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4545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保教知识(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1婴幼儿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其中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

2、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3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其中,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4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

3、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5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6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

4、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强化的种类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7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8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分别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阶

5、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10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 11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

6、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1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1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平行的,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每个阶段中,儿童都有主要要完成的任务。阶段年龄冲突人格发展任务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婴儿期 018个月左右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儿童早期18个月到4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学前期46岁主动对内疚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

7、值感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青年期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生活无目的、无方向盘,时而感到彷徨迷失成年早期2024岁亲密对孤独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与社会疏离时感到寂寞孤独成年中期2450岁充沛感对颓废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成年晚期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悔恨旧事,徒呼负负15婴儿期的年龄特征(1)新生儿期(01个月)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心理发生的标志:条件反射的出现。(2)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视觉、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

8、3)婴儿晚期(612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16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17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1)处于幼儿初期的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2)45岁属于幼儿中期,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3)56岁属于幼儿晚期,这一时期幼儿注意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1

9、8婴幼儿身体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快后慢的差别。19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幼儿身体发育是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是不平衡的;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差异性的;各系统的发育是互补的。20儿童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1注意是一种

10、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22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两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2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24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

11、5分钟左右,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如“一目十行”指的就是注意的范围。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25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

12、转移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26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2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8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主要是接受来自体外的各种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肤觉;内部感觉主要是接受机体内部的各种刺激,反映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29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

13、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30“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31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婴幼儿触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探索活动的形成以及活动过程中与其他感觉的结合。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32感觉规律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的补偿作用。33形状知觉是人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能力。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

14、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34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它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知觉起主导作用。35深度知觉是指人对深度的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婴儿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物体和自己的距离,并能区分物体是朝向自己还是明显不会碰到自己。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36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和方位的反映,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方面。一般来说,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

15、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此外,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对方位词的掌握。37时间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其中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38知觉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