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03551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实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技术创新中的几对现实关系任 元 彪正确把握技术创新中产品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首创创新与改创和仿创创新之间的关系、重大的根本性创新与渐进的演化性创新之间的关系,应是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起点,也是技术创新实践战略中的难点。不幸的是,对这几对关系的把握不仅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错位,而且在人们的头脑中也还存在不少的认识偏差。一、产品和工艺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是指把技术这种要素引入生产体系,实现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使得技术发明得到商业应用。其核心在于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重组,直接关心的不是技术的获取而是技术的利用。技术突破中只有少数不需要其它部门的相应配合而大多

2、数技术突破都要有其他部门的同时改变才能实现。比如,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机的使用要求电视发射传播方式的全新改变,快速照相机的使用要求对胶卷重新设计等等。因此,对某项技术的获取不得不考虑到其他技术和技术利用的方方面面。考虑技术的利用,就是考虑怎样使技术这一要素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更好的组合以获取生产效率、利润率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终获得最大利润额。由于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无法自动与其他要素实现重新组合,因而单纯技术无法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必须依靠组织管理创新或制度创新来实现。对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同组织管理创新之间这种关系的不理解,使人们常常把技术创新简单地理解为技术发明或技术进步。而技术创新理论

3、正是要告诉人们,导致利润和经济增长的是技术创新而不是技术发明。换句话说,技术要素本身并不会自然地导致生产效率提高、导致新产品出现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在这里起作用的是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成功组合,而不是任何单独的要素本身。因此,科技优势还远远不等于经济优势。战后日本的科技优势远不及美国和欧洲,但产品竞争力却不断上升,成为优胜者;亚洲四小龙的科技优势远不及我国,但产品竞争力明显高于我国;国内四川、陕西等科技大省的科技力量强于许多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于沿海省份。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能力而不是科技水平本身。科技与经济的这种关系,要求技术开发不应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技术发

4、明概念的提出就应该从市场需求的考虑出发;在技术获取阶段,不仅要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更要考虑如何适应制造工艺的要求和用户要求。技术开发从一开始到工程化阶段、生产阶段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线性序列,而是任何环节都同时与市场、组织管理、生产过程、资金运用、技术背景等各方面交互作用。脱离生产考虑的纯研究行为只在少数基础研究领域适用。技术创新理论揭示出的科技与经济的这种关系,还应该改变人们对自主开发与购买技术的态度。采用自主开发或购买技术,应看具体情形,看何者更利于实现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良好组合,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发达国家中大企业不仅是主要技术开发者也是主要的技术购买者。技术开发能力强而技术创新能力弱

5、就会“为他人作嫁衣” ;而象战后日本那种自身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却善于引进技术以实现技术创新者则可“免费乘车” 。二、首创创新与改创创新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如果一项技术创新只有首创创新而没有或很少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那么这显然是一项效益不大,技术潜力很小的创新。如果一项效益巨大、很有技术潜力的创2新,必然会伴随无数的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假如某项潜力很大的技术创新没有后继的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那么它的潜力和效益便不能实现。可以说,技术发明的意义要靠技术创新去实现,而首创创新的意义要靠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去实现。从实践上看,任何一项或一群技术创新中,进行首创创新者只能是少数一两家企业;其余企业或者跟在首创

6、企业之后,瞄准首创技术发展进行技术跟踪,随时准备进行生产组织和市场战略的调整以实现创新;或者与首创者保持相当距离,节省研究开发费用,只投入少量资源于技术服务、培训,把注意力放在一旦新的市场出现后迅速进入市场,占有可能占得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大多数企业只能作改创创新和仿制创新。在技术发展的前范式阶段,由于技术路径不确定,不知何种产品有最大的市场潜力,因而风险极大,成本很高,只有极少数有实力、承受得起风险、经受得住较长期的无收益付出的强大企业才能进入。一旦技术发展进入技术路径已得到公认的范式阶段,主导设计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大大消除,这时的竞争从产品品种竞争转为工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竞

7、争。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都力图进入。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看,开创期的进入厂商可以独占市场,利润率很高,但成本极高、风险极大,多数企业无力进入;成熟期技术臻于成熟并被推广,利润率下降但模仿者、创新者都能盈利,许多企业都能进入;标准化生产期利润率大为下降,这时规模效益起重要作用,创新的重点在市场创新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这就要求不同企业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具有强大实力和企业内部 R&D 能力的“研究密集型”企业,在其主要发展方向可以采取首创创新战略,以图在产品和工艺方面领先于其他竞争者,争取获得市场领导者地位。国际上一些特大公司常年 R&D 费用可以远远高出我国全国 R&D 费用总和,这种巨大的

8、前期投资是为了获取产品开创期的高利润率回报。在国内,象北大方正这样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硕士点等科研教育于一身的企业,有强大的 R&D 基础和技术力量,也有能力采取首创创新战略。长虹集团的实践则说明,许多企业的适合创新战略应该是改创创新和仿创创新。长虹进入电视生产市场时,没有选择首创创新,也没有选择改创创新,而采用了仿创创新战略,重在打开当地市场,掌握工艺和组织管理技术。由于战略选择得当,长虹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市场需要,形成了一定规模,获得效益,因而能够实现对改进型新产品的较快模仿生产,从而获得更大的规模较应,成为成功的仿创者。随着实力和技术能力的增强,长虹已逐步由一个仿创创

9、新者变为改创创新者了:在超大屏幕等改进型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中,长虹逐渐成为国内最先国际较早的生产厂家。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和预测技术发展前景,进一步占领市场,那么它可以与国际上的著名大公司竞争,在未来全新产品的竞争中争取成为首创者。总之,适合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不仅要考虑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更要考虑企业的实力、市场优势和劣势、组织结构特点及企业文化等等。决不是技术档次越高越好、技术开发越超前越好。无论古今中外,首创者被后继的改创和仿创者挤出市场者不乏其例。三、重大的根本性创新与渐进的演化性创新的关系每一个重大创新总是与无数小的渐进创新相伴相随。最重大的创新,象蒸汽机、电力、电子技术等特大

10、技术革命引起的创新,实际上已成为技术经济范式的革命性变更。这样的重大创新不仅创造新的产品而且创造出新的工业门类,甚至影响到每一个经济部门。但这种创新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由技术系统变革引起的那种影响个别经济门类,导致新兴产业产生的技术创新,尽管不象前一种创新那般稀少,但也是极少数企业在极少数时期才可望追求的。这样的创新也必然伴随很多关联的小型创新,形成创新群,才能达到它的影响规模和效果。3即使现有工业中的主要产品的创新也是极少数企业在特定时期作出的。任何企业,即使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非常强的企业,经常能作的也只是渐进的、连续的改进性小创新。这种小创新渗透在技术开发、生产过程、市场开拓、组织

11、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每时每地。正是这种小创新积累、孕育、培养和支持大的创新的出现,并帮助重大创新的成功发展。因而是重大创新的基础,也是重大创新的保证。对重大的根本性创新与渐进的演化性创新关系认识偏差的另一种表现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是产品创新而不是工艺创新。然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多依赖于购买,能否生产某种产品,生产的质量好坏,主要依赖于工艺技术的掌握情况。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提高技术水平首要和主要的是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技术创新的可为之处首先在工艺创新而不是产品创新。实际上,从产品创新、到工艺创新、再到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这个系列中,越是靠前的越可以模仿,越是靠后的越依靠自己每时每地的连续不断的创新:新产品技术多是重大变革,不同企业间可以完全相同;工艺技术多为改进,不同企业基本一致,但依赖于具体人员的具体掌握;组织管理方式可以参考借鉴,但每个企业、每生产一种新产品或采用一种新工艺乃至企业内的其他任何变化都必然有组织管理方面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有市场对每个企业都是随时变化着的,完全由每个企业自己去创造。可见,对渐进的演化性微小创新的轻视、对仿创创新和改创创新的忽略、对组织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低估三者常是互为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对技术创新的认识障碍。原文发表于科技日报1999 年 2 月 6 日理论版新华文摘1999 年第 5 期第 170-171 页全文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