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遗传的分子基础.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94915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遗传的分子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遗传的分子基础.(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一)20世纪上半叶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背景:,染色体与遗传关系密切;,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都有蕴涵丰富遗传信息的结构基础 (通过其单体排列顺序的多种变化)。,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 (1)能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 (2)能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 (3)能控制性状; (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多样),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

2、化实验,格里菲思(1928),第一组的实验结果说明R型菌无毒性;,第二组的实验结果说明S型菌有毒性;,第三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性;,第四组的实验结果说明,推论: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加热杀死的S型菌能诱导R型菌转化为S型菌,,并且这种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可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分析实验结果:,艾弗里(1944),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活S型菌,分离,DNA RNA 蛋白质 多糖,DNA+R菌,用DNA酶处理后+R菌,培养,培养,S型菌,R型菌,+ R菌,培养,R型菌,+ R菌,培养,R型菌,+ R菌,培养,R型菌,结论:S菌的RNA、蛋白质

3、、多糖不是“转化因子”;,R型菌,DNA是“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的实验,通过化学提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及其他物质分离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为什么加热杀死的S菌DNA能使R菌转化为S菌? 为什么最初能转化为S菌的R菌数量很少?,加热杀死的S菌中,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 DNA则在高温下变性(解旋),在温度降低时复性。,外界环境中的某些DNA片段可以进入感受态的R菌中,表达出相应的性状比如出现荚膜, 从而使 R菌转化为S菌。,处在常态下的R菌可以依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破坏外源DNA分子,使其失去遗传效应。只有极少数处在感受态的R菌才能接受外源DNA分子,并为其所

4、转化。,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 ab段,R菌的数量为什么会减少?,2. 小鼠体内的S菌是从哪里来的?,3. 为什么S菌数量能持续增加?,4. bc段,为什么R菌数量也能不断增加?,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 赫尔希、蔡斯,研究思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没有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离心法,T2噬菌体,:一种细菌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象: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在寄主细胞表面,注入DNA,在寄主细胞内复制自身DNA,合成自身蛋白质(原

5、料均来自宿主细胞),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组装成子代个体,寄主细胞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在37下大约40min就可以产生出100300个子代个体,实验过程:,注意应该进行分别标记,分组实验,第1组T2噬菌体,蛋白质为35S所标记,DNA不标记,用带有35S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加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内含有35S,子代噬菌体上带有35S标记,第1组T2噬菌体,蛋白质为35S所标记,DNA不标记,与大肠杆菌培养液(没有被标记)混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离心结果,上清液 放射性很高,沉淀物 放射性很低,含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检测,子代噬菌体中没有35S,亲

6、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被子代所继承,(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成分),寄主细胞中,(已被侵染或尚未被侵染的大肠杆菌),第2组T2噬菌体,蛋白质不标记,DNA为32P所标记,与大肠杆菌培养液(没有被标记)混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离心结果,上清液(未侵入细菌的噬菌体成分)放射性很低,沉淀物(已被侵染或尚未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放射性很高,不含噬菌体DNA,噬菌体DNA进入寄主细胞中,检测,部分子代噬菌体中有32P,亲代噬菌体的DNA为子代个体所继承,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细菌,未注入DNA,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已释放,分布于上清液,比预想数值 偏高 偏低,偏高 偏低,偏高:部分噬菌

7、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留在沉淀物,亲代噬菌体的DNA遗传给子代, 决定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DNA是遗传物质,结论:,3、病毒的重构实验,1957年 格勒、施拉姆,TMV (烟草花叶病毒),蛋白质(外壳)+RNA,HRV (车前草病毒),实验目的:,在RNA病毒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实验材料:,烟草植株和两种RNA植物病毒。,实验一,TMV,感染,正常烟叶,出现花叶病,TMV病斑,HRV,感染,正常烟叶,出现花叶病,HRV病斑,TMV在叶细胞内繁殖,HRV在叶细胞内繁殖,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叶,叶正常,HRV的RNA,感染,烟草叶,花叶病,出现HRV病斑,结合成“杂种”病毒后感染,烟草叶,

8、花叶病,分离,HRV,出现HRV病斑,结论:RNA是TMV和HRV的遗传物质。,实验二, DNA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病毒重构实验证明了RNA是TMV和HRV的遗传物质。,总结包括上述三个实验在内的一系列实验结果,得出:,其它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氢键,磷酸 二酯键,基本骨架,(二)DNA的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磷酸二酯键的断开: 连接: 氢键的断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9、、DNA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热稳定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解旋酶、高温加热,基本组成单位, 4种脱氧核苷酸,结构:,(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2)外侧为基本骨架, 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 一成不变,(3)内侧按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双链向右盘旋,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 T,G C,嘌呤数(A+G)=嘧啶数(T+C)= X总,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规律2: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的比例 等于 其任何一条单链中这两种碱基之和占单链中碱基数的

10、比例(单双链转化公式),一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规律3:DNA分子一条链中(A+G)/(C+T)的比值的倒数等于互补链中该种碱基的比值,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不配对的碱基之和比例在两条单链中互为倒数),规律4:DNA分子一条链中(A+T)/(C+G)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和双链中比值都相等),一 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规律5:若 ,则 规律6: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为c%,则A1占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 G T C,T C A G,1 2,若1链中(A+G)/(

11、T+C)= 0.5,则2链中(A+G)/(T+C)=,DNA分子中(A+G)/(T+C)=,2,1,若1链中(A+T)/(G+C)= 0.5,则2链中(A+T)/(G+C)=,DNA分子中(A+T)/(G+C)=,0.5,0.5,DNA的特点,稳定性,多样性,由于DNA中碱基对数量和排列顺序的 多样变化,4n,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特定的 排列顺序, 携带特定遗传信息,对于高等生物而言,,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很高,每一个个体的DNA碱基序列都是独一无二的,(三)DNA的复制,1、DNA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DNA复制的场所,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

12、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细胞质(细菌质粒),以及其它方式的细胞分裂之前,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3、关于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米西尔森和斯坦尔,实验对象:大肠杆菌,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大肠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1个亲代大肠杆菌 (1个DNA),复制DNA,分裂,2个子代大肠杆菌(2个DNA),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抽样取出部分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大肠杆菌DNA含14N,条带位置为“轻”,轻,将大肠杆菌培养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抽样取出部分大肠杆菌,提取其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大肠杆菌D

13、NA含15N,条带位置为“重”,重,离心管,将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第一代),抽样部分大肠杆菌,提取其DNA,密度梯度离心,条带为“中”,轻,大肠杆菌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多代, DNA含15N,重,其余部分继续培养至第二代,抽样部分大肠杆菌,提取其DNA,密度梯度离心,条带为“中”和“轻”,中,结论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15N/ 15NDNA,第一代DNA:,15N/ 14NDNA,第二代DNA:,14N/ 14NDNA 和 15N/ 14NDNA,复制,离心后的位置标记为“重”,离心后的位置为“中”,离心

14、后的位置为“轻”和“中”,各占1/2,复制,二 半保留复制:,亲代,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 子代DNA分子数= 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含有亲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 含有子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 只含子代DNA链的子代DNA分子数=,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 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 第n次复制中,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个,2n+1条,2个,2n个,2n-2个,2条,2n+1-2条,2n条,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碱基多少个?,求出原DNA中含有A的个数 a 新合成的DNA 分子数(2n-1)个 求乘积 a(2n-1),

15、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腺嘌呤碱基多少个?,a2n-1,4、DNA的复制过程,解旋,(氢键断开,边解旋,游离脱氧核苷酸的碱基与母链相应的碱基形成氢键,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子链逐渐延长,与模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两个子代DNA分子,边复制),母链,母链,5 3,3 5 5 3,5 3,子链合成方向是从5向3延伸 子链不连续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连接成完整片段,多个起点同时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提高复制速率,DNA复制的结果:,1个亲代DNA分子,2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DNA半保留复制是高度精确的,原因是:, 亲代DNA的双螺旋结构提供了精确、稳定的模板 复制过程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边解旋边复制,加快复制速度,减少DNA突变可能,5、DNA复制的意义,亲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遗传信息与亲代DNA相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子代体细胞,配子,子代个体,受精作用,保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1 有丝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