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7100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pt课件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课件,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请大家翻开第2页读一读,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 (1)、美国某杂志报道,在德国南部一个村庄,发掘了一座公元前500多年的墓葬,内有用中国蚕丝绣制的饰品 (2)、1949年,前苏联考古学家在阿尔泰斯克自治省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精致的中国刺绣被面,上面有用彩色丝线绣出的凤凰图案,时间大约为公元前478年,通过上面两则报道,你有什么惊喜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中外交往的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 中国古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珍爱,问一问: 距今2000多年的中国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德国南

2、部出土的丝织品,问一问,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答: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张骞(qin)出使西域开辟了连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的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这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张骞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一、丝路驼铃,阅读课本第

3、二页的相关资料,了解丝绸之路。 思考问题: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它经过了哪些地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是由蚕的蚕茧抽丝后,再经过精心编制而成的纺织品 。丝绸的发明至今约有5000多年,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嫘lei祖发明。,我们来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吧,我们来了解丝绸之路的由来吧,丝织品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 丝绸之路:我国商人运送从各地收集的生丝、绸缎从长安出发,向西行进,穿过河西走廊,最后到达西方各国。这条以运送丝织品为主的商路被世人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意义,它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 它打开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和灿烂

4、文明的窗口,打通了古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融的通道。 沿着丝绸之路,我国不断有人走出国门,同时也不断有外国人到我国来经商、学习、考察。,伟大的先行者们,马可波罗(元代) 利玛窦(明朝) 汤若望(明、清) 南怀仁(清代),马可波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了我国40多处的城市地方,对当时中国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作了详细描述。,意大利人 利玛窦(明朝),德国人 汤若望(明、清),比利时人 南怀仁(清代),中亚: 骏马、葡萄,印度: 佛教、音乐、熬糖 法、医药,西亚: 乐器、金银器制 作、天文学、数 学,美洲: 棉花、烟草、番 薯,中国

5、: “四大发明” 丝绸 养蚕丝技术 茶叶 瓷器 ,互相交流物品和文化,大宛国的特产汗血宝马,西安 鼓楼,西安,古称长安,为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之首,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丝绸之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敦煌:东方艺术之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敦煌莫高窟,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cu cn)的文化明珠。,我听说西游记里的故事与“丝绸之路”也有关!你知道唐僧的原形是谁吗?,神秘的楼兰古城也在“丝绸之路”上,我知道,问一问,唐僧的原型是谁?,他?,他?,他?,他?,答案:历史上的唐僧姓陈,名祎y 。,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新丝绸之路:从

6、太平洋西岸中国连云港开始的陇海、兰新铁路,沿着当年的“丝绸之路”不断延伸,经中亚和欧洲各国直到大西洋,构成,构成了一条对亚欧大陆经贸活动发挥巨大作用的新“丝绸之路”。,重走丝路吴朝晖,请大家翻开第5页,欣赏吴朝晖的重走丝路,海上交流,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不仅通过“丝绸之路”这样的陆上通道联系世界,而且在海上也有着频繁的对外交流往来。 较早的海上交流是从中日交流开始的。,日本遣唐使,唐朝建立后,日本遣唐使12次通过东海岸线到达中国。 图为日本遣唐使在长安学习的情景。,问一问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使者到中国?,1.因为当时我国非常强盛。 2.日本遣唐使到达中国后,他们

7、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回国后,他们中许多人参与了国政,并把唐代的文化制度介绍到日本,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鉴真东渡,他是唐代高僧,东渡日本,将包括中医药学等中国文化科技传给日本。 他六次东渡,最终实现了宏愿,日本人称他为“过海大师”。,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提高,我国人民交流的范围更大,交往更深入了。,郑和下西洋,600多年前(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南下。后来将近30年里,他出海七次,先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东岸。,郑和宝船模型,明史兵志:“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郑和船队,郑和下西洋,宝船 马船 粮船 坐船 兵船

8、,船队装载大量金银、钱币及瓷器、铜器、丝绸等国内特产。,船队受到各国的热情欢迎和接待。,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 新大陆,比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晚了87年。,马六甲纪念郑和 的三宝庙。,请大家快速阅读:郑和下西洋!,拓展空间:郑和下西洋资料,第一次: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派郑和及副使王景弘等出使西洋 。 第二次:明永乐五年至七年,在郑和回国十几天后,就第二次下西洋了 。 第三次:明永乐七年九月,郑和统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往诸番国开读赏赐 。前三次出使都是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航行,行至古里而返航。 第四次:明永乐十一年至十三年,郑和远航至阿拉伯-波斯湾、红海、东非海岸一

9、带。 第五次:明永乐十五年至十七年,出访占城、爪哇、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阿丹。 第六次:明永乐十九年至二十年 ,此次下西洋的主要任务是送忽鲁谟斯等16国使臣返国。 第七次:明宣德六年至宣德八年 ,此时明成祖及仁宗已逝,郑和年已60岁,仍率27550人的船队远航。郑和就在此归途中病故,遗体由随船官兵运载回国,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牛首山下。,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1: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很发达。 2:( ) 3:( ),大家请做完P7下面的小练习,1. 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很发达。 2.郑和熟悉航海、

10、热爱航海,又是虔诚的穆斯林,希望去麦加朝圣,有强烈的精神动力。 3. 当时国力强盛,皇帝给了郑和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郑和为什么能完成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纪念活动,图为海巡111艇盛装纪念郑和,2005年,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主题为“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主题?,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

11、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课堂总结:,1、“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上“丝绸之路”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的交往。海上“丝绸之路”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非洲各国。 2、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中国和其它各国都带来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板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板书设计:,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