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027391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库 阅读理解(29大题100小题)一、信陵君从谏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于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注释:德:名词作动词,认为是好处,这里解释为:感激;埽除:洒扫庭

2、院。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意:心里,内心)B. 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矫:假传命令) C. 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 (负:败给)D. 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就:到,来到)2.下列加点的“乃”字与“乃与平原君计”中“乃”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B.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公子指信陵君,他夺取了晋鄙的军权赶走了秦兵而救了赵国,赵孝成王准备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他。B. 信陵君先

3、自以为有功后感到惭愧,是因为门客的分析让他觉得背魏而救赵不是有功的事,因此不应该自满。C.赵孝成王说不出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信陵君的话,是因为他后来舍不得这五座城池。D.从文中信陵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不计回报的人。 二、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非常恨) C.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D.遂许先帝以驱驰(这里指奔走效劳) 2、下列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有朝一日在诸侯中做官扬名。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败时接受重任,在患难危机关头奉行使命。 C.从以上两段文字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为人谦虚,虑事谨慎,忠于国家的人。D.为“报先帝忠陛下”诸葛亮出师北征,文中写了两个典

5、故: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三、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下列句子中,加点

6、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庸夫之怒也 B. 天下缟素 夫战,勇气也 可以弹素琴 C. 秦王色挠 D. 亦免冠徒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徒属皆曰:“敬受命。”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B.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平民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C.文中唐雎佩剑入朝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强烈表达了作者要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D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把头往地上撞罢了B.长跪而谢之

7、:长跪地上感谢他C.徒以有先生也:只因为有先生你啊D.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听说平民百姓发怒吗四、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

8、,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少孤,继母苦之 苦:辛苦 B.荀彧进之太祖 进:推荐,举荐。 C.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诣:到 D.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化:教化 2.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行拂乱其所为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C.为了鼓

9、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五、中国结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

10、况。“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因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富、安、康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有上千个品种,其中有编号、有花形的设计有三百多种。中国结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而且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形意有不同的名称,表达着不同的美好祝福:平安结一生如意,岁岁平安;祥云结吉祥如意,祈保平安;吉祥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如意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蝴蝶结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同心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字结福气满堂,福星高照中国结,讲究上下一致,左右

11、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一根数尺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手法,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它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又昭示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与结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

12、的象征。中华民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未来的希望,对爱的渴求以及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情感,全部融于结饰之中。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结这种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不但形美而且意美。B. “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唐朝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C. 如意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同心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吉祥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D. “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同音,意为吉祥。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3、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B.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又昭示了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C.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重。D.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者跟其他吉祥图案搭配组合使中国结形成了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六、李士谦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母曾呕吐,疑为中毒,因跪而尝之。伯父魏歧州刺瑒,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辄陈樽

14、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饮,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馈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调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