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7788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电博导(电子科学与技术)剖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学院)孙玲玲: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为浙江大学和爱尔兰DCU兼职博导)、副校长,IEEE高级会员;浙江省首批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及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主要从事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毫米波及太赫兹电路与系统设计、RFID与物联网无线智能终端技术及应用等方向研究;近年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课

2、题、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级课题30余项,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863计划等多项;论文在IEEE EDL 、TMTT等著名国际刊物和IMS,ISCAS、CICC、RFIC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近年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4项,获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等多项,多项成果在研究单位和企业得到应用。兼任IEEE EDS、MTT杭州分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装备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全国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专家;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等;钱正洪

3、:教授,2009年中组部“”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磁电子中心主任、“问鼎学者”、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磁电子材料和器件”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浙江省“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湖北省磁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钱教授长期从事磁电子材料及集成功能器件研发工作,1999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三家主要的磁电子高科技公司工作:担任美国NVE公司首席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美国Grandis公司产品研发部主任和美国先进微传感器公司首席工程师/研发技术主任。2009年2月回国后继续从事磁电子材料及集成功能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多个系列的集成磁电子

4、器件产品,研究成果为国内首条完整的磁电子芯片工艺生产线提供了设备配套、器件设计与工艺实施方案。已在J. Appl. Phys.、IEE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申请及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15项。曾荣获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回国后荣获了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荣誉称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侨联突出贡献奖” 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及个人荣誉。研究方向:集成磁电子功能器件与系统、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器件智能

5、化和集成化。联系方式:, 0571-86878671磁电子中心实验室:8教307官伯然: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1986年和1990年分别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赴美国Rochester大学博士后。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官伯然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数值分析、微波网络理论、微波通信、天线多路耦合器、移动通信天线、电磁孤子理论与实验、高温超导电子技术、THz超导阵列振荡器、超导RSFQ数字电路、超导薄膜电路分析等。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

6、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防型号等重要项目20余项,是陕西省首届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获得者。所讲授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包括微波技术基础、矩量法、电磁场数值分析、高等微波网络和微波系统工程等。发表学术专著一部,获发明专利六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电子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美国Rochester大学Post-doc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奖励和荣誉称号。先后担任

7、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微波电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工科电子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分会委员、浙江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秦会斌:男,1961年生于山东,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1997年6月前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元器件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显微学实验室主任。1997年6月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理事、半导体学报理事、传

8、感器技术学报编委、微纳电子技术理事、电子与封装技术编委。先后主持和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国家电子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秦会斌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电子器件及应用、抗电磁干扰器件方向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抗EMI器件、新型薄膜材料与器件和LED驱动电源及封装技术:(1)抗电磁干扰器件:抗EMI器件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化技术。2002年以来,秦会斌教授和湖州科峰磁业有限公司、嘉兴市科峰磁电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承担了“国家电子发

9、展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完成了多项成果鉴定,经专家鉴定产品在材料研发上有创新,器件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秦会斌教授与湖州科峰磁业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对抗EMI磁芯进行研发并进入批量生产,目前已经开发了几百个品种,产品被日、韩等外资企业大类采购,企业近3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已经达到1.8亿元,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专业生产抗EMI磁芯器件的企业。项目获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04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09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新型薄膜材料与器件:软磁材料和器件是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核心器件之一,

10、广泛的应用与功率变换、信号转换及各种传感器件之中。传统的软磁材料均为块体结构,体积较大,难于适应当代微电子工艺的飞速发展,薄膜化是该类电子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秦会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软磁器件的薄膜化研究,曾经成功的开发出了小体积的薄膜变压器、薄膜电感。近年来,随着天线技术的发展,对具有高性能的微波铁氧体环行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薄膜化的铁氧体微波环行器更是发展的重点。通过调整材料性能、优化环行器结构设计以制备高性能的微波环行器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3)LED驱动电源及封装技术:随着人们能源危机意识的加强,以LED为代表的绿色新光源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LED光源的关

11、键技术包括发光芯片、驱动电源和封装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对于LED的深入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驱动电源技术广泛涉及到功率变换、电路拓扑、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封装技术则涉及热传导、光传导及材料学的相关内容。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于提高LED的性能,加快LED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索,对于整个电子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季振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78进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2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等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职务。2007年以杭州电子

12、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的身份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中国致公党浙江省委委员,致公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支部主委,浙江省“十二五” 新材料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块状经济专家组成员,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季振国教授曾多次赴国外和香港等地访问研究。1984夏赴英国Surrey大学接受技术培训,1988-1989年赴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访问研究,19961997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研究,1998-2000年期间多次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自1993年起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00年起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已经指导过70

13、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季振国教授长期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以及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工作,科研成绩优异,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军事973、军用电子器件预研等6项国家级项目,正在执行2项国家级项目,完成或正在完成10余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论文累计被Web of Science引用500多次,编写学术专著和教材3部,获得省、厅级奖励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和使用新型专利权20余项。 霍德璇:男,1963年10月出生,研究员。 198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9年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

14、院物理研究所); 200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日本富山大学); 2000年4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 2002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3年东华大学,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5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2007年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自旋电子材料。回国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外期间主持完成日

15、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基金1项、参与日本新能源产业综合技术开发机构(NEDO)资助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参与广岛大学卓越研究据点COE重大项目1项,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基金1项。联系电话:0571-86878539代表性论文:1. Huo De-Xuan, Liao Luo-Bing, Li Ling-Wei, Li Miao, and Qian Zheng-Hong, “Magnetic transition and large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EuCu1.75P2 compound” Chin. Phys. B 22, (2013) 0

16、27502.2. Lingwei Li,Katsuhiko Nishimura, Wayne D. Hutchison, Zhenghong Qian, Dexuan Huo, and Takahiro NamiKi, “Giant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ErMn2Si2 compound with a second order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0, 152403 (2012) 3. Dexuan Huo, Guanghong Tang, Chenguang Fu and Lingwei Li, “Synthesi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In4(Se1xTex)3”,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