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面天线仿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82244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0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射面天线仿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反射面天线仿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反射面天线仿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反射面天线仿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反射面天线仿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射面天线仿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射面天线仿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AnsoftHFSS-IE设计Ka波段低副瓣抛物反射面天线文章来源: ANSYS 2011中国用户大会优秀论文 录入: 点击数:628 【 摘要】本文仿真设计了一种工作于Ka 波段的低副瓣抛物反射面天线,该天线采用馈源前置式单反射面形 式。馈源采用E 面扇形喇叭天线,利用先进的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Ansoft HFSS v12 首先对馈源进行了仿真与优化设计,得到了满足技术指标要求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Ansoft HFSS 与HFSS-IE 协同设计了所要求的抛物反射面天线。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抛物反射面天线增益大于36dBi,副瓣低于-27dB。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吻合,

2、并且满足了技术指标要求。此外,通过整个设计过程以及软件仿真结果也直接证 明了HFSS-IE 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快速实用性,对于大口径反射面天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1 引言 单反射面天线是指用一个反射面来获得所需方向图的天线系统,其中抛物反射面天线是最经典,用的最多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主瓣窄、副瓣低、增益高的微波天线,广泛应用于雷达、卫星通信、微波中继通信以及射电天文等领域中1。 如图1所示,抛物反射面天线由一个旋转抛物面和一个馈源组成。抛物面由抛物线绕其轴线oz 旋转一周形成;馈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带反射板的短偶极子2,缝隙天线,喇叭天线等,且馈源视在相位中心应放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该

3、天线的基本原理基于几何光学定律的 思想。发射状态时,利用抛物面的反射特性,使得由其焦点处的馈源发出的球面波前,经抛物面反射后转变为在抛物面口径上的平面波前,从而使抛物反射面天线具有锐波束、高增益的性能;接收状态时,外来的平面波经抛物面反射后,聚焦到其焦点处,由馈源接收3。图1 抛物反射面天线组成及其几何参数 一般地,仿真设计抛物反射面天线时大都采用基于几何光学法(PO)的软件,常用的比如 FEKO、GRASP 等。但是,几何光学法计算精度不及有限元法(FEM)、矩量法(MOM)以及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尤其是在Ka 波段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对天线的副瓣、增益等电性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很有必要。

4、虽然Ansoft HFSS 的核心算法基于FEM 法4,但是HFSS v12 以前的版本中对于电大尺寸的反射面天线的仿真计算几乎难以完成。HFSS-IE 应用而生,它是Ansoft HFSS v12 版本中的积分方程法求解器,而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恰是其典型应用之一。 HFSS-IE 集成于HFSS 界面中,与 HFSS 采用同样的界面和数据结构。它采用先进的压缩求解技术,以降低内存消耗和求解时间。由于应用自适应网格技术,且无需吸收边界条件,HFSS-IE 特别擅长处理开域问题。 基于此,本文仿真设计了一种工作于Ka 波段的低副瓣抛物反射面天线。该天线增益大于36dBi,副瓣低于-27dB,其口径

5、直径约为30 倍的工作波长。馈源采用E 面扇形喇叭天线,在HFSS 中建立馈源模型并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在 HFSS-IE 中,通过数据链接的方式将 HFSS 中设计的馈源作为近场激励源,进行抛物反射面天线的仿真分析。2 抛物反射面天线设计 根据给定的抛物反射面天线技术指标,利用相关设计公式以及天线几何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旋转抛物面的结构参数以及馈源照射角。根据边缘照射电平要求设计馈源天线,然后利用HFSS 与HFSS-IE 协同仿真设计抛物反射面天线。2.1 天线技术指标 (1)工作频率: Ka 波段,中心频率 36GHz ; (2)电压驻波比:VSWR 1.5 ; (3)极化方式: 线极

6、化; (4)增 益: 36dBi ; (5)副瓣电平: -25dB ; (6)尺 寸: 口径直径 300mm ;2.2 抛物面基本参数计算 如图1 所示,F 为抛物面的焦点,D 为抛物面的口径直径,f 为抛物面的焦距,0为抛物面的口径张角也即馈源的照射角。在直角坐标系(x,y,z)中,顶点在原点的抛物面方程为: 抛物反射面天线的焦距与口径直径比(焦径比)k = f /D 是一个很重要的参量。k 较大时,天线 的电特性较好。但 k 也不能取得太大,否则天线纵向尺寸太长,且能量泄漏大。一般地,k 的取值 在 0.25 0.5 之间。 由于技术指标给定了抛物反射面天线的工作频率以及增益,可以根据以下

7、公式(2)计算抛物面的口径直径 D:式(2)中, 为工作波长, 为口径利用效率。 取中心频率为36GHz 计算,令口径利用效率 = 50 ,且焦径比 k = 0.4 。已知 Gain = 36dBi, 那么可得:D = 236.7mm ,f = k * D = 94.7mm。 在得到了以上两参数后,抛物面的基本形状就可以确定了。而设计馈源就需要得到其照射角 0,利用公式(3)可以得到: 因此计算可得,馈源的照射角 0 = 64。2.3 馈源喇叭设计 设计中,采用E 面扇形喇叭天线作为抛物反射面的馈源,其相位中心置于抛物面的焦点处。 一般地,选择馈源的初级方向图对抛物反射面的边缘照射电平为-10

8、dB,这样可以得到最大增益。 因此,对于馈源来说其 E 面与H 面两个主平面的10dB 波瓣宽度应该为20 = 128。即,图 2 馈源的仿真模型图 采用Ansoft HFSS v12 设计所需要的E面扇形喇叭天线,其馈电波导选用BJ-320,壁厚0.5mm。图2 为馈源的仿真模型图;图3 为馈源电压驻波比随频率变化曲线;图4 为馈源在中心频率处,E 面与 H 面归一化方向图仿真结果;图5 为馈源在中心频率处,E 面与H 面相位方向图仿真结果。图3 馈源电压驻波比随频率变化曲线 由图3 可见,在所要求的工作频段内,所设计的馈源天线电压驻波比小于1.5,达到了指标要求。图4 馈源归一化辐射方向图

9、 由图4 可见,在中心频率36GHz 处,馈源天线E面与H面两个主平面的10dB 波瓣宽度大于123,且两个面的方向图等化性很好。图5 馈源相位方向图 由图5 可见,在中心频率36GHz 处,馈源天线E面与H面两个主平面的相位波动平缓。馈源相位中心稳定,并且此时相位中心位于馈源喇叭口面的几何中心。2.4 HFSS 与HFSS-IE 协同仿真设计 在HFSS中完成了馈源的设计之后,就可以通过数据链接的方式将HFSS 中设计的馈源作为近场激励源,进行抛物反射面天线的仿真分析。这一过程需要HFSS 与HFSS-IE 的协同仿真,并且在HFSS-IE 中对反射面天线要进行建模。 参考图1 的坐标系建模

10、,由于已经得到了抛物面的D 与f 的具体数值,则采用参数方程很容易建立抛物线。然后,将抛物线绕轴线oz 旋转360 即可得到所需的旋转抛物面,如图6 所 示。具体的抛物线参数方程如下式:x (_t)= _t ;y(_t)= 0 ;z(_t)= _t2 /(4*f);其中,0 _t D/2 式(5)图6 旋转抛物反射面模型图 然后在HFSS-IE 中添加近场激励源,具体操作为:Excitations Incident Wave Near Field Wave,如图7 所示。需要注意的是,在添加过程中一定要调整好馈源以及反射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馈源的相位中心位于抛物反射面的焦点处。图7 添加近场

11、激励源过程 其他的建模设置过程与 HFSS 中一样,在抛物反射面建模以及近场激励源数据链接完成以后,就可以在 HFSS-IE 中进行仿真分析了。与 HFSS 不同的是,在 HFSS-IE 中不需要建立辐射边界。如图8 所示,整个仿真过程用时不到38 分钟,内存仅需要236M。倘若采用基于FEM 的HFSS 建模仿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需要很大的计算机内存。因此,采用HFSS 与 HFSS-IE 协同仿真,在反射面天线设计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图8 求解所需时间及内存 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抛物反射面天线的主要电性能,如图9、 图10 所示。由此二图可见,所设计的抛物反射面天线增益约为3

12、6.7dBi,副瓣电平低于-27dB,且3dB 波瓣宽度约为2.5。这些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进而验证了所采用协同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图9 抛物反射面天线3D 辐射方向图图10 抛物反射面天线归一化辐射方向图3 结论 本文仿真设计了一种工作于Ka 波段的低副瓣抛物反射面天线,其口径直径约为30 倍的工作波长。馈源采用E面扇形喇叭天线,在HFSS 中建立馈源模型并进行仿真优化设计。在HFSS-IE 中,通过数据链接的方式将HFSS中设计的馈源作为近场激励源,进行抛物反射面天线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增益大于36dBi,副瓣低于-27dB,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此外,通过整个设计过程以及软件仿真结果也直接证明了采用 HFSS 与HFSS-IE 协同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快速实用性。因此,HFSS-IE 对于大口径反射面天线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在这一设计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