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2402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市场经济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答:(1)消灭商品、市场的最初设想及影响(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螺旋式认识过程 全面否定 朦胧肯定 主要否定 科学肯定(3)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2、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答:总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一般特殊,抽象具体 。以马克思注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基本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方法,科学抽象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系统论的方法,动态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具体方法:本质特征分析法,即在分析一个现象时,首先得清楚谁是这个现象中的主要决策者,其目的是什么,其目标的特性如何。三归类法

2、:横向归类法,纵向归类法,多现象综合归类法。3、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体制、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答: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指商品经济进入高度社会化发展阶段、市场成为资源的主要配置方式后的经济形态。实质:以市场运行为中心来构筑经济流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以协调供需关系,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进行收入分配,实现国民经济均衡、稳定的发展。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有序性。市场体制: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自身内部的竞争、供求、价格、风险、利率、工资等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联系和作用。特点:自发性、连锁性、利益约束性市场体系

3、:完备市场的必要条件,多元性、立体性、整体性,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它们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可称为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4、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含义有哪些规定?答: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广义市场的概念有三方面的规定:1、突出货币为媒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货币经济。2、强调各种交换,从而交换的课题不仅仅包括商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包含生产要素。3、侧重于交换关系的总和,这种交换关系综合说明人们交换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空间场所。5、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与联系?答: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

4、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区别: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5、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内涵,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探索,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

6、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两点: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主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

7、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里强调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肯定和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使非公有制经济以合法的形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序列之中,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或组成部分之一。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也必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真正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其根本宗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存与互补,可以产生一种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相

8、互吸纳、自我完善的所有制社会结构效应。不仅独资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且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是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除了劳动的联合的形式外,还有劳动和资本的联合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也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为了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应当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由一元公有制结构向

9、以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多元所有制结构并存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其中非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大量涌现和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中国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主要由五种经济成分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组成。同改革前相比,所有制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但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内部,国家所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集体所有制经济(合作经济)比重上升。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公有制经济的增长速度引起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对于保持国

10、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说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合理分工、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必须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

11、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8、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目标和具体目标)以及调控手段?答: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干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

12、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发达市场国家一般将宏观调控的目标定为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据此,可以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规定如下:第一,调节总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第三,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第四,广开就业门路,实施再就业工程。第五,平衡国际收支。调控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辅以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金融(信贷)平衡,外汇平衡,物资平衡,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平衡。

13、财政收支平衡。金融信贷平衡。 外汇平衡。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调控经济,就是通过法律规范等行为准则规范经济活动主体行为和政府部门管理经济的程序,以规范经济活动,保护经济正常运行。运用行政手段就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9、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1)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具体措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的津巾、补助等)。根据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

14、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增加,企业开工不足,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充分,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扩建公共工程等)和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高涨时期,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受到供给能力的制约时,物价就会上涨,对此,政府就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我国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时期采取的特定政策,是我国针对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和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严峻的情况下,立足于扩大内需,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增加财政赤字,以推动经济总

15、量的增长,它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的措施的总和。目的在于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以保障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在总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通过放银根,扩大货币发行量,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热,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时,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总需求的膨胀势头。具体做法有:提高法

16、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抛售政策的债券等。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金融机构要在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国债投资项目、农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尽量满足市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加快建立市场金融制度。10、改革开放以来,个人分配制度发生哪四个方面的变化?(1)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1978年到1987年,这一阶段在分配理论上主要是恢复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一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指明在现阶段并不具备实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二是重新界定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引入和体现利益机制,否定了在分配体制上的高度集中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这些政策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