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58850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一,二答题术语.(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必修一和必修二主观题答题术语政 治 备 课 组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一、常见设问角度高考主观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往往和企业的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知识结合。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人民币升值(汇率升高)对我国不同类型企业有何影响?2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为我国小微企业(或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应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二、必背答题术语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扩大商品进口、对外投资、提高企业和居民的国际购买力,有利于我国偿还外债等。2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扩大商品出

2、口、吸引外资、扩大外需、收回外债等,对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不利于我国扩大就业。3企业要重视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调整经营策略,重视开拓国内市场。4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需求曲线与需求弹性(1)需求定理。内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2)需求曲线(如图)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曲线。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3)需求曲线的移动: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

3、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需求量减少,则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如下图)。有许多变量会使需求曲线移动,如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预期等。 (4)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物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富有弹性,而没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而高档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的需求富有弹性。(5)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价格需求本商品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品上升减少增加下降增加减少互补商品上升减少减少下降增加增加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汇率的计算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主要公式: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

4、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2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3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价格上涨率是从低到高,以基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基期物价水平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5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贬值是由高到底,以现期物价水平为基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价格问题一、常见设问角度对于该考点,高考重点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经常结合汇率、宏

5、观调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综合进行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上涨或下跌的原因。2结合材料分析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3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实施阶梯水、电等价格的依据。4面对通胀压力,我国政府应如何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生活?二、必背答题术语1供求影响价格。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商品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下跌。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价格变

6、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反之增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产量; 二是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消费问题一、常见设问角度高考对该问题重点考查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知识,常与扩大内需这一热点结合起来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2结合(或根据)材料,运用经

7、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或其他消费品)消费增长?3针对材料中的现象,为居民消费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4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必背答题术语1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因素是居民的收入,物价总体水平是重要的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2)居民消费还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措施(1)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3)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4)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8、;(5)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加强市场监管,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生产与消费一、常见设问角度该考点经常与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重视发展生产(或重视扩大居民消费)的依据(或意义)。3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某某行业的影响。二、必背答题术语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

9、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3)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二、就业1为什么(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10、。同时,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解决就业问题,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增加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怎么办(1)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这是实现和扩大就业的根本举措;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2)劳动者:应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业。(3)企业:遵守

11、宪法和法律,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增加新的就业岗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常见设问角度该考点经常与价值规律、国家宏观调控、科技创新、转方式调结构、走出去战略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某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作为企业经营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4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对我国推动企业的发展有何启示?5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二、必背答题术语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

12、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4企业通过兼并或联合,增强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要求: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6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7企业经营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

13、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8增强规则意识和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利用好世贸组织规则维护企业利益,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及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等。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一、常见设问角度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经常与财政、宏观调控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运用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给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4结合材料分析和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5如何通过

14、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二、必背答题术语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6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7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