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的类型和发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1808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芽的类型和发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芽的类型和发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芽的类型和发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芽的类型和发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说出芽的类型。(重点) 掌握枝芽的基本结构及枝芽的发育过程。(重点、难点) 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列举顶端优势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实验,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枝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芽的发育和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学方法: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实物和课本插图,利用分组实验,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学教材,通过小组讨论、主

2、动探究,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并得出科学的结论。枝芽的基本结构及枝芽的发育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分组实验,再利用实物(一棵纵向切开的卷心菜,一个未经修剪共有N个完好的侧枝的杨树枝条,一枝一年生无花果树的枝条,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和相关图片,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同时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师:一棵卷心菜(课堂上纵向切开用),一个未经修剪共有5个完好的侧枝的杨树枝条,一枝一年生无花果树的枝条,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分组实验的材料用具,多媒体课件。

3、学生:各小组准备采摘好的带有芽的枝条,较粗的新鲜的木本植物茎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欣赏:播放多媒体课件: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植物开花视频。“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花的盛开、枝叶的展放,都与植物各种芽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芽的类型和发育。(板书:第六节 芽的类型和发育)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视频画面中进入情境。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引导探究层层推进8分钟芽的种类很多,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呢?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观察并说出芽的着生位置有几种?(一)可以按着生位置分类点

4、拨指导:展示图片:1芽按着生位置可以分哪几类?它们分别着生在枝条的什么位置? 2图中,A、B、C三个芽按着生位置分,它们各是什么芽?数一数:各小组展示自己准备的未经修剪带芽的枝条。数一数枝条上共有几个顶芽和侧芽?(二)按性质和构造分类春天里百花齐放,杨柳吐绿,这些花和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按照芽的性质和构造(即:发育结果)可以分哪几类?它们分别发育成什么? 判断:依据右面图指出左面图中各是什么芽?精讲点拨:一般来说,枝芽外形较小、尖端明显,花芽和混合芽外形较大、较饱满。认一认:指出下面的枝条上的枝芽和花芽,并说明理由。讨论:顶芽一定是枝芽吗?(明确:顶芽、侧芽都可能是枝芽

5、、花芽、混合芽中的任何一种,这是由于芽的分类标准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学生观察准备好的枝条。展示回答:1.芽按照着生位置不同分为顶芽和侧芽。顶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的顶端,侧芽着生在主干或侧枝侧面的叶腋处。2.A是顶芽,B、C是侧芽各小组数自己准备的枝条上的顶芽和侧芽的数目。观察图片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按照芽的性质和构造把芽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其中枝芽能发育成茎和叶,花芽能发育成花、混合芽能发育成叶和花。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枝芽花芽混合芽学生明确如何辨认枝条上的枝芽、花芽和混合芽。左芽为枝芽右芽为花芽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不一定,也可能是花芽和混合芽。通过观察实物,增强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

6、理解.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回答问题活动使学生了解芽的类型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片,直观性强,加深学生对芽的认识。农业生产中是需要辨认出枝芽和花芽,这为学生学以致用打下基础。及时明确易混知识点,以免学生产生误解。主动探究合作交流7分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芽按照性质和构造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枝芽将来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那么,枝芽的结构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做一个分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分组实验:观察枝芽的结构 1. 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并小组分工2. 检查实验材料、器具3. 各小组按课本实验步骤进行枝芽的解剖实验(提示:要选取二个较大的枝芽注意观察外形剖开时先纵剖

7、再横剖用放大镜认真观察。)4.对照课本枝芽结构示意图,识别枝芽的各部分结构?并指出来。5.汇报交流: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你观察到枝芽的哪些结构?(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总结枝芽的结构)整理:清点整理桌面上的材料用具,分类整理存放。阅读实验目的要求,检查实验器具,小组分工熟悉实验步骤小组合作探究枝芽的结构,对照课本插图识别枝芽的结构:交流实验得失。说出枝芽的结构1是生长点 2是叶原基 3是幼叶 4是芽轴 5是芽原基 整理实验器材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组织交流点拨建构7分钟:由于所选

8、取的枝芽观察起来不是很清晰,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利用纵向切开的卷心菜叶球作为枝芽的结构模型,来学习芽的生长发育。展示实物:纵剖的卷心菜引导点拨:1.结合卷心菜的切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枝芽的结构?2.我们已经将枝芽的各部分予以科学命名,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介绍枝芽的各部分结构?3.根据实物说一说,枝芽的各结构都发育成植物的哪些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1.生长点 产生新的芽结构2.叶原基 发育成幼叶枝芽的 3.幼 叶 发育成叶结构 4.芽 轴 发育成茎5.芽原基 发育成侧芽讨论:为什么说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连一连:图2中的g、h、f分别是由左图中的哪些对应结构发育来的,请用线将

9、它们连接起来。观察实物的投影1.纵切面可以观察到中间是一个轴,顶端有一个突起,周围还似有突起、轴的侧面,生有小叶子样的结构,并且越往顶端越小2.学生代表结合实物投影,指出枝芽各部分结构3.芽主要是由分生组织组成,由于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芽才逐渐生长发育。其中,枝芽:生长点产生新的芽结构;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由以上可知,枝芽是尚未伸展的枝条。C g D h E f利用实物卷心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个放大了的枝芽的结构模型,更利用于学生认识枝芽的结构和生长发育通过分析芽的发育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命名和连线,结合图形,

10、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自主学习点拨建构6分钟【自主学习】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茎的长长靠的是枝芽的生长点,顶芽与侧芽的着生位置不同,它们的生长发育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36,思考下列问题:1.顶芽与侧芽的发育会有什么不同?2.什么叫顶端优势?3.如果摘除顶芽,侧芽还会受到抑制吗?(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点拨以上问题)想一想: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你知道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实际应用?(提示:假设我们种植的是用树木,如杨、松、杉等,应该怎样处理顶芽和侧芽?假设你家种植的是果树、花卉、棉花,你又该如何处理顶芽和侧芽呢?) 牛刀小试:下面的木材林、果树林、盆景、行道树,分别是如何应用顶端

11、优势原理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后回答:1.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抑制, 如果摘除顶芽,侧芽很快就能发育成枝条。2.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3.不会。侧芽很快就能发育成枝条。树木:保护顶端优势即保护顶芽果树、花卉、棉花:打破顶端优势即摘除顶芽让侧芽发育。木材林是要保护顶端优势即要保护顶芽;果树林、盆景、行道树是要打破顶端优势即摘除顶芽让侧芽发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加深对顶端优势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关注顶端优势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主动探究能力提升5分钟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茎的长长靠的是枝芽的生长

12、点,我们知道木本植物的茎还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的长粗,木本植物的茎为什么能够逐年增粗呢? 展示:木本植物茎的立体结构模型。自主学习:对照课本图,认识各部分名称并识记。认一认:从外向内,观察自己准备的枝条,对照认识周皮及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要向上输送叶、花等器官,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要输送给根。它们是通过茎里的哪些结构运输的呢?实物投影展示:一天前下端插在稀释的红墨水的冬青枝条,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展示图片:树皮被环剥形成的结瘤图片推测:韧皮部有什么作用?想一想: 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讨论:木本植物茎可以逐年加粗的原因?点拨:形成层

13、是分生组织,分裂出来的细胞一部分向内形成木质部,一部分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茎逐年加粗。学生产生疑问学生认识各部分结构并识记。从外向内,认识周皮及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观察到只有木质部变红,推测木质部与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有关推测韧皮部与有机物的运输有关有道理。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树木也就会死亡。和形成层有关通过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直观的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木质部与运输水有关,韧皮部与运输有机物有关。归纳总结、盘点收获2分钟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出色,看到了大家对生物的热情和生活的热爱。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同学们收获的真不少,在老师眼里你们就是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芽,希望在知识的海洋里多汲取力量,在生命的春天里茁壮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坚强直立的树,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学生自我感知,完成本节的知识建构整体感知,形成知识网络。分层达标,全面评价3分钟A类:1.生长在侧枝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