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习题集.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68376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习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公共行政习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公共行政习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公共行政习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公共行政习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习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习题集.(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行政习题集1、行政组织的首要特性是具有:A、合法性 B、公共性 C、权威性 D、公平性2、国家权力的核心是:A、行政权 B、司法权 C、监督权 D、立法权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4、管理幅度与领导者的水平、能力成: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矛盾关系 D、同等关系5、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A、组织结构模式 B、权力分配关系 C、职位设置 D、管理幅度与层次6、中国行政组织职能转变的关键是:A、党政分开 B、政企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社分开7、下列行政组织中,属于派出机关的是:A、消费者协会 B

2、、区政府 C、街道办事处 D、居民委员会8、在行政活动中作出决定、制定规划、发布命令的机关是:A、决策机关 B、执行机关 C、信息机关 D、监察机关9、环境保护属于各国政府的: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10、行政管理的行为主体是:A、行政组织 B、立法组织 C、司法组织 D、群团组织11、在行政组织的宏观纵向分工中,管理层级的高低与管理范围的大小成:A、正比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无比例关系 D、任意关系12、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属于:A、行政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人民团体13、政策研究室是:A、业务机关 B、决策机关 C、执行机关 D、辅助机关14

3、、()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全部政策系统的神经中枢。A 政策制定 B 政策执行 C 政策分析 D 政策评估15、()和勒纳首次提出了“政策科学”的概念。A 林德布洛姆 B 拉斯韦尔 C 沃尔夫 D 韦伯16、政策科学首先产生于20世纪中叶的(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17、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目标是要确保政策执行的()。A 合理性 B 合法性 C 科学性 D有效性18、综视决策模式是由()提出的。A托马斯戴伊 B 埃特奥尼 C 林德布洛姆 D瑟莱姆19、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西蒙提出了()的决策理论。A渐进主义 B 理性主义 C 有限理性 D 非理性主义20、政策议程包括公众

4、议程和()。A 正式议程 B 民主议程 C 政党议程 D 国会议程21、美国学者肯尼斯阿罗提出了()。A 阿罗可能性定理 B 阿罗一致性定理 C 阿罗不可能定理 D 阿罗不一致性定理22、( )提出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A 西蒙 B 埃特奥尼 C 林德布洛姆 D伊斯顿23、精英决策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托马斯戴伊 B布坎南 C林德布洛姆 D瑟莱姆24、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和()在相互作用中对利益加以选择的过程。A 政府 B 执政党 C公共政策环境 D 公共政策目标群体25、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是指( )。A 人民 B 政党 C 政府机关及其政府官员 D

5、精英人物26、渐进决策模式是由( )提出的。A 伊斯顿 B 林德布洛姆 C 亨廷顿 D 莱瑟姆27、从微观层面上来说,公共政策具体的制定过程是( )。A 确立目标诊断问题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建议B 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建议诊断问题C 确立目标拟定方案诊断问题优选方案采纳建议D 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建议28、综视决策模式实际上就是理性决策模式和()的综合。A 议会决策模式 B 渐进决策模式 C 非理性决策模式 D 政党决策模式29、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布坎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A 公共决策理论 B 公共选择理论 C 理性选择理论 D 公共经济理论30、公共政策

6、从纵向结构上看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A 路线 B 方针 C 元理论 D 元政策31、公共政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整体评价法和()。A 结构功能分析法 B 理论实践分析法 C规范经验分析法 D 成本效益分析32、( )既决定了公共政策运行的智力条件,也为公共政策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的伦理和心理基础。A政治-法律环境 B伦理-道德环境 C 社会-文化环境 D历史-传统环境33、在现代民主国家,日常性的公共决策主要是通过( )的方法进行的。A 直接民主制 B 代议民主制 C 多元民主制 D 参与民主制34、对各项政策方案效果进行预测性分析和比较,这项工作属于( )A.政策方案择

7、优 B.政策方案评估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合法化35、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确定评估对象 B.作出评估结论 C.制定评估方案 D.准备评估条件36、.提出有限理性论的学者是( )A.德洛尔 B.西蒙 C.拉斯韦尔 D.韦伯37、在政策规划阶段,拟定出政策方案后,接下来的环节是( )A.政策方案的合法化 B.政策方案的评估 C.政策方案的改进 D.政策方案的实施共政策具体的制定过程38、政策执行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A.政策倡议 B.政策宣传 C.政策分解 D.组织准备39、行政效能评估的核心价值指向是:A、组织领导的政治前途 B、组织的奖金分配C、组织的根本目标

8、和职能 D、组织社会地位的提升40、行政效能评估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是:A、选择和确定评估人 B、选择和确定评估对象C、选择和确定评估结果的公布机制 D、确立评估的指标体系41、提出行政效能评估3E指标的学者是:A、西蒙 B、弗莱恩 C、芬维克 D、亨利42、将行政效能评估3E指标修正为4E指标的学者是:A、西蒙 B、弗莱恩 C、芬维克 D、亨利43、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构成所谓的:A、效益 B、效率 C、收益率 D、产出率44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是1954年美国的管理学者()首次提出来的。A.甘特 B.德鲁克 C.歌德 D.莱切尔45下列著作中,被视为西方行政学产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9、A行政研究 B政治与行政C科学管理原理 D公共行政原理46当代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定向的政府改革所追求的“三E”标准是经济、()和效能。A公平 B回应 C责任 D效率47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是美国学者( )。A韦伯 B泰勒 C威尔逊 D巴纳德48.将行政组织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的依据是行政组织()。A上下级职权的大小 B受上级指挥和控制的异同C内部机构功能与性质 D行政决策和承担行政责任的人数49依据行政组织内部各机构功能与性质来划分,可以将行政组织的体制划分为科层制与()。A职能制 B完整制 C矩阵制 D集权制50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了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

10、用的德国社会学家是()。A泰勒 B亨廷顿 C奥斯特罗姆 D韦伯51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性是非竞争性和()。A非排他性 B排他性 C不可分割性 D可分割性52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开始于()。A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B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C19世纪中叶 D18世纪中叶53()是行政组织中的层级数目。A行政幅度 B行政控制幅度 C行政层次 D行政结构54我国各级政府的办公厅(室)是典型的()。A职能机关 B综合型辅助机关 C谋僚机关 D首脑机关55、行政管理的主体是()A国家权利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机关 D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56、行政管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A英国

11、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57、创立了政治和行政二分法的学者是( )A古德诺 B. 威尔逊 C. 泰罗 D. 魏洛比58、行政与管理理论发生的标志( )A政治与行政 B行政学研究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59、提出“管理决策”名言的提出者是( )A林德布洛姆 B. 西蒙 C、马斯诺 D、赫茨博格60、国内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制度和( )A法律制度 B经济制度 C科学文化状况 D思想道德状况61、行政环境指的是围绕行政系统这一主体的是()A社会境况 B内部境况 C外部境况 D内部、外部境况的总和62、评价和测定行政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经济效应 B社会效应 C效率高低 D投入大小63、行

12、政效率是( )A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 B公共行政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C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 D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64、从效益的角度来讲提高行政效率主要工作在于( )A改善行政产出的质量 B节约行政开支C加大行政投入 D增加行政产出的数量65、行政组织设置的依据是()A行政领导 B行政层次 C行政幅度 D行政职能6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 )A精简机构的人员 B政企分开C政府职能 方式转变 D发挥社会中介组织67、政治职能具体包括专政职能和( )A思想道德建设职能 B决策职能C民族职能 D教育职能68、行政管理构成的首要职能是 ( )A. 决策职能 B组织职能 C协调职能 D控制职能69、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内容、实质和方向的是( )A行政领导 B行政职能 C行政决策 D行政执行70、我国行政系统实行的是( )A首长负责制 B首长制 C合议制 D党委集体领导制71、行政层次和行政管理幅度这一特定组织内的关系是()A不成比例 B成正比 C成反比 D没关系72、行政组织横向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A科学划分行政层次 B协调好行政层次和行政幅度的关系C合理确定行政幅度 D科学划分行政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