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597961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刘兴均 著孙建元审订20051020 稿成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简介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是本教研室刘兴均博士教授继周礼名物词研究之后的又一部个人专著。全书共分六个部分:一、绪论。回答训诂、训诂学、训诂学的学科地位及其与经学、史学的关系等问题。二、训诂学简史。追述从先秦到当代训诂学的发展脉络。对传统训诂学进行分期并加以评述,对清代训诂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走向衰落的社会以及学术上的原因加以探讨,对现代训诂学的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对当代训诂学的迅猛发展进行回顾与前瞻性的评说。三、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原理和操作两个层面论述了训诂学汉语字词形义统一论和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汉语字词

2、音近而义通的理论和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汉语字词意义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理论与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这一部分是该书着墨最多而又最重要的部分,在继承前辈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有著者个人近几年的思考和心得,在理论阐述的同时又有大量的实证例子。达到了原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四、名物训诂与义理推求。这部分主要是总结著者近十年来在名物训诂和义理推求方面所作的探讨及其成果。为被时人垢病的声训正名,同时也批判时人在推求古书义理中的标新立异故作诡奇的流弊。五、词义训诂与古书句读。主要是阐述如何将训诂学运用到文献整理的工作中,让词义训诂与古书标点句读、古书校勘有机结合。使读者真正体会到训诂学的实际运用价值。六、词

3、义训诂与古文教学。这一部分承接第五部分,进一步证说训诂学在古文教学上的实际运用价值。训诂学在中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的疏漏,演示了如何运用训诂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发现并纠正其错误。同时也对大学目前流行的四套古代汉语教材(王力主编郭锡良等编许嘉璐主编荆贵生主编)在通识与文选注释在涉及到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时普遍存在的混乱现象进行了驳正。全书约二十万字。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是将专门的学问以清新的大众化的语言介绍给一般的读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读者掌握训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但她又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因为有编著者本人的学术思考。在充分吸收前修时彦的理

4、论成果这方面,是扬弃,而不是盲从。该书的理论框架结构有很多是接受的章、黄、陆、王等大师名家的理论观点,间有著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并站在当代科学理论的高度,对前人和著者个人的训诂研究实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技术处理层面上,既重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连贯性,同时也注意不同学科门类知识的彼此搭桥,充分吸收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文史哲等各学科门类都有广泛的涉猎。并结合著者个人的训诂实践对训诂这一象牙塔内的工作作程序上的分解,使读者感觉到训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基本理论作为凭借的训诂方法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通过努力可以掌握的。尤其是“名物训诂与义理推求” 、 “词义训诂与古书句读”

5、、 “词义训诂与古文教学”是著者近几年的学术探讨取得成果的结晶。同时也是训诂学理论和方法具体运用的演示。该书适用于社会上对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自学。通俗易懂、简明实用,探本求源,考镜源流,是本书的特色。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2006-5-10附训诂学原理方法与实践目录序孙建元(1)绪论 (1)一、 什么叫训诂,什么是训诂学(1)二、训诂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与任务 (3)三、训诂学在当代语言科学中的学科地位 (4)四、 训诂学与经学、史学之关系 (6)参考文献 (10)一一一 训诂学简史(11)第一节中国传统训诂学时期(11)一、传统训诂学的萌生(11)二、传统训诂学的发展(13)三、

6、传统训诂学的鼎盛与衰落(13)(一)提倡实事求是,反对空言说经 (15)(二)提倡由音考义、反对拘于形体 (15)(三)提倡经字互求,反对离经说字 (16)(四)提倡系统贯通,反对割裂繁琐 (16)第二节 中国现代训诂学(17)第三节 中国当代训诂学 (20)一、 西化和苏化的语言研究模式对中国训诂学研究的负面影响 (20)二、 中国当代训诂学的理论建构 (21)三、 中国当代训诂学的创新实践及其成就 (21)四、 中国当代训诂学的前瞻 (24)参考文献 (25)第二章 训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6)第一节 汉语字词形义统一论与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6)一、 汉字的结构特点(26 )二、 以

7、形索义的训诂方法(28)三、 如何运用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31)(一)科学地分析字形,准确地寻找字形所代表的最初意义(31)(二)溯本复形,不为借字、新形所障弊(32)(三)充分吸收古文字学、俗文字学的研究成果(35 )第二节 音近义通说与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38)一、汉语声韵的结构特点 (39)二、汉语声韵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43)三、 “音近义通”说与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44)四、声训一种旨在探索词源的训释方式 (52)第三节 汉语字词意义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理论与比较互证的训诂方法(56)一、 汉语字词意义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57)二、 何为“比较互证”(62)(一) 要从词义本身的

8、内在规律来观照词义的训释 (62)(二) 要以实际的语言材料来证实所求词义 (63 )(三) 要注意特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上下文的联系(63)(四)注重词的本义与它多个引申义之间内在的联系(65)三、 比较互证训诂方法的具体运用(66)(一)从“士”字本身及其孳乳字的造意来看, “士”含有“壮美” 、 “挺拔”之义蕴(68)(二)从“士”在中国上古文献的用例来看, “士”有“未娶而性躁动男子”的指称义(73)(三) “士”由“能性事”到“能政事”是“进取”这一词义特点的自然延伸(76)参考文献(79)第三章 名物训诂与义理推求(80)第一节 名物考释与源义探求(80)一、 名物与名物词( 80 )

9、二、 前人在名物训诂方面的实践( 84 )三、名物训诂的具体操作(89 )四、名物训诂的考实与探源管见(90)第二节 词义训释与义理推求(99)一、义理推求有赖于词义训释(99)二、义理推求既不能妄加揣测,也不能囿于成说(100)第三节名物训诂与义理推求失误之成因与纠谬的途径(103)一、 古书中名物训诂失真探因( 103 )(一)名物相关词语形讹致名物失真例(104)(二)同音形近字引起名物失真例(105)(三)名物词本身形讹致名物失真例(105 )(四)名物词形本误,校读者又讹校而致失真例(106 )二、义理推求失当的成因(107)(一)强经就我,臆断妄改(107)(二)不察衍脱,不辨古今

10、(108)(三)以字妨经,缘词生训(109)(四)断句不当,析章有误(110)(五)以讹传讹,沿误为释(111)三、名物训诂与义理推求中发谬解疑的途径(112)(一) 寻绎上下文理 (112)(二) 比勘版本讹误 (113)1一 参验别本(113)2一 对照异文(113)(三) 钩稽古史、联系社会文化背景(114)参考文献(114)第四章 词义训诂与古书校勘(115)第一节训诂学与校勘学的联系(115 )一、阅读古书要有校书的观念(115 )(一)何为校勘 (115)(二)阅读整理古代文献要有校书的观念 (115)(三)词义训诂不可囿于成说(116)二、校勘学与训诂学的关系 (117)第二节 句读标点与古书校勘(117)一、何为句读(118)二、句读、词义训诂和古书校勘三者的联系(120)三、古书句读失误举隅(122)(一) 不察衍脱而致误读(122)(二)不辨讹文而致误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