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76936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 6.26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岳麓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6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原因(1)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2危害(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2)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成立,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4)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

2、法正常进行。深化探究探究点“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材料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认识和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图片。 一盆墨汁泼满身 领导干部成黑帮千万家庭被清查思考假设你经历了图片中那个“疯狂”的岁月,你会看到我国政治建设中的哪些不正常现象?答案对人的生命财产、人格尊严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成就(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易混易错“文革”得

3、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重点精讲“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惨痛教训:(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易混易错“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有何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人民各项权利的重要保障;“以德治国”是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律意识,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二者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

4、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法制建设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依法治国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深化探究探究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举措是什么?材料一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研

5、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邓小平思考材料表明今后中国应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发生?答案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材料二某县大上工业、房产开发项目,征地、拆迁风暴席卷城区、乡镇。村民反映县政府违法批地、非法征地。村民将县政府和城乡建设局告上了法庭,认为该局颁发的拆迁许可证违法。思考你认为上述案例村民能上诉吗?法律依据是什么?并请你为此案例开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处方”。答案能上诉。据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可以民告官。

6、“处方”:政府行为要规范,要依法行政;要倾听人民呼声,增强民本意识。三、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依据(1)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2)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实践: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4作用(1)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体现了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深化探究探究点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材料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

7、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思考材料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答案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重点精讲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哪些?(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3)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的基础。(4)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易混易错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的直接领导,基层民主组织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基层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但是,不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组织。 重点精讲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突出特点?(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

8、治制度。(2)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3)实行民主选举制度。(4)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1“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A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C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D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答案D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它遭到破坏是对民主与法制最大的破坏。2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A恢复

9、老干部名誉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C扭转混乱局面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革”损失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拨乱反正的决策,之后在全国为“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平反,其实质是从组织上纠正“文革”的错误。3阅读全国法院行政案件统计表(下表),表中的现象反映的是() 年份受案数(件)原告撤诉率(%)原告败诉率(%)被告败诉率(%)1992年27 12537.8435.9321.982001年100 92132.3828.6125.67A.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中国已建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完全得到保障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深入推行答案A解析统计表显示:与1992年相

10、比,2001年的受案数上升,原告撤诉率及败诉率下降,被告败诉率上升,这反映了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4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B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D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依据,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5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主要是因为()A保障了人民都享有最基本的选举权B人民群众用投票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C体现了民主、公开原则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答案

11、B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基层民主选举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基层组织,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这就是“当家做主”的直接体现。课中问题你怎样认识“文革”的危害?提示“文革”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民主政治严重倒退。阅读与思考提示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完备,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民”可以告“官”,这是人民民主实现的一个具体体现;同时,“民”告“官”也是人民民主实现的有效保障措施;说明对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不断加强,行政管理的民主化不断发展。解析与探究提示(1)197

12、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都受当时社会上极“左”思潮影响,都力图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使“左”倾错误合法化。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修订都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产物,都正确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都确认和巩固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尤其是1982年、1999年宪法的修订。(3)宪法是当时国情的反映,多次修宪也是这一状况的反映;宪法的多次修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达标1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

13、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说明,应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而口号是涉及当时民主政治与法制,并注意限制词:本质。2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答案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加快,颁布了1982年宪法、刑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4、3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法制建设成就有()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颁布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保障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A BC D答案C解析是1954年,是1949年,不属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法制建设成就。4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民主直接选举。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直接选举。5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有()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完善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A、C、D三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确定,新时期虽有发展完善,但不能说是创新性举措。而B项则是新时期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