二十二日在那霸去世,王位由其弟尚质继承。隆武五年(1649 年)二月,尚质再派遣蔡祚隆等乘坐土船一只,运载硫磺 4921 斤前往补贡,并探询使者未归的原因,同时报告尚贤逝世消息,请求赐封。但此时福建大部分地区已成为清军的天下,蔡祚隆不能沿着传统的贡道在福州靠岸,只得航往东北部的沙埕,

9、向盘踞在那里的鲁王进贡,据监国鲁四年(1649 年)五月初七日行在礼部移送琉球国中山王世子的咨文说:“内照本年四月初六日琉球国差官蔡祚隆赉咨文一角移福建布政司,内称隆武二年有进贡驾船一只久未回国,复又有硫磺等物前来补贡等因。本部臣布政司偶缺印官,即护送来船至太师建国公郑(彩)营中盘验;随启奏将贡来方物进供上用,发部察收。” 11由此可见,这批补贡的硫磺后来由郑彩接收了。但其后不久,郑彩又弃鲁王而去。清军在此之前相继攻陷宁德、福安等地。鲁王被张名振、阮进等人迎至南田健跳所居住 12。琉球与南明各政权的朝贡关系也就此结束。二在琉球王世子最后派遣蔡祚隆两次向南明行贡之前,琉球使臣与清朝的接触也已经开

10、始了。顺治三年(即隆武二年,1646 年),清军平定福建,此时尚在福州等候的琉球、安南、吕宋三国使臣都被清军收押,后来被转送入京。清世祖实录顺治四年(1647 年)六月丁丑(初八日)云,“初,琉球、安南、吕宋三国务遣使于明季进贡,留闽未还。大兵平闽,执送京师。命赐三国贡使李光耀等衣帽、缎布,仍各给敕谕,遣赴本国招谕国王” 13。这批琉球等国使臣前往北京,与郑芝龙是有密切关系的。顺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琉球使臣回国之后,琉球王世子尚质曾移咨“正白旗平国公”郑芝龙,对他看护使者表示谢意,其中谈到:“近者敝使归国,称述厚情:丙戌岁(1646 年)遭劫流离,蒙恩怜念,无有啼饥而号寒者;后被贝勒王

11、拘督赴京,又沐恩顾庇护,无有向隅而抱泣者。至辞朝归闽,复叨恩光,差役赶赐路费,令人无穷途之念;真所谓天覆地载,没世奚忘耶!” 14由此可见,这些琉球使臣从滞留福州,到被解送入京,最后又从北京返回福建,处处都受到郑芝龙的庇护与关照。郑芝龙于崇祯元年(1628 年)受明朝招抚后,曾任福建扶夷将军等职,掌握着海上贸易的制海权。在隆武朝他担负着“疏通外藩进贡”的具体任务。顺治三年三月在清军入闽之前,郑芝龙已与清朝派来的招抚使秘密接触,“有诚意归附” 15。八月清军从仙霞岭驰入,十一月郑芝龙就到福州面见贝勒王,“置酒甚欢”,随后即被挟持北去 16。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背景,因此郑芝龙降清,受他安抚的各国使臣

12、也一起被清军收押,后来都被解送入京。而且这些琉球使臣也是“被贝勒王拘督赴京”的,这一点与郑芝龙相同。在这些琉球使臣前往北京的途中,他们似乎又在南京停留。陈学礼使琉球记云:琉球王“自明季请封未果,使者留滞闽中,顺治三年福建平,通事谢必振自江宁具投经略洪承畴,转送进京” 17。这个到江宁(即南京)投书洪承畴的琉球通事谢必振,当是崇祯十七年随金应元入贡的成员。因为在清军入闽时,被拘留的琉球贡使共有两批:一批是金应元一行;另一批是隆武二年到福州致贺的毛泰昌等人。但毛泰昌这一批共有 40 人,其中除毛泰昌(又作毛泰久)、金思德(又作金思义)外,还有都通事王明佐、存留在船通事田时盛等,并没有“通事谢必振”

13、其人 18。而且通事谢必振到南京投书,是与明末的请封活动相联系的。关于这一点,后来成书的中山传信录、琉球国志略有更加明确的记载。中山传信录云:“先是,尚贤请封未报,使者留闽中。至是,与通事谢必振至江宁投经略臣洪承畴,转送入京 19。琉球国志略亦云;“(崇祯)十七年,尚丰第三子尚贤遣使金应元入贡,请封,会中朝道阻,不得归。大清顺治三年,福建平,尚贤请封;使者与通事谢必振等至江宁投经略臣洪承畴,转送入京 20”。由此可见,到南京投书的除了通事谢必振外,还有明季“请封未报”的使者金应元等人。他们于明季请封未果,后来见清军平定福建,南明的大势已去,因此转道南京,希望能得到原是明朝督臣后来投靠清朝的洪承

14、畴的帮助,得到清廷赐封。但是这些使臣到达北京后,经礼部具题,认为“前明敕印未缴,未便授封”21。因此这次请封行动仍然没有结果。不过,顺治帝却对他们十分礼遇,赐以衣帽、缎布,同时颁给敕谕,令其回国招谕国王。顺治四年六月初八日顺治帝敕谕云“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国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遣使朝贡,业有往例。今故遣人敕谕尔国,若能顺天循理,可将故明所给封诰印敕遣使赉送来京,朕亦照旧封锡。” 22这些琉球使臣离开北京后,直到顺治六年冬才回到琉球,其间似乎又在海上遭遇暴风,被漂流四散。陈学礼使琉球记云:谢必振回国取缴敕印,“飘流日本” 23可为一例。这些使臣回国后,琉球王世子即于同年十一月派

15、遣通事梁廷翰赉书呈递郑芝龙,对他厚待使者表示谢意。同时又派遣通事周国盛奉表赴清廷表示归诚,与通事谢必振一起入朝。琉球王世子在奏折中提到:缴还明朝敕印尚需稍待时日。因此顺治帝随于顺治七年(1650 年)五月将梁廷翰等人遣回,留下周国盛等三人等候来使。但至顺治八年(1651 年)九月,仍不见琉使前来,顺治帝担心琉使在京日久,又于同年九月初八日将周国盛等人遣回,并再次敕谕世子,用示“怀柔至意严”。 24其实,琉球王世子并非没有遣使。顺治七年,尚质派遣王舅阿榜棍、正议大夫蔡锦等奉贡入贺,只是因为船只在洋遭风漂没,故未能抵达。 25八年,顺治帝令周国盛等赉捧敕谕回国。九年冬,琉球王世子又派遣王舅马宗毅、

16、正议大夫蔡祚隆等携带方物入贡,并缴明朝敕印请封。马宗毅等于顺治十年(1653年)闰六月抵达北京。据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年闰六月戊子(二十五日)载:“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质遣使表贡方物,兼缴故明敕印” 26。第二年,尚质又派遣一批使者入京进贡 27。同年(1654)三月丁酉(初七日)实录又载:“琉球国中山王世子尚质遣使进贡方物,并缴故明敕印,请颁新敕印,命所司议奏”28。至此,清政府已着手考虑给尚质赐封的问题。四月十八日,顺治帝赐尚质及其妃蟒缎、彩缎、闪缎、织锦、纱、罗等物,又赐来使马宗毅、蔡祚隆等缎匹银两等物有差 29。七月初一日,清廷决定派遣兵科副理事官张学礼、行人司行人王垓前往琉球册封,并定贡期为两年一贡,进贡人数不超过 150 人,允许其中正、副使二人及随从十五人入京,其余俱留边听赏 30。然而,张学礼、王垓于顺治十二年(1655 年)三月抵达福建,此时郑成功正与清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