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文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5765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方剂学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方剂学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方剂学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方剂学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 文档(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一先秦时期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晚期,内容多,而且保存较好,最古老的方书;二、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基本理论,奠定基础;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葛洪所写小品方陈延之,对伤寒杂病论以来的经验方进行了系统整理;刘涓子鬼遗方晋仁刘涓子,主要收录和论述金创、痈疽等外科防己,反应了魏晋南北朝朝时期的外科的成就,为现存最早的外科方书;四、隋唐时期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则基本上代表了唐代方剂学的真实水平;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孙思邈的力作,为综合类医学巨作,首列妇人方。外台秘要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整理并保存了一大批唐

2、代及唐以前的医学。五、宋元时期嘉佑二年,集贤院设立校正医书局,成为我国最早的国家医书编撰出版机构。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宋代成为本草和方书校刊汇纂的时期;证类本草北宋唐慎微收录单方3000余个,首开本草附列医方的先例;北宋政府官办太平惠民和剂局的简历,使大量成方制剂的生产规范化,标志着我国制剂和成药的销售、管理进入新的阶段。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伤寒明理论金人成无己系统阐述了张仲景伤寒论常用方20首的组方原理及方药间的配伍关系,开方论之先河,拓展了方剂学的学术领域;六、明清时期普济方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又有集约的袖珍良方;医方考吴昆,第一部方论专

3、著;清代的实用性方书主要是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医方集解首开综合分类方剂的先例。七、近现代时期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方剂: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常用治法:1、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2、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类治法;4、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

4、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5、温法: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7、消法;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症的一类治法;第三章:方剂的分类;七方:始于黄帝内经 ;伤寒明理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提出了七方的名称;病症分类法首推五十二病方 ;祖方(主方)分类法:施沛编著的祖剂,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及后世医家的部分基础方剂。伤寒明理论中

5、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明:张景岳类为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着,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医学心悟清,程钟龄,提出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明确提出了以法统方的思想,也是对治法分类防己的理论总结;清;汪昂著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方剂的配伍目的:1、增强药力;2、产生协同作用;3、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发挥方向;4、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

6、病情;5、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最高见于黄帝内经;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想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拒;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点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

7、枝加葛根汤;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都有大黄。枳实。厚朴三味组成。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3、剂型更换的变化;理中丸与理中汤;剂型;1、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而且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随证加减,能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个患者或各具体病变阶段的特殊性,使用于病症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2、散剂: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及携带,散着散也,去急病用之;3.丸剂:丸者缓也,舒缓面治之也,适用于慢性。虚弱性急病,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但丸剂药性比较峻猛,多为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作汤剂煎服。(1)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

8、并有补益和矫味作用,常用于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2)水丸:较蜜丸崩解,溶解得快,吸收,起效快,宜于吞服,适用于多种疾病;(3)糊丸:粘合力强,质地坚硬,崩解,溶散迟缓,内服可延长药效,减轻剧毒药的不良反应和对胃肠的刺激;(4)浓缩剂:体积小,有效成分高,服用剂量小,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4、膏剂:内服和外用;内服分为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种,外用膏剂:分软膏。硬膏两种。(1)煎膏:膏滋,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甜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患者,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2)软膏:多用于皮肤、粘膜或疮面;具有一定的黏稠性,外涂后渐渐软化或溶化,使药物满闷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9、,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3)硬膏:可治疗局部疾病和全身性疾病;5、酒剂:酒具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性的特性,故常在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用;6、丹剂:每以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名之曰丹;外用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7、茶剂:用时以沸水泡汁或煎汁;8、露剂:一般作为饮料及清凉解暑剂;9、锭剂:10、条剂:药捻,用时插入疮口或瘘管内,能化腐拔毒,生肌收口;11、线剂:药线,使其引流通畅;12、栓剂:有杀虫止痒,润滑,收敛等作用。13、冲剂:作用迅速,味道可口,体积较小,服用方便等特点。14、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味苦或具恶臭的药物压片可在包糖衣,使之

10、易于服用。15、糖浆剂:有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较快等特点,适用于儿童服用;16、口服液:具有剂量较少,吸收较快,服用方便,口感适宜等优点;17、注射液: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的特点,对于神志昏迷,难于口服用药的患者尤为适宜;第六章 方剂服用方法宜饭前1小时服用,对胃肠道刺激的药,宜饭后服用,滋补宜空腹服用,治疟疾方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急症重病可不拘时间服用;慢性病应定时服用;各论第一章: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

11、喘服之宜;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温覆取微汁;方解:炙甘草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大青龙汤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症而兼里有郁热者。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方解:桂芍配伍:一、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想成,散中有收,汗中寓

12、补;此方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生姜和大枣相配,是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肠痈组合。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柯琴,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病汗与药汗:病汗常带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用法: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方解;配伍特点:一、使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核运用,二、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香苏散:香苏散草陈皮;功效: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方解:佐用理气

13、燥湿之陈皮,一则协君臣行气滞以畅气机,二则化湿浊以行津液。小青龙汤小青龙治痰饮证,麻桂干姜芍草同;更有夏辛加五味,温肺化饮此方同;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嗽散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苑百部陈皮荆;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功用:宣理肺气,疏风止咳;主治:风邪犯肺证;方解:本方治疗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咳仍不止者。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正柴胡饮正柴胡饮用防风,陈皮芍药姜草同;功效:解表散寒;主治:外感风寒轻证;方剂:本方药性平和,对于气血不虚而外感风寒较轻者颇宜;张介宾所创平散风寒治法之代表方;辛凉解表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柯,竹叶荆牛豉薄荷;

14、甘草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方解:荆芥穗与淡豆豉是去性取用之法;本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用药原则;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凤温咳嗽服之消;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方解:辛凉微苦立法,配伍特点: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桑菊饮与银翘散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之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

15、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为辛凉轻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方解: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理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柴葛解肌汤芩芍甘膏白芷羌功效: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升麻葛根汤组成:升麻、芍药、甘草、葛根功效:解肌透疹;主治:麻疹初起;扶正解表败毒散组成: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喻嘉言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本方佐以人参的意义:扶住正气以利解表;使之驱邪而不伤正;防邪复犯。本方可用治:痢疾初起证(体现“逆流挽舟”法)、痈疮初起证、时疫疟疾初起证(风寒湿表证者)本方为益气解表法代表方。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