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904939 上传时间:2019-10-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财政研究》2015年第6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其金融政策响应基于需求端视角的研究余 剑*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批准号:12CJY103,主持人:余剑)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研究”(批准号:10AJL008,主持人:吕铁)的资助。本文系个人学术思考,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内容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坚持科技创新相辅相成,其明显的技术进步特征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转换要求。既有理论显示科学推动与需求拉动均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而针对我国情形的相关实证研究也支持这一判断。鉴于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实际

2、上存在“供给端有余”、“需求端不足”的不对称性,并已经影响到相关的发展实践,因此下一步需要在需求端加以重点关注。建设领先市场、提升用户体验、扶持用户创新、拓展需求开发能力、适应新型生产方式是从需求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金融政策响应亦需围绕上述方面发挥功效。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需求拉动 领先市场 金融政策响应一、 引 言改革开放30余年来,由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中国经济保持年均10%左右高增速的重要原因。当前,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刘易斯拐点”渐行渐近,这一重要推力日趋式微;再考虑到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等因素,中国经济必然要进入由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

3、长、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分析新常态下继续获取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一个主要方面就是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另一源泉入手,不断通过有效的技术进步来谋取增长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坚持科技创新相辅相成,其明显的技术进步特征符合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转换要求。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下文简称决定)这一标志性文件发布以来,其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在各地配套措施的支持下,包括金融要素在内的各类资源相继涌入这一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相关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一些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然而检视5年来的“成绩单”,亦可发现无论政策

4、体系抑或发展实践都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从政策体系来看,当前我国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实际上存在“供给端有余”、“需求端不足”的不对称性。即:在供给端,强调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各种资源要素的供给水平,从而激励其研发投入以促进其技术发展,强化其资源聚集以刺激其产能扩张。而在需求端,一方面,实际配套的措施相对供给端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即便认识到需求端的作用,往往也只是关心其促进规模扩张的影响,对其引致的技术创新效应则关注不足。从实践发展来看,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雷同性,在缺乏需求端措施的有效跟进下,包括光伏在内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本该在传统产业领域才有的“产能

5、过剩”问题,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下一阶段,尤其需要从需求端进行引导,既直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又间接引致相关的技术进步,从而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第二个源泉方面,提升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二、 理论与文献简述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属性。一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供给端视角下的要素投入驱动,比如人力资本和资金的集中配置所带来的研发(R&D)投入增加,往往会直接生产新的科学推动力,从而带来显性的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活动。实际上,除科学推动外,需求拉动往往也能够引致技术进步,既有理论与实证研究已经显示市场需求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例如,Ca

6、rter and Williams(1957)较早研究了市场需求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百余家企业样本的研究,发现约1/4的创新来自于企业实验室的研发投入,10%则是为了满足相关部门的新需求,并且此后(1959)又发现用于满足新需求的创新超过了10%。Schmookler(1966)提出的“需求拉动”假说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导向变化、有效需求规模等是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最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并宣称需求拉动与科学推动一样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需求比技术更关键,如Meyers and Marquis(1969)分析了美国铁路、计算机等行业的案例后,认为需求认知是比技术潜力认知更

7、为常见的创新因素。当然,对于需求是否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亦存在一定的争议,如Mowery and Rosenberg(1979)认为那些主张需求拉动的实证研究普遍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抽样误差、过度推论等问题。面对争议,Dosi, G., (1982)进行了一些调和,认为需求拉动和科学推动都是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此后,关于需求因素引致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依然层出不穷,例如Romer(1990)指出,新技术的产生主要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追求利润的结果,并由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的。Popp, David(2002)利用1970至1994年的美国专利数据,估算了能源价格对高效节能创新的影响

8、,并认为无论是需求端的市场价格因素还是供给端的科学进步因素都能有效影响节能技术的创新。Shiue, Carol H., and Wolfgang Keller(2007)认为功能良好的市场机制能够激励工业化甚至工业革命,通过将中国与西欧的发展历程相比较,认为两者在工业革命前发展程度类似,但中国的工业化却晚了150年,与此同时,英国比西欧大陆更早发生工业革命,均缘于不同主体间市场运行机制的差异。一些学者,如W. walker Hanlon(2015)等十分看重需求在创新行为中的作用,甚至认为是需求乃创新之母(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国内学者,如

9、吕铁等(2014)认为发展新兴产业既要通过加强研发提供核心关键技术,又要存在相应的领先市场需求。总的来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要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增长等关键目标而言,供给端的要素驱动及其影响下的研发投入增长(科学推动)与需求端的市场需求拉动均是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科学推动与市场需求两者间往往还有互动效应,如科学推动下产生的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创新行为会产生新的需求(供给创造需求);而市场需求则既通过利益补偿机制激励研发和创新行为,同时需求方的“用户创新”等行为本身也能持续推动厂商创新。三、 实证分析及其启示既有理论与国外实证研究已经显示出市场需求因素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现在通过格兰杰因

10、果检验来验证我国的市场需求因素与技术进步因素之间的关系。(一)变量选取及有关数据说明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创新的度量问题(即技术进步指标的选取问题)。综合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发现不同学者的变量选取差异很大,但总的来说,无外乎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创新投入的视角来考察,例如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等。二是从创新产出的视角来考察,例如专利申请数、专利拥有数、专利成长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等。Scherer(1965)、Hall. Griliches & Hausman(1986)、Acts & Audretsch(1989)等认为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的有效指标。

11、Griliches(1990)指出没有别的指标能够像专利一样提供如此多的信息,如数据质量、可获得性及技术细节。因此本文分析中,也采用专利作为技术进步的指标。由于缺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系统性统计数据,本处使用全国的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数据来说明技术进步与需求之间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选取专利授权(ZLSQ)和专利受理(ZLSL)两个变量,市场需求因素选取技术市场成交额(JSCJE)这个变量。数据时间区间为1988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二)各变量平稳性检验为便于动态分析以及消除量纲的影响,所有变量全部进行HP滤波处理后,计算缺口,如 Jscjegap=(jscje

12、-jscjehp)/jscjehp。所有变量的缺口统一加”gap”进行标识。由于时间序列数据有20多年,首先计算变量的平稳性。通过对各变量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显示各变量均为一阶平稳序列,见表1。表1 技术市场成交额与专利授权及专利受理的平稳性检验变量检验形式(C,T,K)ADF统计量临界值结论JSCJEGAP(C,T,4)5.290817-3.268973*技术市场成交额缺口为一阶平稳JSCJEGAP(C,T,0)-5.474168-4.416345*ZLSLGAP(C,0,0)-1.116671-2.635542*专利受理缺口为一阶平稳序列ZLSLGAP(C,0,0)-3.08

13、1872-2.998064*ZLSQGAP(C,0,0)-2.407463-2.635542*专利授权缺口为一阶平稳序列ZLSQGAP(C,0,0)-5.5960553.752946*注:其中检验形式(C,T,K)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的阶数,C代表有截距项,T代表有趋势项,0代表无该项。*、*、*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检验形式系根据被检验序列的线状图做出的判断,滞后期系ADF检验根据最优SIC标准的自动选择。指一阶差分。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鉴于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首先构建VAR模型,并进行格兰杰检验。有关检验结果见表2。表2 技

14、术市场成交额与专利授权及专利受理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原假设 滞后期123456专利受理与技术市场成交额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ZLSLGAP不是JSZJEGAP 的Granger原因0.00000.00000.00090.04580.11790.4526JSZJEGAP不是ZLSLGAP的Granger成因0.58600.04260.06160.00190.76390.0967专利授权与技术市场成交额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ZLSQGAP不是JSZJEGAP 的Granger原因0.03160.92050.09350.68500.51530.2818JSZJEGAP不是ZLSQGAP的Granger成因0

15、.67610.08140.05350.02300.00000.3603 注:滞后期下方对应的表格内显示格兰杰因果检验的P值,p值小于0.05表明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四)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1. 技术成交额缺口与专利受理缺口间的关系首先来看技术成交额缺口与专利受理缺口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显示滞后1(p值为0.0000)、2(p值为0.0000)、3(p值为0.0009)、4(p值为0.0458)期的专利受理是技术成交额缺口的格兰杰原因。鉴于专利受理时,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存在进行技术转让的物质基础,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显示专利受理的增长(缺口)可以在多个滞后期引发技术转让额(缺口)的变化,其中滞后1、2期的显著性水平非常高,说明专利受理(企业实际可能已经形成的创新技术)在下一至二个年度非常可能带来技术转让额的增长。而滞后2(p值为0.0426)、4期(p值为0.0019)的技术成交额缺口是专利受理缺口的原因,说明作为需求端的技术成交额的增长可能引致技术创新的增长,从而验证了需求对技术创新具有的重要影响。2. 技术成交额缺口与专利授权缺口间的关系关于技术成交额缺口、专利授权缺口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仅有滞后1期(p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