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学习纲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3114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学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学习纲要.(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 (一)先秦至两汉文学 首先介绍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概述先秦至两汉文学发展的大势。然后依次讲述下述内容:神话与上古歌谣、诗经、春秋战国诸子散文,史传散文、楚辞、两汉辞赋、两汉散文、汉乐府诗与汉末文人诗。在本段教学中,着重阐述中国文学渊源久、成熟早、人文精神突出等要点。在教学方法上以揭示文学艺术性为主、同时也根据先秦、两汉文学的特点,较多地采用古汉语的教学方法。(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学精神的自觉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开始确立以文人文学为主体的时代。本时期的文学发展,阶段性明确,常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文学、东晋文学、刘宋文

2、学及齐梁陈文学、北朝文学、隋代文学等专题。在教学上,本段文学的讲授要点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之研究。文学审美价值的自觉以及文学艺术形式不断发展的趋势。魏晋南北朝文学之特性及其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 唐代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全面成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艺术达到空前的发展,创造了绝妙的、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就整个唐代文学的发展来看,又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本段文学的教学,突出大家、名家,尤其是对李作家作品,诗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煜等大家,分别对其生平、思想、艺术各方面作系统的介绍。唐诗与唐文的艺术分析为本段教学的重点。 (三)宋元文学

3、 宋代文学的发展成就是多方面的,宋诗继唐诗之后,另开一代诗风,词体到宋代发展到高峰,成为宋代文学对文学史最重要的贡献。另外文言小说、话本小说、戏曲,在宋代也都有很大的发展。从时间来看,本段又分北宋文学与南宋文学两大部分。本段的教学要点:宋诗风格形成的过程、宋诗与唐诗的关系、宋诗艺术之评价。词与音乐之关系及其演变,词之美学风格。宋代的市民文化与民间词、剧曲。 元代为我国戏曲文学的成熟期,杂剧与散曲都有较高的成就,同时正统的诗、词、散文也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段的教学重点:南北戏曲之发生及渊源、元杂剧兴起的社会背景、杂剧艺术、散曲艺术。 (四)明清近代文学 明代在诗文、戏曲、小说等领域都取得了很

4、大的成就。在传统诗文方面,本期文学发展的特点一为复古思想突出、二为流派现象突出。教学内容中将对明代诗文的各流派作系统的介绍。小说方面,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的作者、成书、思想、艺术作全面的介绍。戏曲方面有、临川派等,对汤显祖及其戏曲艺术成就作全面的介绍。 清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很辉煌的终结期。清诗、清词的成就,都超越元明,有复兴唐宋诗词之气象。戏曲、小说也堪为元、明戏曲之殿军。本段教学主要内容有:清初诗文、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及清代文言小说、儒林外史与中国古代的科举、文官制度。红楼梦的小说艺术。 近代文学为中国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转型期,其主要的性质仍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

5、。一般以龚自珍为近代文学的开端。本段要点在于近代之文学转型及社会变革。先秦文学概 说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散文的主要成就通常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叙事文,包括尚书、春秋、左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一是说理文,包括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著作老子、庄子,墨家著作墨子,法家著作韩非子等。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

6、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章 尚书和周易第一节 尚书三体石经尚书残石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

7、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第二节 易经易经来注图解汉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易经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它有非常古老的渊源。易经本是卜筮之书。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

8、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其中,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爻是组成卦的基本符号,分阳爻和阴爻,二者配合就成了卦。由三个爻组成的“八卦”周礼谓之经卦。朱熹周易本义有八卦取象歌,可帮助我们记忆八卦的样子,即:“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由经卦两两相合为六十四卦(各有六爻构成),周礼谓之别卦。易经中的六十四卦由六个阴爻或阳爻组成,卦辞解释整卦的意义,一般比较简单,爻辞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一般不重视,这种偏向应当得到纠正。第二章 诗三百和屈原的诗第一节 诗三百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简称为诗,习称为诗经。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

9、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按音乐之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包括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三百零五首诗歌产生的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其作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从诗篇自身或者先秦文献中找到相关的说明。其实三百零五篇以外还有六篇,只有题目而没有正文。这就是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通常称之为“笙诗”。有的学者认为,笙诗的正文是由于战国、秦

10、世的混乱而亡佚的;也有的学者认为它们本来就没有正文。从孔子开始,诗三百被一代代学者张扬为儒家经典,汉初它更被朝廷立为官学。作为一部经学典籍,它对古代中国发挥了巨大、持久的影响作用。而从文学发展方面看,它的成就和意义也是极为卓著的:(一)诗三百中的诗歌或者表现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或者表现色彩秾丽的婚姻生活(幸福抑或不幸),或者表现战争、徭役给广大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或者表现劳动生产以及劳动者的生活,或者歌咏民族历史及其重要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极质正的现实文学”。因此,诗三百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二)诗三百确立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品格。(三)诗三百奠定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方法

11、,即赋、比、兴。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四)诗三百擅长写人状物、刻画场面。(五)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比如四时田园、日暮思归等。这些都足以说明诗三百的巨大成就以及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第二节 屈原和他的诗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在政治方面主张施行美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使国家富强;在军事外交方面主张联齐抗秦。然而被上层集团疏远、流放,最终自杀。古人或曾感慨曰:“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

12、屈原的诗歌基本上是他品味着自己的人生悲剧以及楚国的政治悲剧创作的,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它们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又一座难以企及的巅峰,对后世的影响异常深远。屈原在中国诗歌史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我国最古之文学作品,三百篇之外,即数楚辞。三百篇为中原遗声;楚辞则南方新兴民族所创制之新体。三百篇虽亦有激越语,而大端皆主于温柔敦厚;楚辞虽亦有含蓄语,而大端在将情感尽情发泄。三百篇为极质正的现实文学;楚辞则富有想象力之纯文学。此其大较也。其技术之应用亦不同道。而楚辞表情极回荡之致,体物尽描写之妙,则亦一进步也。吾以为凡为中国人

13、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第三章 叙事文第一节 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一书,通常被称为左传。近代以来,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是史书,惟包含不少文学质素。但从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大统上看,这种认识不够确切,也不够具体。左氏春秋实际上以先秦“文学”的一种具体形态,兼具现代所谓史学、文学、哲学(具体表现为经学)方面的特质。一、左氏春秋的史学特质从现代学术立场上看,“历史学的目的,是揭示人类生活或人类文化的已往状态”;左氏春秋有这种追求,自不待言。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坚持事实,尽管它提供的事实“包含着创作主体复杂的判断过程”,但“事实不仅是史学的开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史学的归宿”。左氏春秋

14、毫无疑问是坚持事实的,它所记载的虚诞怪异之事譬如形形色色的梦等,都是著者判断上的“事实”,一如梁启超所说:“左传里有许多灾怪离奇的话,当然不能相信,但春秋时代的社会心理大概如此”。“书法不隐”可以说是左氏春秋以事实为归宿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征。史学更深一层的特质,是“在历史人物的数不清的而且常常是自相矛盾的言论的背后发现统一性”。这正是左氏春秋最深层的史学质素:从素朴的、零乱无序的事实材料或经验事实中,把握把它们联结为一体的本质性的东西。二、左氏春秋的文学特质即便是从现代学术立场上,我们都应当承认,作为先秦史家记事文的左氏春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体式,并且是这种体式的最高典范和成就。首先,它以春秋时

15、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并且很多情况下能跃然毕见其精神。其次,它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其三,它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其四,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个性,利用悬想,来设制故事。其五,它章法谨饬有度,字句精严。三、左氏春秋的经学特质左氏春秋还有一些既不能归属于现代“史学”又不能归属于现代“文学”的质素,用传统学术范畴来衡量可以归属于经学。这是它最深的特质。左氏春秋高度关注可以规范个人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社群秩序的主题,诸如“德”、“礼”、“仁”、“义”等,它最为推重的则是“礼”。左氏春秋的行文常有叙、议两层,议论或出自人物之口,或托为“君子曰”云云;其内容是对相关人物行为、人际关系或社群秩序的肯定或否定,而评断的标准主要就是礼。左氏春秋继承了尚书、诗经的天人观念,既肯定天命,又重德、重民,为它所关注的政教伦理规范提供了具有终极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