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03610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抗战时期日本的对华经济战齐春风抗战时期, 日本不但在军事战场上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而且在经济方面也发动了不少攻势。其目的何在? 各阶段策略有何变化 ? 后果如何 ? 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拟分阶段做一些探讨。第一阶段(1937 年 7 月1938 年 1 月) 金融攻势期卢沟桥事变发生后, 日本政府和军界的法西斯分子欣喜若狂, 他们妄图“借此良机解决多年来对华悬案” , 一举奠定以奴役与被奴役的日中国家关系为核心的东亚新政治格局。在这一阶段, 日本过于迷信武力的作用, 认为凭借日军的“强大” 战斗力, 象中国这样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 ”的, 他们甚至乐观地认为 , “中国事变” 在一个月

2、内, 最多在三个月内就能解决。后来虽未能达到这个目的, 但在战争最初的半年时间内 , 日本侧重于军事攻击, 经济侵略尚不剧烈。不过, 在这一时期, 日本已初步提出了在经济上推翻中国政府的策略。1937 年 12 月, 日军制订“抗日政权溃灭策 ”, 在经济上的策略是“ 使抗日政权在金融上崩溃 ”。第二阶段(1938 年 2 月1940 年 5 月) 走私倾销期鉴于中日战争在短期内不会结束, 日本走上了扩大战争的道路, 各项经济侵略措施相继出台, 中日经济战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日本的经济侵略, 是在逐步强化对中国沿海交通封锁的过程中进行的。早在 1937 年 8 月 25 日,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

3、司令长谷川清与日外务省同时声明: 自该日下午 6 时开始, 封锁中国中部及南部海岸线的一部分, 即自吴淞浃水起, 经杭州湾、温州、厦门, 到汕头为止。在此区域内, 禁止中国籍船舶航行, 外国船舶不在其列。后日本认为这还不足以“ 早日收拾时局”、 “敦促支那反省”, 于 9 月 5 日, 又由外务省和海军省联合发表第二次声明: “日本政府前以早日收拾时局, 安定事态之目的 , 对于中国船舶, 遮断在中国东南海岸交通。今次更扩张其区域, 决自昭和 12 月 9 月 5 日正午起, 遮断中国船舶 , 在北纬 40 度 0 分东经 121 度 54 分, 至北纬 21 度 33 分东经 108 度 3

4、 分之中国海岸(即北自秦皇岛、南至北海为止) , 青岛及第三国之租界地不在此限。此项措施为敦促中国之反省而实行者, 日政府当然尊重第三国之和平通商, 而毫无对此加以干涉之意图 , 惟外轮籍发生怀疑时, 仍得登轮检查。倘载有战时禁制品, 日政府亦得行使优先购买权。 ”1939 年 5 月 26 日, 日本海军部发言人公然宣称:“第三国在中国沿海之航行, 一律实行封锁。 ”与此同时, 日本的经济侵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38 年 10 月, 由日本首相亲任兼总裁, 外、藏、陆、海四相任副总裁的日本经济侵华重要机关 “兴亚院” 设立, 其下设“华北开发株式会社 ”和“华中振兴株式会社 ”两个“国

5、策会社”, 负责日本对华北、华中的经济侵略。这两个会社在中国沦陷区各地普遍设立“实业百货店”、 “物资交换所”及“ 物资通济处”等机构, 专门从事向大后方走私日货的活动。日本为什么一方面要封锁中国海外交通、削弱中国的物资供给, 另一方面又大肆向大后方走私日货呢? 为什么同时仍把大量日货走私运入内地呢 ? 据许涤新先生的分析, 日本封锁与走私双管齐下的政策, 表面上看有所矛盾 , 但实际上却起着互补的作用。封锁的主要目的是禁止军用品和一些发展经济的生产工具的内运, 而走私的货物, 则只限于一些与军事无关与发展生产无关的东西。走私具有多重的目的: 第一, 以日货吸取大量法币, 再用法币到上海、香港

6、的金融市场上套取中国法币外汇基金; 第二, 以日货换取战地输出品, 如茶、丝、猪鬃、植物油及牛羊皮等, 以增强其外汇; 第三, 借此倾销日本国内一部分未能销纳的货物, 与中国农产品作不等价的交换; 第四, 向沦陷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大后方抢购它所缺乏的某些物资, 如钨砂、棉花及粮食等; 第五, 利用奸商兼做间谍 , 以冒牌或无商标的商品, 由奸商走私运销内地, 而以报告大后方军情为交换条件; 最后 , 借机排斥列强对华贸易, 以实现其独占市场的野心。其中以第一、二点最为重要。这种分析是正确的, 在本阶段, 日本将经济进攻的重点继续放在金融方面, 1938 年 7 月, 日本在五相会议上议定“

7、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 决定为了使中国丧失抗战能力, 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 应“设法造成法币的崩溃, 取得中国的在国外资金, 由此在财政上使中国现中央政府自行消失”。日本大力套购法币外汇, 还与它大量的对外贸易外汇需求有关。美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日战争爆发后 , 至 1940 年 9 月以前, 美国虽含蓄地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 但未能对对日贸易采取强有力的限制措施。日本的出口品, 如生丝、瓷器、罐头食品等, 都以美国为最大买主, 尤其是生丝, 占其输出的 80% 以上。日本的进口商品, 如棉花、木材及机械等,都以美国为最大供应国。日本所需的军火原料, 也大部购自美国, 铜占其输

8、入的 92. 9% , 汽车零件占 91. 2% , 煤油 60. 5% , 屑铁 59. 7% , 生铁 41. 6% , 机器及引擎占 48. 5%。日美贸易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日本大量入超, 19371939 年, 日本对美贸易入超分别为 6. 3、4. 9、3. 6 亿日元。为弥补巨额的贸易赤字 , 日本将大量金银出售给美国, 总计 19371939 年, 美国以对日优惠的价格(当时黄金平价每盎斯 20. 67 美元, 美国以 35 美元购入) , 自日购入价值 5. 8 亿美元的黄金, 另外还购入价值 840 余万美元的白银10。了解了美日贸易的状况, 日本起劲地向中国大后方倾销日货以

9、套购法币与金银便不难理解了。日本还是公认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 重要物资多仰仗外国进口。 1936 年, 日本各种军需原料的自给率分别为: 铁砂 23% , 铣铁 70% , 铜 59% , 铝 30% , 棉花 20% , 铅 8% , 锡 29% , 锌 29% , 煤油 8% , 羊毛 5% 11。这还是平时状态的原料自给率, 战端一开, 原料需用浩繁, 缺口更大。据报日本战时所需 90% 的石油, 23 的铁砂, 55% 的碎铁, 40% 的铜, 90%的铅, 70% 的锡, 50% 的锌, 60% 的铝, 全部的镍、锑、钼、钨及炼钢必需的锰, 制炸药必需的水银, 需自国外购入。化学

10、原料方面 , 制毒瓦斯、腐蚀性苏打的盐磷也大部依赖外国进口。工业必需原料, 如棉花、羊毛、硫酸、木桨等不得不自国外输入相当的数量12。物资供应是如此狼狈, 日本便打开物产丰盈的中国的主意了 , 除在中国沦陷区予取予求外, 它还把歪主意打到了大后方, 诱使大后方商人将重要的军需民用物资走私到沦陷区, 以补充日本及其暴力所控制的地区缺乏物资的不足。1939 年 12 月, 日本政府决定, “即使在计算盈亏上要忍受多少不利, 也要确保不足的重要资源( 的供应) ”13。第三阶段(1940 年 6 月1941 年 11 月) 全面封锁期在本阶段内, 日本开始将数十年一贯的走私倾销政策, 改为严密的封锁

11、政策。本期可以以1941 年 7 月 26 日美、英封存日本资金为界 , 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段可看作是封锁的试验期, 后段可看作是封锁的决定期。1940 年 9 月日本正式加入德意法西斯轴心同盟后, 美、英等西方国家对日本侵略的反应,由声讨转变为具体的制裁行动, 希望借此制止日本扩大侵略的行为。美国继废止美日商约后,宣布禁止废铁等 73 种物资输出至西半球以外的国家 , 并使英、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同对日实施经济封锁, 埃及于 10 月禁止棉花输日, 加拿大于 10 月 9 日禁止废铁输出, 墨西哥于 10 月 24 日取消日本开采石油合同, 并禁运水银、废铁, 南美各国也先后禁运废铁

12、及锡。12 月 10 日, 美国又禁运工作母机 41 种。12 月 30 日, 禁运铁矿石、铣铁、铁合金、钢碇及特定铁制品。1941 年 1 月 6 日, 禁运部分机械类及特种金属等 15 个品种。2 月间美国扩大输出许可证范围, 考虑对日丝征收 50% 的罚税, 并增加蟹肉的输入税率14。面对四面树敌的严峻形势, 日本惊呼进入了所谓 ABCD 包围圈。在中国, 日本一手扶持的汪伪“ 国民政府”已于 1940 年 3 月 30 日粉墨登场, 日本设想的汪蒋“事前合流” 成为泡影, 而对于日本继续推动的汪蒋“事后合流”, 蒋介石也无意应允。10 月, 日本无奈地下令军方停止诱降蒋介石的工作。既然

13、美、英等国加强了对日贸易的限制, 盗取中国外汇就不能再派上大用场, 又由于要对国民政府施以重压, 迫其就范, 在日本看来, 原来的走私倾销政策就不再合乎时宜了, 于是它转而实行严厉的封锁政策。日本继续在海外断绝国际援华的途径。1940 年 6 月, 强迫法属印支当局禁止中国利用滇越路运输物资, 并接受日本派遣监视团。7 月, 逼迫英国封闭滇缅路三个月, 9 月 23 日, 派军队进驻印支北部。1941 年 4 月 13 日, 与苏联签订中立条约 , 苏联承诺尊重“满洲国” 现状与停止援蒋政策。5 月 12 日, 宣布封锁港澳。7 月, 派军队进驻印支南部。在中国内陆, 日本开始沿沦陷区与国统区

14、交界地带布建封锁带。1940 年 7 月, 日军大本营发布“大陆命令 ”第 439 号, 希望确保西苏尼王府、百灵庙、安北、黄河、黄泛区、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地区及宁波附近地区的“安定”15。日军还确立了“海盗式”作战的封锁方式, 即“作战以维持治安与占领地区的肃正为主要目的, 不进行大规模作战, 必要时在短时间内, 实行近距离奇袭作战 , 但以不扩大占领地区, 返回原驻地为原则”16。1941 年 7 月 26 日, 美国宣布封存日本资金, 英、荷随即采取同样行动, 英国于同日通告废除英日通商航海条约 及印日通商条约 。28 日, 荷兰宣布完全停止对日石油输出。日本套购外汇再换物资的做法

15、完全失效, 它的经济封锁政策实行起来更加强化。同时, 江海关日籍税务司宣布, 禁止上海机器、粮食、五谷、颜料、油类、化学品、肥料、纱布、矿物、五金、棉花、药材等物资向日本及沦陷区以外地区输出。30 日, 又将皮革、糖、米谷、面粉、颜料染料、油类、植物油、橡皮、煤、棉花棉絮、麻、羊毛、矿砂、五金、机器、化学品等 15 类商品增列为禁运品。日小山田光负责江海关后, 所有由沪运往大后方的货物, 均认为是违禁物品, 不予放行, 无形中禁运的货品有铜、铁、锌、汽油、煤油、橡胶跑鞋等数十种。上海与大后方各港之间的一切交通, 均在禁运之列。10 月 8 日, 江海关又宣布自次日起, 禁止一切物品运往任何口岸

16、, 尤其是对香港、缅甸, 绝对禁运17。在这种政策之下, 自 1940 年秋季开始, 日本对大后方走私商由笑脸相迎, 转为刀枪相向,走私商惨遭杀害者不知凡几。日军组织所谓“密缉团”(又称 “BB”团) , 10 余人至 30 人为一组, 受日宣抚班的指挥 , 其中不乏被主子赏识的高级奴才, 携带手枪, 绑架暗杀, 无恶不作,对日方的经济封锁, 也格外卖力。在湘北 , 他们曾将 7 个贩运食盐的挑贩交给日军, 钉死在门板上18。在河南沁阳, 走私商有被日军捕获后活剥皮和活埋者19 。尽管如此, 日本对诱购大后方重要物资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放松。1940 年 8 月, 日军大本营对中国派遣军下达“ 新形势下的基本任务”: “签于重庆物资方面的战力下降, 应重视对敌封锁, 同时大力获取敌方之重要物资。 ”20以后日本又屡次强调这一指导思想, 如在 1941 年 1 月 25 日 , 日本又制定“ 对华长期战争策略要领 ”, 规定日军生活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