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4862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一)胡夫金字塔高 146 米多,相当于 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 231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1.写反义词:平整( ) 紧密( )2.这段话介绍了胡夫金字塔和的特点。3.面对已有四五千年历史的金字塔,你一定浮想联翩,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

2、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1文中的“飞来横祸”指什么?用“”画出。 2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表现在(二)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 (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 (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2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的人生价值的一句话是,正因为如此,他才忍辱负重,完成了

3、长篇巨著史记 。3你觉得哪个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为什么?(三)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1写出这段话中画虚线的这句话的意思。2 “悲愤交加”的意思是,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3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的内容。4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A 不怕牺

4、牲。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C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四)第二天,女孩又遇到了那老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 )先生( )你好( ) ( )小姑娘说( ) ( )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 ) ( ) ( )噢( )他只讲对了一半( )我是爱因斯坦( )半并不伟大( )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1.在括号内加标点。2.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1)把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2)写一个反问句:(3)小姑娘为什么会这么说,她当时是怎么想的?(4)从爱因斯坦的回答中,你

5、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五)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 70 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 146 米多,相当于 40 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 231 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 2.5 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或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 60 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 10 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 30 年时间。(埃及金字塔 )1、这段文字

6、写出了胡夫金字塔的什么特点?2、作者在介绍胡夫金字塔时采用了多种法,有、等方法。如描写,运用了;介绍,运用了;介绍,运用了等等。 3、选一种你感兴趣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景物。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 、 “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1、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如饥似渴( s sh)一块( y y y )不分昼夜( zhu

7、zu )种子( z zi )2、用“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再另造一个比喻句。3、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你从海伦身上学到了什么?4、填空。海伦凯勒是国人,在生了一场重病后,她双目,双耳。她刻苦学习,跟沙利文老师学会了,跟萨勒老师学会了,1900 年,海伦竟然。后来,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海伦凯勒这种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六)知识了海伦的眼界,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像中感受着这个世界。 “我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像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

8、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文中海伦“动人的笔调”是她的。文中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3、把划“ ”的句子缩句是:4、把划“ ”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是:,改写成“把”字句是。 5、 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 、 “种子”等许多单词。句中引号表示( )海伦很快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句中引号表示(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句中引号表示( )6、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

9、,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以上句子表现了海伦.凯勒的奋斗精神。战土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1)从战士们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战士们 精神。(2)仿照战士们的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人民的好公安局长任长霞光荣牺牲了,为她,为她,为她。(七)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滔滔的洪水

10、中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短文中的“红五星” 、 “迷彩服”是指。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4、这段话中,连续的三个“飞向”表现出。两个“哪里有哪里就有”表现出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留给人民,把留给自己。三个“看到了”反映了人民群众。(八)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 )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 )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 )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 )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

11、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2、 “团长见状”中的“状”在文中指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用“ ”画出来。3、抗洪抢险就是要“快” ,文中表现黄晓文动作“快”的词语有(九)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描写梅花的颜色的词语,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2、你能仿照“那花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这一句

12、,用“像”写一个句子吗? 3、 “韵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梅花的韵致体现在 4、梅花最令你钦佩的是,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吗?(十)早啊!鲁迅的书桌上就刻了一个“早”字。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 励 厉):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 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历 励 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以后要早到 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1、用“”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2、查字典:“当铺”的“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再查音节。 “铺”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A商店;B床;C旧时的驿站,现用了地名。 “当铺”的“铺”应选择 种解释。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4、 “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实际是指鲁迅。5、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的精神。6、用“”画出鲁迅先生迟到原因的句子,用“”画出鲁迅先生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的句子。(十一)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 盯)在自己的(坐 座)骑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