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594847 上传时间:2017-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训练随堂练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代文阅读训练四姓名: 班级:(一)流泪的蓑衣 文/余君才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

2、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

3、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

4、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 2012 年第 3 期散文选刊)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4 分)2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6 分)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 ,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 (4 分

5、)(二)淡淡的深情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 2 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

6、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

7、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

8、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3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

9、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本文有删改)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 分)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 分)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6 分)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 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第一问: 第二问: (三)萧萧池塘暮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 1叫塘,每一

10、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 3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

11、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 “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 4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4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 5水里,话

12、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 6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 7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

13、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 8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 9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 8 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

14、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 10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1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下一代再 12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 “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今天已没有

15、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 13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14(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田畈(fn):田地。 罱(l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51.本文作者按照_ 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 _的特点。 (4 分)2.文中画线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 分)3.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 分)4.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 池塘” ,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4 分)(一)流泪的蓑衣1.(3 分)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2.(4 分)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 4 个要点即可得满分)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