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料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68794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史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史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史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史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料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料学 主讲人:概论一、史料学和史料的功用:史料学就是研究史料的搜集、鉴别和运用的科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史料学可大体区分为两类:一类研究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可称为史料学通论;另一类研究某一时期或某一史学领域史料的来源、价值和利用,可称为具体的史料学。研究历史,主要凭借史料。而史料一般可分为史迹遗存和历史文献两类。“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也。”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宋元之际马端临,名其著作曰文献通考,他说:“凡叙事

2、,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怪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文献通考.总序)司马迁写史记,一方面要“ 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另一方面,又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工作,所谓“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为撰写史记作了大量实地调查的工作。在史记中,可随时看到司马迁“探访耆旧”的痕迹。比如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魏世家:“吾适故大梁之墟

3、,墟中人言曰:”,郦生陆贾列传:“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等等。现代“文献”的定义:“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见1985年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至家庭私人所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二、历史文献的产生、形体及内容性质的分类一、历史文献的产生: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当推尚书。该书保存了世界是最早的历史文献。其中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时人根据相传旧说综合整理而成。商书5篇,其中除汤誓被认为是后人追记的以外,其它都是原始的档案文献。盘

4、庚三篇,写作时间最久,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距今已有3700多年历史。尚书多士“维殷先人,有典有册”。说明商代已经出现典册。 二、记录文献的载体:在我国纸张尚未发明之前,各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写材料,比如印度人用棕榈叶抄写佛经,巴比伦人用泥板,埃及人用纸草,小亚细亚人用羊皮。 我国在纸发明之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文献载体(1)甲骨:龟甲兽骨的总称。上面刻的文字称作甲骨文,是商代占卜的“卜辞”。(2)金石:“金文”指商代至秦汉时期青铜器上面铸上或刻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秦以后,普遍以石刻代替金刻。“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刻石记功。共刻了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等

5、七块刻石。东汉灵帝“熹平石经”、三国齐王曹芳“正始石经”、唐文宗“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甲骨文毛公鼎毛公鼎铭文简牍长沙马王堆帛书 (三)简牍:古代以木为牍,以竹为简,合称简牍。古代发现竹木简牍,见于史书记载的,如:汉书艺文志记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战国竹简,有书、论语、孝经等。晋书束皙传记两晋太康二年(281)汲郡(今属河南)人不准盗发魏王古墓,发现简书数十车,整理出古书75篇16种。其中竹书纪年、穆天子传保留至今。近代以来有以下几次重大发现:居延汉简:甘肃额而济纳河流域,古代泛称“居延”。汉武帝时起,建立烽火台,屯戍部队。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现西汉木简1万余枚,获得大

6、量有关烽燧制度、兵制、屯田制等珍贵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永元兵器簿(77根木简组成)内容是关于烽火台兵器现状的报表。 19721976年,再次发掘出2万多枚木简。整理出70多个完整的簿册,对研究汉代历史和文档制度,具有重大意义。云梦秦简: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1100多枚秦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和文书。有秦法律三种,秦治狱案例(关于审讯、调查及法医检验的具体记录)和南郡守腾文书、为吏之道、日书等,还有一部类似历史年表的大事记(53根竹简)按年系事,记载了自从秦昭王元年(前306)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将近100年间的大事。据考证:约为秦始皇三十年陪葬理入的。司马迁写史记时没看过

7、这份重要材料,可用来订正、补充史记的内容。临沂银雀山汉墓简:1972年4月出土竹简4900多枚,多用隶书书写。绝大部分是兵书,如孙子十三篇、六韬、尉缭子等,特别可贵的是发现了失传已1700余年的孙膑兵法,以及管子、晏子、墨子残简。两部孙子兵法的发现,解决了历史上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孙膑兵法现存223简,11000多字。其中有的记载可以订正史记的错误。里耶秦简(四)缣帛: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墨子鲁问“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应劭风俗通义“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书竹,改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太平御览卷606引)1973年12月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轪侯利苍儿子的墓

8、中出土了30多种12万多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甲本、乙本,经法、十大经、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古籍,还有用帛绘制的导引图、地图、驻军图、街坊图等。(五)纸:纸字本义,是指漂洗蚕茧时附于箧上的絮渣。汉书外戚传中记解光奏“发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应劭注:“赫蹏,薄小纸也”。当指缣帛。1957年5月在西安市灞桥古墓中发出一片长宽各10CM的大麻纤维纸。该墓葬不晚于汉武帝。三国志文帝纪裴注引胡冲吴历“帝以素书所著典论及诗饷孙权,又以纸写一遍与张昭”。北堂书钞引崔瑗与葛无甫书“今遗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说明纸发明三、四百年后,东汉、三国时期帛书仍在流行。1957年在西安灞桥出土的纸三、

9、历史文献的内容、性质的分类:我国历史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可分为:著作、编述、抄纂三大类。著作:凡是前无所承,而是个人的创造才称作“作”、“著作”。顾炎武日知录“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卷19)清焦循“人未知而已先知,人未觉而已先觉,因以所先知先觉者数人,俾人皆知之觉之,而天下之知觉自我始,是为作”。(雕菰集卷七“述难”)(2)编述:集合各种文献资料,重新加以编排整理,“述而不作”,称为“述”,也称“编述”。(3)抄纂:将过去繁多复杂的材料,加以排比,撮录,分门别类地用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为抄纂。丛书:丛字具有总括、聚集之意。汇集各种单独著作,汇编成一套大书,而自立名称的书,称为丛

10、书。 类书:汇集古籍中的史料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俪词骈语,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的书,为“类书”。它把许多古籍中的原文,按其性质内容,分门别类的编排、摘录,汇集成书。四、史料的考辨: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无论做哪门学问,总须以别伪求真为基本工作。因为所凭借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而虚伪,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中国旧学,十有九是书本上学问,而中国伪书又极多,所以辨伪书为整理旧学里头很重要的一件事。”郭沫若也曾指出:“无论做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够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性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

11、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伪书的种类:(1)全伪:子部居多。如鬼谷子三卷,旧题周楚鬼谷子撰。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此书,隋书经籍志始有著录,列于纵横家。其书文体不类战国。明代胡应麟认为此书为东汉人据汉书艺文志所载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唐修隋书经籍志时亡佚)两书之言荟萃附益而成。清代姚际恒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均认为乃魏晋六朝人所未作;又如孔丛子旧称陈涉博士孔鲋撰,然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无著录,宋中兴书目始有。该书还记孔鲋之死,甚至记至东汉安帝延光三年(124)事。11(2)

12、部分内容伪:如管子,原题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撰。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的思想。宋代刘恕的通鉴外纪引晋傅玄语曰:“管子之书过半变事后世好事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其中记载管仲将死对桓公之语,书中还提到西施、吴王,均为春秋末年人物。并有批评墨子兼爱、非攻的话,而墨子学说战国初年才兴起,这些内容均为后人续作。此书显系后人采拾管仲言行,附以它书汇集而成。又如商君书,旧题商鞅撰。其中记载了商鞅变法的某些史实,阐述了商鞅的政治和哲学思想。但其中多附会后事。(3)本无其书,后人臆造:如亢仓子,因庄子提到亢仓子(一名亢桑子)其人,故后人伪造此书。子华子则无一点根据之空造。朱熹“(该书)其理多取佛、老、医

13、、卜之言;其语多用左传,班史中字,其粉饰涂泽,俯仰态度,但如近年后生,巧于模拟者所为”(朱文正公文集卷71“偶读漫记”)。(4)曾有其书,因佚而伪:比如晋史乘、楚梼杌,孟子离娄下曾提及两书,到元代,吾衍伪撰此两书。陶宗仪辍耕录明载吾衍著此书。再如列子,汉志存有其目(共八篇),东晋时张湛搜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并为之作注。书中多讲两晋的佛学思想并杂以佛家神话。(5)内容不尽伪而书名人名皆伪:如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为独立的一本书,今名春秋左氏传,成为“春秋三传”之一。是经西汉刘歆整理后,名称及内容都有变化。内容也有后人伪托的成份。商君书、管子本非商鞅、管仲作。前者为战国时法家的杂著,后者为无名氏的丛

14、抄。需要阅读的书目:张心澂的伪书通考(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该书共收录论辩之书1104部,是一部集古今考辨之大成的大型辨伪工具书。80年代,台湾学者郑良树作续伪书通考(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并作有古籍辨伪学(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90年代,杨昶辨伪学讲义(见李国祥主编的国学知识指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杨绪敏中国辨伪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邓瑞全、王冠英编有中国伪书综考黄山书社1998年),均为当代有影响的辨伪学专著和辨伪工具书。第一章先秦史料一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汇集了夏商周历代统治者的部分谈话记录、讲演词、命令和宣言,此书所

15、记之事,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二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选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年间的事隔305篇。相传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中选择编辑而成。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主要是民间歌谣,分为周南、召南、邶、鄘等十五国风,160篇。比较具体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于社会生活、农业生产以及民情风俗也有真实地描写。雅分为大雅、小雅,是宫廷和京畿地区演唱的乐歌,105首,大雅全是贵族的作品,产生于西周,反映了西周王朝的兴起和当时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小雅大部分是贵族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与东周。颂分为周、鲁、商三颂,世宗庙祭祀的乐歌,为歌颂祖先神灵之词,40篇。三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西汉刘歆“治左氏,引经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汉书楚元王传)四、多种史著的撰述:A、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体。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西晋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