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44487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小组绿地系统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组长:张皓然组员:左泽,刘亚楠,张素聪,汪薇,舒迎霜,谷倩倩,方安安一、规划建设背景1.安徽农业大学概况及其区位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始建于1928年,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与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立安徽大学一脉相承。地处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处于市中心一环,交通便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安徽省公安厅等安徽省的最高行政机构距离安徽农业大学都是咫尺之遥,省博物馆、步行街,古城逍遥津、国购广场等合肥市著名景点也都十分接近。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246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706人。 校区整体地形相对较平坦。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也

2、是学生理想的治学园地。学校的参天古木、民国时期建筑等都是亮丽的风景线,南门、勤政楼和第二教学楼均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安徽农业大学绿地分类情况安徽农业大学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在市区占地3000多亩。随着校园规模扩展的同时,环境建设也得到高度重视。校园内的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2.1公园绿地(1)入口处绿地:如南门小游园绿地,这里作为学校主入口之一,特别是重建过后,人流量大,是一个提供休憩、娱乐、学习的绝佳场所。(2)教学区绿地:一教广场勤学楼前神农氏广场博学楼与外语楼南边广场九、十连廊广场(3)广场绿地: 老图书馆广场 成教院绿地 图书馆前绿地 2.

3、2生产绿地: 苗圃、花卉基地:在学校内主要集中在农萃园,其占地面积广,生产规模化、有温室、大棚、荫棚等,设施较为齐全。2.3附属绿地 (1)居住用地: 宿舍区绿地:为学生提供短暂休憩的绿地。 居民区绿地:为居民生活提供绿色环境。 校园附属建筑绿地:如老校医院,保卫处等。(2)道路用地 如玉兰路,有八角金盘、芭蕉等植物配置,绿化程度高,可以提供阴凉,美化环境,令人赏心悦目。类似的还有南门主路,图书馆门口等。2、 绿化调查分析1. 绿化现状分析1) 绿化资源上生态资源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分配不均匀;日照充足,湿度大,无霜期较长,

4、季风气候显著。安徽农业大学多年平均气温15度,极端最高气温41度,极端最低气温为-20.6度。多年平均气温日照数为2036-2162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24-242天。 安徽农业大学的土壤以黄棕壤,黑褐土,粘土为主要土壤,约占全部土壤的85%。土壤酸度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安徽农业大学植被兼具南北特色,常绿林和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合肥的主要植被类型。安徽农业大学植被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合肥市80%的植物种类。有历史悠久的南门入口的行道树悬铃木,有活化石银杏等丰富的植被类型为林学院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条件。安徽农业大学土壤酸度适中,一般中性偏酸,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因此安

5、徽农业大学植被类型丰富。文化资源分析安徽农业大学起源于1928年创立于安庆的省立安徽大学,省立安徽大学是在国民革命的风云中,顺应安徽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结晶,是民国初年安徽境内唯一的高等学府。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团结:联合起来以完成共同目标;勤奋:坚持不懈地(工作或学习);求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 校徽:安徽农业大学文字由舒同先生书写,图案是由形如书籍的草木和冉冉升起的旭日组合而成,中间是1928表达建校源于1928年的省立安徽大学,图案整体象征着学校历史悠久和是以农林为特色的高等学府。绿地资源现

6、状分析1. 校园树木种类繁多,绿化率高,提供绿化的面积很大,但缺少详细的植物配置规划,显得杂乱无序,部分植物搭配与选址有问题。2. 古树名木较多,单体姿态雄伟多姿,但缺少养护管理,年代较远,病虫害较多,树木枯萎,影响其观赏价值。3. 校园内乔灌草搭配不合理,平面绿化面积过多,立体绿化面积较少。4. 绿化大多采用常青树种,彩叶植物使用较少,格局简单,容易使人乏味。2) 绿地系统分析绿地系统结构 安徽农业大学绿地规划结构是二心、多轴、多片区 二心一教广场景观核心图书馆绿地核心 景观核心以行政楼及周边绿地为中心放射性式发展规划 绿地核心以图书馆绿地规划为中心以绿化道路为纽带把“绿”传递出去。 多轴以

7、道路绿化为主的绿化链接枢纽多片区重要景观片区如成教楼绿地,老校医院绿地,小池塘绿地,保卫处绿地,运动场附属绿地等。 绿地系统规划及专项绿地 公园绿地规划: 在安徽农业大学绿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绿地服务半径以及人群需求,公园绿地根据服务半径的大小可分为一级绿地、二级绿地和三级绿地。一级绿地的服务半径为1000米,步行距离低于20分钟,有九教大草坪(在建)。二级绿地的服务半径为500米,步行距离低于10分钟,南门公园绿地。三级绿地的服务半径为200米, 有图书馆附属小绿地。 生产绿地规划:农翠园生产楼绿地规划面积为30000平方米。 附属绿地规划:附属绿地占校园绿地的60%以上主要为教学科研

8、用地、居住区绿地和道路绿地。规划如下: 1居住绿地各区居住绿地率不得低于30%。 2公共设施绿地教学区等公共设施绿地率不得低于25%。3道路绿地校园主要道路绿地绿化普及率达到95%。校园主要道路绿化面积不小于道路总面积的25%。 分期建设规划 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16-2026年其中 近期为2016-2021年规划期末学校人口规模为4.0万 远期为2021-2026年规划期末学校人口规模为5.0万。 2现状特点分析参照上图从南到北进行分区分析。南门地块地块位于我校最南处,有林学院以及新建停车场。面积大约650平方米,近似长方形。乔木24种,灌木20种,地被植物4种。整体绿化环境好。南元路西侧

9、绿地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乔木5种,灌木2种,地被植物3种。绿化缺乏管理。中兴路,二教,继续教育学院和东枫路围合的区域,教育学院,化学实验楼和二教北面的宅旁绿地,继续教育学院门口的小庭院广场和网球场周边绿化。面积约为18500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9000平方米,绿化率约为50%。乔木14种,灌木8种,地被植物4种。整体形成了一个小的集散广场,绿化效果令人满意。安徽农业大学西南角,北边是工学院教学楼一栋。场地原属于校医院附属绿地,现在是大学生活动中心规划绿地,场地内有一块苗圃区。面积大约10000平方米。乔木12种,灌木7种,地被植物3种。安徽农业大学的西南方,是官亭路、陆羽路、中兴路和安徽

10、农业大学档案馆四面围合的一个区域。地块包括小池塘、安徽农业大学幼儿园、动科院以及植物保护学院。乔木13种,灌木7种,地被植物3种。安徽农业大学陆羽路,老图书馆南侧。乔木13种,灌木5种,地被植物2种。密闭程度高。安徽农业大学勤学楼北侧,是东枫路,体育路和长丰南路围合的一块不规则区域,总面积约50000平方米。乔木28种,灌木9种,地被植物2种。我校中部区域,由中兴路、陆羽路、玉兰路围合而成,其中包括校保卫处办公楼,四幢民居,水电中心,两栋学生公寓,茶学楼,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乔木21种,灌木18种,地被植物5种。中兴路,东枫路,体育路,香樟路相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八教勤学楼,一教及其之

11、间的宅旁绿化,教学楼间小游园和一教前的小广场。面积约为31000,绿化面积约为18000,绿化率约58%。乔木11种,灌木11种,地被植物4种。北一门,主要包括西苑食堂、新苑食堂、大礼堂及第二运动场。主要绿地面积不大,绿地较分散。乔木13种,灌木4种,地被植物1种。足球场北部,长丰南路与霍山路西侧,面积约38000平方米。乔木8种,灌木10种,地被植物3种。图书馆南部,是中兴路与官亭路围合的一块区域,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呈梯状分布。乔木30种,灌木11种,地被植物2种。中兴路,博学楼与外语楼南部以及经管楼南部,面积大约600平方米,地块整体呈狭长状分布。乔木11种,灌木3种,地被植物2种。北

12、二门旁,校内桃李路与校外霍山路之间,呈块状条形狭长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乔木9种,灌木5种,地被植物2种。北三门,是中兴路和桃李路以及霍山路围合的一块区域。主要包括科技楼,研究生公寓、沿中兴路的绿化带、游园绿化和建筑墙旁绿化。面积约为4.2公顷,绿化率达56。乔木14种,灌木14种,地被植物8种。绿化略显不足。3、 校园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绿化风格不统一,没有鲜明的特色:安农大校区历史悠久,房屋年龄跨度大,风格不统一。建筑格局散乱,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2、绿化效果不好:树木有老化,病虫害的不良症状及缺乏养护管理。3、校园绿地面积大,但是缺乏较好地设计规划,没有得到合理应用,仍然有荒

13、废的地方,如老校医院绿地;4、 规划方案1设计理念: “园林式校园” 本方案以现今大学教育理念“学术自由”,“以人为本”,“独立思想”为根本目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指导安农大绿地系统规划。目的为充分体现农林类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1、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校园规划是为学生服务,让我们在学习的间隙享受园林般的校园环境。主要通过地形及植物种植,营造人性化的空间。2、 统一规划:结合校园建筑布局及总体绿化进行生态空间的布置。3、 渗透文化:着重体现农林类院校的特色,提高绿化率,展现安徽农业大学悠久的历史和开放的精神。4、 生态化:走可持续

14、发展的道路,生态、效益并重。2改造方针:在保持原有功能分区基础上,规划了主要的景观、绿化轴线,塑造多个庭院空间以及多处的景观节点。1、 绿地系统的完善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做到“点上成景”如各庭院空间要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庭院空间景观是不一样的,要创造有特色的景观。“线上成荫”如为了区分每条道路的树种,尽量作到一路一树种以悬铃木和重阳木等高大乔木为道路基调树种,形成特色的道路景观。“面上成材”如在大面积的绿地中植物配置尽量符合植物生理、生态的要求。“留有余地”在开发校园用地要做到预留用地。可以满足校园不同时期规划的要求。“草地成茵”如尽量利用乃践踏的乡土草种,不盲目地追求形式美。

15、2、 为了减少建筑物所带来的灰色空间,以及生硬线条的视觉冲击增加建筑的柔美特色。在各建筑物之前种特色树种,形成建筑的标识、象征。3规划原则:秉承理解和传承、整治和梳理的原则,对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校园绿地系统做出合理的规划。1、以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保持原有混合式绿地系统布局,尽可能恢复己被破坏的绿地系统结构,适当增加各功能分区的绿地,使得绿地系统的完整,绿地的植被结构趋于合理化。2、补充原有绿地缺失的行道树树种以及开花树种,达到增加植物的多样性、特色性的目的。同时也添加墙体、栏杆等构建物的垂直绿化。3.、通过不同植物配置来区分各个功能分区域绿地的特点,尽可能模拟真实的自然生态系统强调植物配置层次性、真实性,来提高个功能分区的环境质量。4、在建筑和道路之间,适当地增加灌木树种的绿化,提高绿地覆盖率、绿地率,也形成浓郁的道路园林景观。5、为增加学生休闲空间,在校园用地规划时结合地形、利用原有的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