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年表(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32908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年表(详).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历史年表(详).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历史年表(详).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历史年表(详).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历史年表(详).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年表(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年表(详).(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年代简表 旧石器时代(约170万年1万年前)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体态由猿人向现代人逐渐进化,脑容量不断增加。整个旧石器时代都以打制石器作为标志。打制石器由简单、粗大向规整、细小发展,石器的种类不断增多,变化速度逐渐加快。旧石器时代晚期还发明了骨器磨光技术和骨、石器钻孔技术,从直立人使用火、控制火,到晚期智人发明人工取火,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的思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宗教和艺术。早期: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布已很普遍。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文化(云南元谋

2、约170万年前)、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陕西蓝田约80万-65万年前)以及东谷坨文化。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第1地点的北京人文化(约70万20万年前)为代表,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为代表。中期: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文化(约21万8万年前)为代表。另外比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和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约10万6万年前)。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也都是缓慢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修理石核技术(如勒瓦娄哇技术)没有得到什么发展。晚期: 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数量增多

3、,文化遗物更加丰富,技术有明显进步,文化类型也更加多样。在华北、华南及其他地区,都存在时代相近但技术传统不同的文化类型。在华北,有继承前一个时期的小石器传统,其重要代表有萨拉乌苏遗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遗址、山顶洞遗址(北京周口店约1.8万年前)等;有石叶文化类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的水洞沟文化为代表,它与西方同期文化有较多的相似处;还有70年代后发现的典型细石器工艺,如山西沁水的下川文化,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的虎头梁文化等。在东北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遗址有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等。在南方,这一时期出现了几个区域性文化,如以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遗址命名的富林文化类型,以重庆

4、市铜梁县张二塘遗址为代表的铜梁文化类型,以及最初在贵州省兴义市猫猫洞遗址发现的猫猫洞文化类型。另外,在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属于这一时期或稍晚的旧石器文化地点。总起来看,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除少数地点外,石叶工艺和骨角器生产不很发达。华夏足迹: 云南禄丰古猿(800万-700万年前)生活在密林边缘地带,已学会使用天然工具。其体型特征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的直系祖先。 元谋人(17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已进入直立人阶段,开始运用火和制造简单的石器。 陕西蓝田(80万年前)出现的直立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石片和砍砸器等打制石器成为他们主要的工具,历史进入了旧石器

5、时代早期。北京人(70万-20万年前)可以制造比较复杂的工具,已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山顶洞人(2万-1万年前)的原始宗教信仰已经形成,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打制 通过目前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人们对旧石器时代的认识有了一定的依据。不光如此,对于研究我们的先人是如何打制石器,也有了一些研究。 打制石器的方法 a.碰砧(zhen)法:以较小块石料向另一块作为石砧的较大的自然砾石上碰击,碰下来的石片经过第二步加工(第二部加工有锤击法、指垫法、压制法等)即可作为工具使用。 b.摔击法(投击法):将选择好的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另一块石头摔技放在地上的石料,以此打下所需要的石片。 c.锤击法:把选择

6、好的一块石料放在地上,然后手握一块石头作为石锤去锤击石料。 d.砸击法(两极打击法):把选择好的一块石料放在另一块作为石砧的大石块上用一只手辅助,然后用另一只手握着石锤砸击放在石砧上的石料。e.间接打击法:在选择好的一块石料上面放置一根木棍或者骨料,然后再用一块石头作为石锤,用力捶击木棍或者骨料,把重力传递到石料上,使其剥落下石片。 打制石器的种类 砍砸器:以石片、石核或砾石打制而成,个体大而重。 刮削器:多用小块石片加工而成。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常见的石器器形。 尖状器:顶端有一个尖刃,多经二次加工修整。 雕刻器:多用小石片加工而成。先在小石片的边缘打出一个斜向小平面,然后再错开一个角度

7、打去另一块石片。两石片疤痕相交处,即为该器的刃部。 斧形器:多为经两面修理打制的石核工具。一端有刃,另一端为手握的柄部。 镞形器:多用压制法加工而成。其尖端锋刃往往向一边歪斜。 刀形器:石片的一侧较厚,似为刀背。 石球状器:一般也称为“石核工具”,呈不甚规整的球形,通体经过加工修整,球体上有明显的剥片疤痕。 大事记 火的发现与应用(约50万年前)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人类的体质和社会的发展,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

8、开。母系氏族公社(约10万4500年前)随着人类智力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社会组织亦有相应发展。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渔猎、采集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男女分工明显。血缘家族成员增加,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因此,属同一母系血缘的集团逐渐分离出来,组成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受到普遍的尊重。每个氏族都由一位具有亲和力的年长女人担任首领,主持日常事务。但是她没有任何特权,遇到重大事件需要召集氏族会议决定。如果首领不称职,氏族成员可以罢免她。这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早期组织形式。约距今8000到6000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宗教(约5万1.5万年前)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的现象,对

9、自己的身体构造、思维活动无法正确认识,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由此形成了最初的灵魂崇拜,开始讲究葬仪,确信其祖先的灵魂会保佑自己。人们将工具和兽骨葬在死者身旁,供其灵魂使用,祈望得到超自然神灵的保护。物质文明取得进展后,原始宗教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4千年前)地 区 早 期 中 期 晚 期黄河上游 仰韶文化 半山马厂文化 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黄河中游 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黄河下游 大汉口文化 龙山文化长江下游 青莲岗文化 良渚文化长江中游 屈家岭文化 龙山文化北方草原 细 石 器 文 化注:在商、周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

10、、沙井文化,长江下游的印纹陶文化,仍属于新石器时代。涿鹿之战 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神农氏、黄帝无力征讨。阪泉之战后,黄帝势力大增,蚩尤仍继续作乱,不肯听命。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之野。相传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黄帝又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久习于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于冀州之野擒杀蚩尤。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周武王发 周成王诵 周康王钊 周昭王瑕 周穆王满 周恭王繄扈

11、周懿王囏 周孝王辟方 周夷王燮 周厉王胡 841庚申 周共和 元年 840辛酉 二年 晋釐侯 元年839壬戌 三年 838癸亥 四年 837甲子 五年 楚熊严 元年 蔡夷侯 元年836乙丑 六年 835丙寅 七年 834丁卯 八年 曹幽伯 元年833戊辰 九年 832已巳 十年 831庚午 十一年 陈氂公 元年830辛未 十二年 宋惠公 元年829壬申 十三年 828癸酉 十四年 827甲戌 周宣王静 元年 楚熊霜 元年826乙亥 二年 燕釐侯 元年825丙子 三年 鲁武公 元年 曹戴伯 元年824丁丑 四年 齐厉公 元年823戊寅 周宣王静五年 822已卯 六年 晋献侯 元年821庚辰 七年

12、 秦庄公 元年 楚熊徇 元年820辛巳 八年 819壬午 九年 818癸未 十年 817甲申 十一年 816乙酉 十二年 815丙戌 十三年 鲁懿公 元年 齐文公 元年814丁亥 十四年 813戊子 十五年 812已丑 十六年 卫武公 元年811庚寅 十七年 晋穆侯 元年810辛卯 十八年 809壬辰 十九年 蔡釐侯 元年808癸巳 二十年 807甲午 二十年 806乙未 二十二年 鲁伯御 元年 郑桓公 元年805丙申 二十三年 804丁酉 二十四年 803戊戌 二十五年 齐成公 元年802已亥 二十六年 801庚子 二十七年 800辛丑 二十八年 宋哀公 元年799壬寅 二十九年 宋戴公 元年 楚熊鄂 元年798癸卯 三十年 797甲辰 三十年 796乙巳 三十二年 鲁孝公 元年795丙午 三十三年 陈武公 元年 曹惠伯 元年794丁未 三十四年 齐庄公 元年793戊申 三十五年 792已酉 三十六年 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