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5740541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验证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1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目 录 1.目的3 2.范围3 3.职责3 4.参考文件3 5.系统概述4 6.验证用仪器、菌种和培养基4 6.1 验证用仪器4 6.2 验证用菌种4 6.3 验证用培养基4 7.验证实施4 7.1 验证文件确认5 7.2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6 7.3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6 7.4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6 7.5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8 8.偏差清单及报告9 9.验证周期9 10.验证结果分析与评价报告9 11.验证附

2、表10 表 1 验证方案培训记录表 11 表 2 文件的确认12 表 3 菌液计数结果13 表 4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记录14 表 5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记录15 表 6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记录16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2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表 7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17 表 8 偏差清单18 表 9 偏差报告19 表 10 验证结果分析与评价报告20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3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3、生效日期: 1.1.目的目的 依据中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对药用炭新建立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验证,以确 认在目前的检验环境下该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需养菌总数、霉菌、酵母菌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 2.2.范围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药用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 3.职责职责 3.3. 1 1 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3.23.2 验证方案培训:验证方案培训: 序号部门姓名职务 验证小 组职务 工作职责 1 质量管理部刘国利质量副总组长 1.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最终批准 2. 负责验证涉及文件、资料的最终审核 3. 确保完成验证项目 2 质量管理部邓志军质管部长副组

4、长 1.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审核 2. 负责验证涉及文件、资料的审核 3 质量管理部胡绪勇QA 主任小组成员 1. 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培训 2. 负责验证工作的实施 3. 负责验证实施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收集、 整理、归档 4. 负责难证项目实施中各部门协调工作 5. 负责验证报告的撰写 4 质量管理部饶滔QC 主任小组成员 1. 负责验证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起草 2. 负责验证实施过程中检验工作的安排 5 质量管理部阮江为 QA 小组成员 1.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报告的初审 2. 负责协助验证过程的实施 毛亚琼 6 质量管理部 徐秋红 QC 小组成员 1. 负责验证过程实施 2. 原始记

5、录的填写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4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本验证方案批准后,根据人员培训标准操作规程对确认小组成员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使其了解方案的实施程序,明白其职责并能在验证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执行。见表 1. 4.参考文件参考文件 本验证方案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指南: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 年版)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2003 年版) 中国药典 (2015 年版四部) 5.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参照中国药典 (2015 年版二部及四部)采用的检测方法对药用炭原料新建立的微生物限 度检查法进行

6、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供试品的需养菌总数、霉菌、酵母菌的测定和控 制菌的检查。可以照此检查法和此检查条件进行供试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6.验证用仪器、菌种和培养基验证用仪器、菌种和培养基 6.1 验证用仪器 仪器名称生产厂家仪器型号 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子天平 PH 酸度计 电热恒温培养箱 生化培养箱 微生物限度检验仪 6.2 验证用菌种 菌种名称菌种编号提供厂家菌种代数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大肠埃希菌C

7、MCC(B)44102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白色念珠菌CMCC(B)98001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黑曲霉菌CMCC(B)98003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第( )代 6.3 验证用对照培养基 对照培养基名称来源批号 胰酪大豆胨液体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沙氏葡萄糖琼脂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5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沙氏葡萄糖液体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麦康凯液体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麦康凯琼

8、脂对照培养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6.4 验证用培养基 培养基名称配制批号培养温度()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3035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3035 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2025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25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4244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3035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7.验证实施验证实施 7.1 验证文件确认 目的 验证支持文件的确认,用来保证验证的一致性、有效性。 程序 检查药用炭质量标准 、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操作规程 、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操作程序及相关 记录是否齐全、是否是现行批准的文件。 可接收标准 与本次验证相关的文件及记录齐全,

9、均为现行版本。 确认结果 结果见“表 1 文件确认” 。 7.2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目的 确认使用的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符合要求。 程序 菌液制备 取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 培养基中,经 3035培养 1824 小时,将培养物 1ml,加入到 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6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倍稀释制成每 1ml 含菌数不大于 100 cfu 的菌悬液,备用。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

10、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经 2025培养 23 天,将 培养物 1ml,加入到 9ml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10 倍稀释制成每 1ml 含菌数不大于 100 cfu 的菌悬液,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中,经 2025培养 57 天,加 入 35ml 含 0.05%(ml/ml)的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 至无菌试管内,取此菌原液 1ml,用含 0.05%(ml/ml)的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9ml,10 倍稀释制成每 1ml 含孢子数不大于 100 cfu 的孢子悬液,备用。

11、 菌液计数(取 2 个平皿的平均值):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 1ml 分别接种至 2 个无菌培养皿中,每皿注入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约 20ml,倒置于生化培养箱 3035培养 3 天,计数;取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液 1ml 分别接种至 2 个无菌培养皿中,每皿 注入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约 20ml,倒置于霉菌培养箱 2025培养 5 天,计数并取其平均值。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取 7 个无菌平皿,分别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 芽孢杆菌各 2 平皿,每皿接种 1ml(含菌不大于 100cfu) ,另一平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倾注 胰酪

12、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混匀,凝固后置于 3035培养 3 天,计数。取 4 个无菌平皿,分别接 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各 2 个无菌平皿,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对照培养基,混匀,凝固后置于 3035培养 5 天,计数;对照培养基同法操作。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取 5 个无菌平皿,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各 2 个平皿,每 皿接种 1ml(含菌不大于 100cfu) ,另一平皿不接种菌作为空白对照,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混匀,凝固后置于 2025培养 5 天,计数;对照培养基同法操作。 可接受标准 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且 菌落形

13、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则判断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确认报告 结果见“表 2 菌液计数结果” 、 ”表 3 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 。 7.3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 目的 确认所采用的计数方法适合于产品的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的测定。 程序 菌液制备: 取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 培养基中,经 3035培养 1824 小时将培养物 1ml,加入到 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 倍 稀释制成每 1ml 含菌数不大于 100 cfu 的菌悬液,备用。 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

14、养基中,经 2025培养 23 天,将 培养物 1ml,加入到 9ml0.9%无菌氯化钠注射液中,10 倍稀释制成每 1ml 含菌数不大于 100 cfu 的菌悬液,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中,培养 57 天,加入 35ml 含 文件编号: VAP-016 验证报告验证报告 版本号: 页码: 7 / 21 药用炭微生物限度适用性检查报告 生效日期: 0.05%(ml/ml)的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 内,取此菌原液 1ml,用含 0.05%(ml/ml)的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9ml,

15、稀释制成 每 1ml 含孢子数不大于 100 cfu 的孢子悬液,备用。 验证步骤: 取供试品 1 个批号,每批中验证试验包括 3 组进行独立的平行试验,并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 次试验的比值。 平皿法(0.1ml/皿) a.试验组:取 1:10 的供试液 0.1ml 加入无菌平皿,再加入 0.1ml 含菌量不大于 100cfu 菌液, 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琼脂培养基,分别制备 2 个平皿,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b.菌液组:取稀释液 0.1ml,同试验组操作,测定其菌数。 c.供试品对照组:取 1:10 的供试液 0.1ml,测定供试品菌数。 可接受标准 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

16、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稀释 剂对照组菌落数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 0.52 范围内。 试验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试验组菌数比值= 菌液对照组平均菌落数 确认报告 结果见”表 4 需养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验证记录” 。 7.4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目的 确认使用的控制菌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符合要求。 程序 菌液制 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分别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经 3035培养 1824 小时,将培养物 1ml,加入到 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10 倍稀释制成每 1ml 含菌数不大于 100 cfu,备用。 适用性检查 麦康凯液体培养基 分别接种 1ml(含菌不大于 100cfu)大肠埃希菌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