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总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22743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文化总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文化总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文化总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文化总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文化总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文化总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化总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文化总论课外复习1, 西方文化分为那几大文化圈?在地域上都是怎样分布的?2, 西方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西方文化如何演化为现在的大西方文化体系?1、+2查看我的收藏11 拉丁文化圈,又称为西方文化圈、天主教文化圈、罗马文化圈、欧美文化圈等,其地理范围主要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南美洲由于自近代以来被西方殖民时间较长,其文化多被欧洲殖民者所同化,有时也被看作拉丁文化圈的一部分。拉丁文化圈的主要特征为:民众多信奉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拉丁字母使用广泛,文化上多继承古罗马、古希腊文化。拉丁文化圈常用来指代源自欧洲而分布至世界各地由白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地区、文化,此意义下的“欧

2、美”常指科技、流行文化、军事力量等等的世界先进水平。拉丁字母主要源于伊特鲁里亚字母。根据Hammarstrm (在 Jensen 521),B、D、O和X这四个字母应该源自传入南意大利的希腊字母。没有争议的是这些字母主要源自伊特鲁里亚文化。字母“C”的读音充分证明了这一点。“F”字源自 (digamma),在原来的伊特鲁里亚字母及拉丁字母被用来表示/w/音,而“FH”才是本来用作表示/f/音的字母。后来罗马人简化了“FH”成为“F”,而这个字母从此就用来表示/f/音。半元音/w/与/u/、/u:/及/j/,与元音/i/、/i:/都采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分别为“V”及“I”。最初的拉丁字母只有2

3、0个,并没有“G”,“Y”,“Z”。原来的拉丁字母并没有“U”字,但有一个半元音字母“V”;也没有“W”,因为“V”字的本来工作就是今日英语“W”的功用;他们亦没有“J”字,因为“I”本身可以当作半元音来用。直到11世纪才从“I”中分化出“J”,从“U”分化出“V”,又从“V”分化出“W”。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主要分支,是耶稣直接传承下来的。虽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称是“公教会”,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他们信仰的神,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却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1。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亿,因此

4、“公教会”(天主教)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文化西方文化是西欧、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 世纪扩展到南北美洲、澳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是一种扩张性文化。 西方文化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莱文化,由14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6 世纪的宗教改革、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 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发展到18 世纪末19 世纪的工业社会,使西方文化日趋完善成熟。20 世纪5060 年代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1总体来

5、看,西方文化从其根源分析到其发展过程,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成型期:“分子论”标志着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这里称之为“西方物质文化”。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6、。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

7、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 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 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

8、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所以,“分子论”成为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1二、住留期:工业经济使西方文化达到鼎盛 西方的物质文化对于促进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向人类展示了物质境界的光华,使神学中对物质境界的描述成为人类社会中的现实,并向东方文化展示和证实了物质运动的力量。西方的物质文化因此而与东方文化并列,但是,西方的物质文化呈上升趋势,东方的精神文化呈下滑趋势。 从“分子论”到工业经济的鼎盛,或者说是到知识经济的前夜,这是西方物质文化的正向发展时期,主要特征是创造崭新

9、的人类物质境界,完成人类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思想境界不高,思维空间很小,所看到的是与人类生活很近的物质范围,再往宏观和微观深入,对稍微远离人类生活的物质运动,就很难看到了。而且,人们越来越偏重于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对物质本质认识的那种科学发现会越来越少。 这个时期,西方物质文化的发展极其迅速,并很快以物质的发展力量而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不仅把世界文化中的物质观念从神学中拉出来了,而且由于高速发展的惯性,以物质的有形、凝重和光华,牵引着人类的心灵,人们趋之若鹜。西方物质文化形成的巨大旋涡,使整个世界文化都旋进去了,工业经济创造的物质奇迹,显示的物质力量,使西方的物质文化达到了鼎盛。

10、1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

11、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以新版剑桥古代史(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以下简称CAH)为标志,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研究地中海地域文化的著作和论文相继问世,其中既有断代史、国别史的研究,也有经济、宗教、语言和人物等专门史的考察。这些论著不仅引证大量新史料,新的考古发掘文物,将史的研究引向深入,而且导入新兴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古代地中海的综合性研究。本文拟在对地中海世界的有关近期研究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并阐明“地

12、中海文化圈”概念,论述“文化圈”概念对于研究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研究晚期希腊哲学及历史地评估“欧洲”与“西方文化”的意义。3, 地中海在地理上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怎样认识和理解地中海在西方文化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地位?一、地中海世界研究综述 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多学科会聚的“古代地中海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翌年9月在纽约召开了以地中海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及特邀论文提供者来自世界各地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语源文字学及文化史、经济史、社会史等学科的学者。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WVHa

13、rvis主编的会议论集(含三篇特邀论文),取名反思地中海(Rethinking the Mediterranean)。编者在序言和他本人的论文中说,20世纪后半叶发表过许多发生在地中海域的国别史、专题史的论著,但是,“就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仅是开始。截至2000年,无人发表过一部关于地中海的古代史(ancient history of the Mediterranean)而不是在地中海的历史(history in the Mediterranean),换言之,还无人写过一部以地中海和地中海沿岸为研究主题的著作”;“作为知识架构的地中海如何使用?如何研究地中海?这些问题至今还困扰着我们。” 作为一

14、个统一体(unity)的地中海世界能否成立?如果成立它是指文化上的同一还是指人类学的大范畴而言?抑或指存在一门“地中海生态学”(Mediterranean Ecology)。多数人主张“文化上的统一性”。若如此,那么像希伯来文化、埃及文化、希腊文化之间有同构性吗?地中海域包括哪些地区和国家?地中海历史的下限在哪里?中世纪之前?中世纪为止?抑或包括近现代?如果下限为中世纪,那么就有一个地中海同西方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关系问题;如果下限为近现代,那么其政治、经济、军事的意义远大于文化上的意义。多数学者认为应把(至少是可以把)地中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那么这种考察或研究及其成果,作为知识架构,是命名为

15、“地中海学说”(Mediterraneanism,地中海理论),还是“地中海语境”(Mediterranean Context),地中海范式(Mediterranean Paradigm)或者就是个“地中海容器”(Mediterranean Reception),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近些年,关于地中海的研究备受重视,出现了一批研究所、杂志、论著和网站。其中,有的以研究当代地中海为主,如伦敦大学“地中海研究会”对后冷战时期地中海域问题的研究;由不列颠国际研究协会(BISA)于2005年建立的国际地中海研究小组(The BISA Working Group on International Med

16、iterranean)主要研究当代欧洲政治与中东;重点研究古代并兼顾现代的有加拿大安大略省“京斯敦考古学与地中海研究协会”(The Kingston Association for Archaeology and Mediterranean Studies),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中海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Mediterranean Studies)、美国肯萨斯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合办的“地中海研究协会”(Mediterranean Studies Association)重点研究近古至文艺复兴时期西部地中海文化;专门研究古代地中海世界者,除了上述哥伦比亚大学之外,还有宾州大学人文学院的古地中海研究系(The Department of Classics and Ancient Mediterranean Studies),加拿大的“古代东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